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体验、特点和创新
二、研究内容:
1,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2.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指导自学课堂教学和正常课堂的观察与研究。
3.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个案研究。
4.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策略的创造和提炼。
5.构建立体教育网络,转化学困生。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与案例分析、反思、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论证主体,明确目标
2009年6月,我校撰写了课题研究计划,做好了申报、立项、论证工作。
2009年6月5438+10月,区教研室进行了课题论证,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核和修改,然后进行了各种问卷调查,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问卷调查,并安排了问卷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为我校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高度重视提供保护。
论证结束后,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方向,我们进一步对课题进行了分解,在学校成立了四个分课题组。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实施方案。2009年6月,165438+10月,计划安排工作全面展开,之后逐步完善。定期进行评估交流。经过三次检查鉴定,专业成长档案质量得到提高。老师们按照要求的八个板块精心准备,内容翔实。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从形式到内容,从编排到实施,充分体现了“展示成长,记录进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交流经验,提升自己;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基础。
(3)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我校为教师集体购书,还为课题组成员发放《有效教学》、《贺教育文选》、《陶行知教育名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等教材,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理论,正确开展工作。
我校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校本培训讲座,包括市教育局高教处肖处长的介绍性发言,合肥大学伍勤教授的“谈教育思想与有效教学”讲座,瑶海区教育局王星桥副局长的“教师要做点研究”讲座,袁乃玉的“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暑期校本培训“评好课”,“全国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等。逐渐更新了教学理念。
(四)围绕主题,有序研究。
1,研讨会
在研究之初,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问卷调查。通过专题讨论,我们认为:
(1)“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不存在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达不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题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族素质。如何看待学困生,是中小学教育能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2)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他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陶行知先生坚信“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有创造”,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陶先生的这一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困生的形成有四个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和其他综合因素,我校决定重点研究“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的“一袋、三方、六策”,我们必须以课堂为基础,以家长学校为依托,以李三街道社区为阵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齐抓共管,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课堂观察和诊断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摩诊断活动。2009.11.25我校邀请专家主讲“课堂定量观察”。讲座结束后,我们开始设计“课堂定量观察”表格。2010.3我校开展“关注学困生,诊断转化策略”主题教学活动。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程”和“引导自学”班与正常班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提炼出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策略和方法。同步主题反思、课评交流、案例讨论,活动历时两个月。2010至10,我校以“转化学困生,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学困生课堂学习参与及教师的位移与流动”课堂教学观察与讨论活动,观察分析了学困生的参与人数和比例、对课堂学习的关注程度、对热点的关注程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也同步观察到教师对学困生的重视程度和学困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研组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提炼出改变学困生的方法和措施,提炼出课堂教学中改变学困生学习状态的方法。
3.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一个跟踪袋;
学困生成长跟踪袋是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创造的一种方式,展示学困生的进步过程、成长轨迹,反映学困生的反思能力和最终发展水平。我们采用“六环节三研讨”的形式,建立和完善学习困难学生跟踪袋。“六环节”即“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做行动研究、提炼策略、指导实践”,“三讨论”即“集体备课、案例分析讨论、舞台论坛交流”。学困生跟踪袋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基本情况分析;主要改造措施;班里“小绅士”的合作学习情境;师生援助记录;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学生各方面优秀的作业或作品,老师鼓励的评语;单元试卷,自测练习,家长意见等。定期展示评估学困生跟踪袋,真正做到“让行动说话,让过程展现”!
4.案例分析与讨论
学困生的成因各不相同,转化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千变万化。面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我们教师的实践必须是脚踏实地的行动研究。我们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所以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一个个案例研究讨论活动形成了我们学校的研究特色。每学期一个月两次,针对四个子课题,从自己的研究中提取新鲜素材,精心撰写案例,提出困惑,反思转型成败,交流思想,团队成员的智慧碰撞形成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交流,促进反思和理论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5.话题论坛
我们学校发起了一个主题论坛来提高研究质量。2009.12.11“淘话”“淘书”毛桃研究型教师论坛,2010.13“转化学困生,促进有效教学”教师论坛,展现教研风采与成果。通过交流选出的课题组骨干在各自办公室以课件演示的形式详细汇报了项目的实施步骤、流程和策略,也指出了自己的研究困惑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6.家校合作
在研究中,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邀请“知心姐姐”、合肥市十佳校长朱光启、瑶海区工委主任俞林霞等教育专家,为家长进行“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的专题讲座,并在家长论坛上与学困生家长对话,推荐有用的书籍杂志,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召开优秀生和学困生会议,请优秀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请学困生谈谈学习心得。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八项活动。在家长讲座、家长座谈会、学生经验介绍中,经常讲讲座知识,讲座方法不断创新,有典型事例,讲座理念与时俱进。把知识交给父母,把法律交给父母,让知识变成行动,让法律发挥作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家长在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参与到学困生的成长过程中,关注每一点细节,为转化学困生负起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7.营造课余花园。
我们学校利用李三街社区活动室,每周三下午安排学生读书、下棋、做游戏、参加运动、培养兴趣、参加活动竞赛甚至担任管理员。每年端午节到了,孩子们和社区居民、学校辅导员一起包粽子,社区的老人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中秋节到了,孩子们和社区的老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讲故事。有的孩子参加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有的孩子在老师、长辈的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清扫街道,或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彻底改变了流动儿童或贫困儿童成群结队闲逛或上网打游戏等不良节日现象。社区儿童俱乐部的发展为儿童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俱乐部还创办了社区儿童报纸。张玉娟出版的《我的幸福家园》等6部(1)作品,书写了俱乐部的成长故事,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活动反映生活,每个人都独立体验生活。让学困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多种认知兴趣,提高自信心,纠正学困生的行为,实现兴趣爱好与学校学习的正向迁移。
8.享受资源* * *
随着该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已经完成了学校网站的改版,完善了课题的研究版块。我们积极在学校网站和瑶海教研网建立了网页和博客。目前我们学校博客参与度不错。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充分发挥博客的强大功能、提升个人博客质量、加强教师与学校的交流等方面继续研究和实践。
第四,取得的成果:
1,形成了我校“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有效教学。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优化教育环境,确保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形成"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与方法。
2.促进了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编辑了《研究成果集》、《转化学困生案例集》、《转化学困生论文集》。我们希望借此机会促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长期探索。
3.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奖呈上升趋势:学校连续两年获得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果奖、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称号。
七、问题与反思:
策略和方法需要进一步验证、修改和改进。由于教育的个体差异,并不是每个学困生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