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1)主观上,汉朝推崇黄老的医术。秦末连年战乱,民生萧条。西汉建立后,迫切需要统一思想,稳定人心。但汉初国家统一后,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需要一种思想来统一。此时的无为而治黄老思想,既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又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刘邦建立王朝后,马上让陆贾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参考。陆贾根据黄老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事多则乱,世多则乱;法大于子,奸大于池,所以“道大于无为”此时黄老的思想受到政治社会的高度重视,从皇帝到朝廷的官员无不推崇。汉帝、窦太后“言黄帝、老子之言,景帝、诸窦读老子、尊其术”,而萧何、曹参、刘安、汲黯、陈平、吕后、司马朱记、安秋生、王声、黄生等也是黄老思想的著名追随者。在黄老思想占据社会主流的情况下,汉初整个政治社会都以黄老的无为而治,与民同息,悬拱而治。
(2)客观地说,任何一个朝代在经历了国家大动荡之后,都需要发展生产,安定下来,恢复元气。汉初,由于秦朝的暴政和连年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让人民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建立的封建政权。《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秦之弊后,诸侯共起,民失功课,饥寒交迫。每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见汉初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极其恶劣的。同时,在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动荡和楚汉之争后,人们满目疮痍。汉初政权相对于北方匈奴的军事实力并不占优,急需时间休养生息,改变社会经济衰败的局面。黄老的“无为而治”、“轻薄”、“与民同息”等思想,恰好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从而休养生息成为汉初的治国理念。这种治国理念的实践也证明了休养生息政策是有效的。据《史记》记载,经过努力,“君臣皆欲息而无为,故惠帝挂其拱,高位之女谓之制,政不出府,天下自然。”惩罚是罕见的,罪人是希望。人的事是培养出来的,衣食也是培养出来的。“休养生息使汉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增强了国力,带来了文景统治的开国繁荣,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