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学讲师的无奈

之前作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的国学日报》,好评如潮。很多朋友羡慕我能把工作和兴趣融合在一起。

这篇文章发表后,很多朋友联系我,希望和我一样从事中国的文化工作,觉得这种工作很有意义,甚至体面。

凡事都有两面性,阴阳。作为一个企业里的中国学者,我深知其中的艰辛。为了不误导孩子,特写这篇文章。如果我的朋友看完之后还愿意从事中国文化的工作,我会很欣慰。

首先,国学文化工作不是荣达之路!

大学者的风光从来都是后人给的,学者生前的风光很多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

如果你想赚钱,我建议学一门技能,不必百家争鸣。想社交的话,我建议学点一般的,可以聊聊。真正的文化事业不仅要以利益和物质为基础,还要能忍受孤独和无聊,甚至是不理解和不公正。

所以请小心。

其次,企业中真正爱国的人少之又少。

除了少数真正有国学素养的人,提倡国学的一般都是企业老板。他们之所以提倡国学,要么是为了迎合当下崇尚国学的民族风气,要么是在成功之后附庸风雅。

琴棋书画、茶、花、呼吸养生或奇形怪状的玄学,一般都是这类领导的最爱,但不会真正去研究和践行国学精神。国学对他们来说只是个玩物,国学工作者只是企业里的“艺术家”。

第三,国学讲师往往要随心所欲地讲一些“热门课程”。

国学的主流应该是中国文化及其思想,但这样的课程在学术机构很容易开设,在企业却很少有人愿意听。

目前企业对国学讲师的要求一般都是“落地”,能给员工的工作或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文化”这个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启蒙过程,怎么可能立竿见影呢?

所以现在面向企业的国学讲师很少讲真正的文化课程,而是讲三种课程:

第一类是算命、风水、气功、呼吸的理论。

这种讲师一般都是先掀起易经,再讲玄学的学术方法。这种讲师往往最受企业主或政府官员的欢迎。

佛教不提倡占卜,《易经》也说“善易者不取”。究其原因,是前人希望后人通过积德趋吉避凶,而不是着眼于一些神秘的魔法方法。

第二类是以工作和生活为主的讲座。

比如从经典中找章节、找句子,把意思和具体的管理、竞争、营销、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等结合起来。

应该说,这其中有些讲座非常值得一听。毕竟古代圣贤的智慧还是希望能指导实践。但有些讲师对于甲方的需求过于执着和牵强,对经典的解读过于随意。

第三类是那些鸡汤讲座。

国学中不乏振奋人心的阳刚之气,但很多讲师往往把国学解释为心灵鸡汤,以求在几个小时内“落地”,给学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鸡汤有成瘾性,导致部分学生把国学当成“强心剂”,而不是长期了解国学,改变气质。

最后,国学讲师“弯腰五斗米”。

真正的学者往往重视诚信,君子不吃所得。

但国学讲师的岗位选择并不广泛。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讨好老板,卖国学,这其实是很多真正爱国的讲师的心痛。

因为企业需要,我要学占卜,占卜,我不喜欢。

因为企业需要,要陪老板出入烟酒打架的地方;

因为企业需要,需要写一篇歌颂美德的文章,或者写一篇强调为添加新词而悲伤的空洞文章;

因为企业需要,不得不装扮成神秘大师或者附庸风雅的文人;

因为企业的需要,不得不说是在两地推销自己的国学课程;

因为企业需要,所以需要学习一些沟通、情感、礼仪、人格工具等通用课程;

……

有些高僧不建议有些信众出家,因为出家后你就代表了佛家的观点,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佛教的形象。出家后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后果非常严重。

作者也建议各位朋友可以把国学作为个人爱好和信仰,但不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轻易把中国文化作为自己唯一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