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吃饭有什么规矩?
说到古代的皇帝,可能大家都想当皇帝吧。因为皇帝后宫有三千美人,皇帝是九五之尊,他掌管任何人的生死,但这些都只是表象。而且真正的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他需要处理国家大事,有很多规矩捆绑着。
比如皇帝的用餐和布衣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虽然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但是很多关于后宫的资料都找不到了,现在也有清朝后宫皇帝生活和饮食习惯的详细记录。那么清朝的皇帝是怎么吃饭的呢?
清朝的皇帝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皇帝的用餐被称为御膳。从康熙皇帝开始,用餐就非常招摇。我们看着电视剧里面皇帝御膳各种佳肴,喝着小酒,搂着嫔妃贵妇,听着歌。那叫一种享受,但别忘了,那是电视剧。
真正的皇帝不能和这些人一起吃皇家大餐。你觉得电视剧里妃子能给皇帝端菜什么的吗?那可是直接要求斩首的大罪!皇帝只能和太监们一起吃饭,却没有和他们坐在一起的意思。他只能一个人坐着,太监们站着伺候。还有一个太监,相比之下,是帮皇帝舔菜的。
因为皇帝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为了防止别人在菜肴中下毒,必须有太监在皇帝面前品尝菜肴。皇帝想吃的每一道菜,都要先舔一遍,也就是说,皇帝只能吃太监剩下的菜,想想还挺烦的。每一道菜都被太监舔过,皇帝哪里还能再吃?
清朝的皇帝一般都是六七十个菜,多小时360个菜。当然,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日,通常是100道菜左右。后来清朝慈禧太后时期,每餐需要120个菜,比较特殊。一般皇帝都不会像她一样宠溺。虽然菜很多,但是皇帝每餐只能吃三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