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全身发烧是怎么回事?

健身气功与四季保健

周期节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你知道在生活中是怎么体现的吗?例如,你的体温、血压等。巅峰?什么时候进入低谷?细心的人会发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都有过高峰和低谷,呈现周期性波动。其实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神经、血管、心脏、肺、胃肠道等有节奏的生理活动。最明显的是日、月、年和出生、成长、力量、老年和自我的循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在人类活动中,没有什么比节奏更有力量。”现代的生物钟养生法就是了解你的生理活动周期,并据此安排你的日常生活。

这种周期性的节奏是人类进化中适应时空环境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经典《黄帝内经·四气论》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本,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其根,故在生长之门,与万物同浮共沉。如果他们违背了他们的根本,他们就会割断他们的根,毁掉他们的真理。.....逆之则祸,逆之则不起,是道。.....都说圣人之病未愈,病未愈。这也叫。”春夏是阳长阴消,阳气渐强的阶段。为什么要养阳?因为顺势养杨会事半功倍。秋冬养阴也是如此。这种天人合一的预防医学观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关键在于践行。所以说“道者,贤者,愚者,慕之。”

这个养生原则要贯穿于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活动、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讨论健身气功的相关问题。

一、春季健身

春为主命,阳在上升,柳在青翠,万物更新,欣欣向荣。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逐渐兴盛,向外扩散。中医认为,肝对应春,主宣散气,喜万物而厌郁。它要像草木一样展开枝叶,表现出好心情和活泼。这相当于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处于中度兴奋状态,是一种生理动员状态。中医把这个比作少阳春之气。

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适度的运动能使人感到舒适。所以,春天即使晚睡,也要早起,先在床上伸懒腰,双手做三焦,再做九次腹式呼吸。《盛济宗·卢希安志》这本书叫“背对着你的脚”,“鼓着你的肚子”。空气质量好的时候,在室外做早操,否则,在室内做。衣服要宽松、舒适、柔软、保暖。中医认为春季大气充盈,肝气旺盛,可以用健身气功八段锦养肝瞪眼增劲。肝木太多会损伤脾土,需要单举养脾胃。王牧生火太多了,所以你可以摇摇头,摇摇尾巴来赶走它。神经衰弱、高血压、青光眼、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慢性病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红眼、耳鸣、口苦、咽干、急躁、忧郁、恶心呕吐、腹痛、疝气、腹痛等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虚补其母,虚肃其子”,肝木生心火,也可用于泻心火。叫牌战术和嬉皮战术一年四季都可以练,这样至少可以练四段六字战术。当然,无论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都可以按照嘘、呵、喊、嘘、吹、嘻的顺序,把六个环节全部练完。通过克制五行,会自动调整脏腑功能的平衡。

春天病毒和病菌的繁殖也比较活跃,气候忽冷忽热,人一时适应不了,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如禽流感、SAS、感冒、花粉热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麻疹、白喉、脑膜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气管炎、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在春季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为了预防,除了随时增减衣服,还要坚持每天擦鼻涕。方法是用拇指大鱼际部(太阴手的肺经)在鼻梁和鼻翼两侧轻揉18 ~ 36次,视发热程度而定。中医认为可以“升阳祛邪”,现代研究认为可以改善上呼吸道黏膜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用拇指按揉合谷穴81次,必感酸麻胀痛。取穴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中点,一手拇指关节横纹置于另一手拇指与食指间蹼缘,取穴于拇指尖下方。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牙痛、咬紧牙齿、口眼歪斜、耳聋、腮腺炎、咽痛、发热、无汗、腹痛、便秘、闭经、延迟分娩。现代研究认为合谷可以调节免疫功能,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同样按足三里穴81次,外膝下三寸(一图),一指胫骨外侧。简单的方法是:手掌放在膝盖上,中指指向胫骨外侧。主治胃痛、呕吐、膈呛、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下肢麻木冷痛等。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可防治高血压、消化不良、免疫功能紊乱等。,是抗衰老、抗疲劳、调节免疫功能的关键。

随着天气转暖,皮肤的血管和毛孔逐渐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给大脑的血液会减少;再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所以有春眠。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的变化,多参加大自然的活动,比如放风筝、爬山、出去郊游、赏花、散步等。,能让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原因是运动改善了新陈代谢过程,增强了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空气中的负离子这种维生素对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当然,适合春季锻炼的项目还是很多的,下午可以增加一些锻炼。运动前,要做好活动准备。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始后,要再做剧烈运动。

一年中冬春两季空气污染严重,一天中早晨6点左右是空气污染的高峰。运动越剧烈,受伤程度越大。春天多雾多风,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轻者感冒,重者引起关节痛、胃病,甚至诱发面瘫、心绞痛、中风。要注意避免潮湿和寒冷,要学会用鼻子呼吸,不要呛风。

二、夏季健身

夏季太阳占主导地位,天空晴朗,大地阴云密布,万物欣欣向荣,人体阳气旺盛。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气血运行也活跃在体表。皮肤毛孔张开排水,通过出汗,调节体温,以适应炎热的夏季气候。王岐山在徐莉袁剑指出:盛夏防暑;长夏(夏末一个月)防湿邪;同时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防止过度贪食夏季。

由于每天多次进出空调冷环境,经历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加重心脏负担。中医理论早就说过,夏天对应心脏,“养心”是应该的。夏天户外活动多,活动量增加,天气热,血液循环加快,出汗多。昼长夜短,睡眠时间少。所以消耗能量大,心脏负担重。如果不注意保养心脏,悲伤会伤害阳。

长期处于冷空气环境中的人,一旦进入热环境,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除了体温迅速上升,还开始出汗,出汗的皮肤上往往覆盖着许多细菌。当我们回到冷空气环境中,皮肤和黏膜的血管收缩,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所以室内外温差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过5摄氏度。睡着了最好关掉空调,有条件的时候经常通风。晚睡早起,多做户外活动,不要怕晒。流汗了就要流汗,不要收汗,要生气。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关节痛等慢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环境中。户外运动可以让你心情愉快,生意兴隆。睡醒后,也要先在床上伸个懒腰。《尊生八音六字法·祛病延年》说:“心尖上有叉”,八段锦两只手托着田丽三交做伸展动作。中医认为,夏季心火旺盛,暑热为阳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液。可能表现为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口苦咽干、小便黄痛、心悸失眠、多梦、手心发热、心经沿线疼痛等。,而且用六字方子泻心火也是合适的。中医理论认为,心火生脾土,也可以用召字泻脾的方子。加上四季可以练,嬉皮士可以练,至少可以练三段。当然,要练好八段锦的摇头摆尾,才能驱除心火。心火伤肺,练左右弓可以养肺。夏季,湿气过重引起脾损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慢性疾病,可引起厌食、腹胀、呛咳、恶心、泛酸、腹痛、肠鸣、腹泻、痰多、水肿、四肢乏力、舌根强痛、黄疸、排尿困难等。

夏天开空调有利有弊。在室内感到寒冷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身体,加快血液循环,最适合练健身气功。事实上,最有利的避暑胜地是利用健身气功来调整心态,所谓“心平气和自然凉爽”丘处机《取经论》指出,暑假不仅在“虚堂、水榭、木影等清净空荡之地”纳凉,更适合“调息净化心灵,常似心中冰雪,心中热气少;不能为了热而热,还能更热。”古代有一首歌说:“有一条重要的避暑之道,不在泉石之中。没事就去梁青。”

在夏季的三伏天,由于高温、高湿、低气压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和蒸发,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容易导致中暑、食物中毒、肠胃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疟疾、脑炎等。为了预防,除了注意饮食卫生,防虫咬,防晒降温,还可以做一些自我按摩。每天按内关、中脘、舒天、足三里81次。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两筋之间,2指在腕横纹上,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癫痫、抑郁、头晕、中风、半身不遂、哮喘、偏头痛、发热、产后血晕、肘臂痉痛等。现代研究发现,内关可以调节心脏功能,调节心律,治疗心绞痛、无脉症、心律失常、高血压、胰腺炎和休克。中脘穴位于上腹部正中线上,心窝与肚脐之间1/2处,主要用于治疗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胃部不适、吞酸、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肿胀、黄疸、肠鸣、腹泻、便秘、便血、恐吓等。舒天位于腹直肌上,距脐2寸,主要用于腹胀肠鸣、脐周疼痛、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中暑昏迷时,应在阴凉处用针刺或手指甲捏住任重穴(鼻唇沟上1/3)、宣石穴(双手指尖),或用无菌缝衣针穿刺放血,醒后送医院急救。

如果运动量不够,夏季体育锻炼的最佳项目是游泳。游泳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肺活量为5000毫升,而一般人的肺活量只有3500毫升左右,可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改善肺功能。还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积。还能增强大脑皮层的指挥功能,感到神清气爽,浑身轻快。特别是可以加强脂肪代谢,减肥。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下水前,一定要彻底体检。

其他如打健身球,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健脑益智,运动量小,不受场地和气候限制。如果能经常练习,对偏瘫、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都有很好的康复效果。

《本草纲目》作者说,钓鱼可解除“心脾燥热”,俗语云:“湖边一站可祛邪,养心养性胜于药。”之所以能养心养性,是因为脑、手、眼相互配合,静、意、动相互帮助,这就是气功的境界。肌肤感受微风吹过,听到夕阳下蝉鸣,看着浮标在绿波中跳跃,从而找到这欢乐宁静的时刻,自然感到凉爽凉爽,意欲展露天空,以宁静写实的造型。

“露透”夏装有利于散热。在人裸体的情况下,辐射散热比普通衣服大10倍。空气浴、日光浴、冷水搓澡等。都是锻炼适应环境能力的好方法。冬泳、抗寒工作等耐寒锻炼都是从夏天开始的。然而,强烈阳光下的紫外线B会导致白内障、晒伤和皮肤癌。《黄帝内经》虽说“夜卧早起”,但在实践中应恰到好处,不可过度。遮阳帽、雨伞、墨镜、防晒霜都是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秋季健身

秋收为主,万物收敛。秋虽酥,却显出令人心寒的萧条形象。秋季对应肺气,应以养肺为主。要早睡早起,要和鸡同乐,要克制,要有平和的意志,要把肺搞清楚。先在床上练八段锦双手握三焦,左右弓如射雕。三焦能理气,养肺气。中医认为,燥是秋季的主气,表现为皮肤干燥,津液不足。可用于早晚床上干浴的皮肤摩擦。经常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和肺结核,以及颈、肩、背、腰和骨关节疾病。可有项部剧痛、咳嗽、咽喉痒、咽痛、口干、气机不利、气喘、痰多、寒热、无汗、胸闷疼痛、气短、尿频、黄赤、肺经沿线疼痛等。六字方子可以用来泻肺燥。金生水,又用吹言之方,涤肾邪气。肺金太多伤肝,八段锦护拳强光加劲养肝。

《红楼梦》中有一句诗“感秋窗尽愁,却如秋雨萧瑟”。所谓“秋雨忧人”。医学研究证明,秋冬季阴天,日照少而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这种激素能诱导人入睡,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使细胞“麻痹懒散”,从而使人情绪低落,容易抑郁。虽然秋天的特点是滋养和收获,但你应该去户外接受更多的阳光。运动可以改善不良情绪,让人心情愉悦,四处旅游,让人心情愉悦。但不要运动过度,不要汗流浃背,烧气伤阴,健身气功的运动量要恰到好处。预防“秋燥”等呼吸道疾病,还可以做上述穴位自我按摩和“静功”等等。

第四,冬季健身

冬天草木凋零,万物皆藏,人体的阳气也要藏起来。体内要储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的“春来夏长”做准备。人体的代谢水平相对较低,需要靠“滋肾”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冬季恶劣的气候。想避寒就要保暖,但不要盖得太厚,以免出汗耗气伤阴。如果你有晨练的习惯,最好在下午,尤其是空气污染的时候。不要在户外运动。早起晚睡,都要等太阳。在被窝里做一些“干浴”等自我按摩,用脚后跟按摩对侧涌泉穴、太溪穴81次,左右交替,滋养“肾气”。涌泉穴位于脚底,卷脚时脚面凹陷。主治:头痛、头晕、目眩、咽痛、舌燥、失音、排尿困难、排便困难、惊风、脚心发热、肌肉抽搐、癫痫、昏厥。太溪穴位于内踝后方,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咽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哮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尿频、腰痛、下肢晕厥、内踝肿痛。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最远。再加上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差,所以脚的皮肤温度最低。足部受寒邪影响,可引起胃脘痛、腹泻、痛经、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疾病。脚也与上呼吸道黏膜密切相关。脚一旦受凉,会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你患有神经衰弱、肺结核、心脏病、肾病、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你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眼睑水肿、尿路梗阻、阳痿、遗精、早泄、精子冷、不育症、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心悸、失眠、口干、咽痛、咳痰带血、喘息、腰酸背痛等等。

冬季锻炼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全身都要保暖,这样会感觉四肢强壮,精力充沛,不怕冷。从室内到室外,气温骤降会使皮肤和肌肉立即收缩,关节和韧带僵硬,体内新陈代谢变慢。如果马上开始运动,可能会造成肌肉和韧带劳损或关节损伤,还可能因心跳突然加速而引发其他不适症状。冬季在室内练习时,最好选择朝南的房间,并保证空气流通。古人云:“头寒脚暖,乃养生之道。”练武的时候,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要用脚和脚趾抓紧地面,用意念把气引导到脚底。当你的脚底感到充满热气时,你可以将气引到你的脚背。像这样反复练习,不仅可以将上半身虚寒的状态变为手脚冰凉、温暖,还可以防治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等疾病,减少冬季心脑血管疾病。下班后用力搓搓手脚,通过梳头来按摩自己。

虽然冬季“养藏”的方式并不适合大规模的体育锻炼,但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天搬家,少生病;冬天懒,喝碗药。”人和动物一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所谓冷适应,是指在长期冷刺激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产生适应冷环境的能力。中国北方的爱斯基摩人、挪威人、鄂伦春族都是寒冷适应的典型。由于冷空气的不断刺激,人体造血功能增强,抗体增多,从而大大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冒、气管炎、贫血、肺炎等疾病。据测量,参加冬季锻炼的人和不参加锻炼的人相差10倍以上。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人循序渐进的锻炼,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发生意外的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