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闲,时光远。
从泉城路书店出来,经西乡县城向北,导航发现有好几个停车场可供选择。先进了一个酒店自己的停车场,有人建议不要无关的停车,并指出西边有更便宜的公共停车场,继续找第二个地方,欣然把吧台抬高,还有两个空车位,我赶紧停下来靠在湖岸。
这里是明化湖南岸。这是老公园扩建后我第一次入园。当然,扩建后公园免费开放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我经常路过它,透过车的窗框,突然看到一些亭台楼阁和绿枝,总会在电视台的画面里看到胡明美丽的影子。其实我已经好几年没来了。
最早是和同学从东门入园,好像是大明湖公园的正门。还记得大门南侧有个售票亭,前面是一些路段的公共停车场。
当时没有地方找园的知识,就翻了几张难得的照片。男生们平头长发,穿着有肩章的短袖衬衫,米黄色的裤子(大概是在公石桥的服装一条街新买的,那时候牛仔裤还很时尚很少见),偶尔带个棕色的塑料墨镜,一幅志存高远,前景广阔的不烦恼的画面。
生活照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容颜,更在于回忆时光,感叹与遐想。那些曾经嬉闹嬉笑的朋友,今天不知道在忙什么。
再一次,是十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前,也就是中午。带孩子一起去花园,还是从东门进去,沿着北岸往西走。
夏天,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你随时会遇到卖玩具的小贩,当然是因为手里抱着孩子,及时互相吸引。小孩子真的不喜欢清风垂柳弯檐荷影。他们只是追逐某人手中的泡泡瓶,甚至不惜大喊大叫去得到它。然后,他们就拿起这个,丢下那个,不停地在眼睛、嘴巴、手上调换玩具和零食。他们在哪里可以欣赏湖水、船影和泉水?
这一天进入的明化湖南岸应该是后期扩建后的路径,之前没有开发或者说不是那么顺畅。我从停车场所在的中段往东,只走了湖区的东南角。
沿着湖边,时而青石,时而泥砖,弯弯曲曲绕到超然楼下,经过两座拱桥和一座银行,快到北岸的大门口,我看到前面有一个很丑的牌匾挡住或者限制了人流,于是我干脆不走了,转身在角落里找了几个合适的位置,随便拍了几张手机照片。
当时是下午三点左右,天空阴沉沉的。太阳偶尔冒出来,只是在湖水摇曳的涟漪中徘徊,走几步露出一张圆脸,然后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没有形状。
这一天,周围游客寥寥无几,深冬、疫情、工作日并没有游人如织的公园里的宏大景色,只是回味宁静,感叹岁月的闲机。
垂柳满枝秃;荷塘婀娜,只留残叶。四处游荡,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清爽之意。疏枝多见于亭台楼阁,萧瑟见思远。
亭台楼阁的刚性框架与倒下的、膨胀的树枝交织在一起,远远地融合在一起。没有茂密的树叶,可以清晰的互相交流。如果是盛夏,它们的形状和精神肯定大部分都被遮蔽在众多的枝叶中,不如这孤独的影子优雅工整。
远山,高楼,飞檐,曲瓦,曲桥,鸭子,荷花,斜柳,这样的光影,这样的时光,曾经在记忆里,常常在眼前,分不清是感激还是笑,悠悠的想着,白云苍狗,岁月不居,季节如流,三十年,五十年,快。
冬天干燥,花儿凋零,我四处流浪,借用了前人的话题,那就是李渔先生的名作《随感》,里面有一篇《荷花》,对四季的荷花给予了赞美。文末有话说——
“四条命里,这条命是最。没有什么比美好的生活更酷的了,但是半亩方塘不能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就挖个大池塘,种几茎堵住怪,有时病了漏了,望天找水来救,而不顾所谓的身体差草。”
后悔,但不矫情。书里还讲了一个故事,不再欣赏风景,而是安慰众生——
“其中一个拓荒者待在邮亭里,当时是炎热的夏天,帐内蚊子很多,赶不出去。因为记忆中住在家里的时候厅堂宽如宇,冷如寒冰,还有一群挥舞着扇子的姑娘,所以他们不再知道现在是夏天,他们陷入了困境!因为喜悦,我感到更加不安,导致夜不能寐。一亭长睡楼梯下,被多蚊咬,直至露出筋来。如果非要跑进法院,那就别无选择,只能停下来,让咬人的人没有厕所。身材好了,就跟仆人来来去去,嘴里还夸你,就像苦中作乐的人。显者大惑不解,大声叫道:“你被我困住了,我觉得苦,你却觉得乐,这是为什么?亭长说:“我记得有一年,我被敌人围困在监狱里。魏氏也要做夏月,狱卒要严防私逃,每晚抓捕其兄弟姐妹,使其不可动摇。那时的蚊蚋和今天的一样多。如果你听了他们的话,想稍微回避一下,那是不行的。你看这一夜无休无止的奔跑,就能活动自如。差别真大!与过去相比,那是因为你看到了欢乐,不知道痛苦。“如果你听了它,你会失去自我。这是穷人的秘密。”
简述:一个富人待在驿站里,盛夏时节,他的帐篷里酷热难耐,蚊虫猖獗。他记得自己很不安,无法在放松和自由的状态下入睡。一个驿站的站长睡在屋外,更多的蚊子追着他咬,却挥舞着四肢取乐。富人问导演为什么不抱怨。他说他曾被陷害入狱,手脚被绑,夜夜被蚊子咬。他无法逃脱。现在他可以自由地摇晃了。简直就是人和鬼的区别。今昔对比,苦尽甘来!
故事以《闲暇时的“养老——穷而乐之法”为题,是作者300多年前的养生经验。他把身心自由放在贫富之前,劝人们不要孤立地去比较别人的衣马,哪怕是当作精神上的自娱自乐,也可以一笑置之。
四季浓妆艳抹,枯枝静待明媚的日出。偶尔,西湖被拖到胡明。
[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