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热?
问题2:什么是湿热体质?什么是湿的,什么是热的?
我们看中医,经常听到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的表现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要了解湿热,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湿,什么是热。
湿的
即所谓水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在雨中或潮湿的室内涉水,使外来的水分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往往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如果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了太多油腻的食物和甜食,脾就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就停在里面,脾虚的人就容易吸引外湿的侵袭,往往会使脾胃受阻,使湿内生,所以两者是独立的,也是有联系的。
热的
所谓热,就是一种热像。但湿热中的热与湿共存,或因夏秋天气较重,湿热结合侵入人体,或因湿气长期滞留,热转化为热,或因“阳热体质”,湿气“由阳转热”。所以湿热共存是很常见的。
湿热体质
脸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长痘痘和疖子,经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口腔有异味,经常大便粘稠,小便发烧,小便发黄。女性常取色黄,男性阴囊常湿汗。
发病率趋势
湿热体质的人容易生疖子、黄疸、热病[1]。
适应能力
湿热体质的人,湿度环境或温度较高,尤其是夏末秋初,很难适应湿热蒸散的气候。[1]
成因
1,先天禀赋。
2、烟酒成瘾,经常熬夜。这种人相貌丑陋,牙齿发黑,舌苔黄腻,满嘴气息,气味大。长期白带颜色发黄,气味浓烈,白带发黄。如果你抽烟喝酒熬夜,你注定是湿热体质。
3、滋补不当:如大量食用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这样的不当滋补和过度滋补都会催生或加重这种体质。
4、长期情绪压抑,溺于酒。
5.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比如广东。亚健康在湿热体质中尤为常见。
症状表现
湿热人的体质特点:体型偏胖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脏油光,长痘长痘,口干口苦,目赤心烦懈怠,沉倦嗜睡,小便赤短,大便干燥或粘稠,男性阴囊潮湿,女性白带多。患病期间上述体征加重;
舌象:舌质红、黄、腻;脉象:滑数较多;
心理特点:急躁,容易生气;适应性:不能忍受炎热潮湿的环境。
常见皮肤病:痤疮、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湿癣、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等。
护理规则
调理身体的方法:祛湿化浊,清潜火。
身体调整的要点:
一、化湿散热:中医认为“火是停滞的”,也就是说体内的邪火是停滞的,要想办法把火散发出来。配方中可加入泻火解毒、化痰清利的成分。
二、利湿散热,根据热下湿的原理,使湿热从大便中排出。清热燥湿的同时,辅以白茅根、淡竹叶、薏苡仁、决明子,使热量排出下半身。
问题3:湿热的症状是什么?湿热证怎么治?虽然遵循了祛湿清热的基本规律,但在临床上或有效或无效。这是因为很多医家不重视湿热证的病机演变,忽视了病证的辨证分型。湿热证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重湿轻热、重湿轻热、湿热并重。证型不同,方药选择明显不同。下面,笔者将湿热证三种证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指出如下:
第一,湿重轻。
症状:无体热或体热低,头重肢轻,胸闷胀满,食欲不振,腹胀肠鸣,甚至恶心呕吐,口淡或口渴,小便黄,大便溏薄,舌红,舌苔白厚,脉缓或滑。
病机:宅内湿度低,水中劳苦,汗如风,湿衣裹身,湿邪外邪;肺气虚,肾阳不足,脾虚,运化不利,三焦气化不利,导致水湿过多。湿逐渐转化为热,就是热蕴于湿,热轻湿重的证候。湿为阴邪,故无体热或无体热;湿滞,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故见头重肢轻、胸闷胀满等症状;湿浊反过来会阻碍脾胃,所以脾胃不正常,所以出现厌食、腹胀肠鸣,甚至恶心呕吐、口淡或口渴、小便黄、大便稀;舌淡红,舌苔厚腻白,脉缓或滑等。也是暑轻湿重的标志。
治法:轻渗利湿,芳香化浊,清热。
处方:三仁汤或陈印五苓散。
第二,湿热并重
症状:神疲乏力,头重身倦,胸闷胀满,双肋隐痛,腰肿胀,恶心呕吐,胃中纳差,口渴或恶热饮,发热出汗,小便短黄,大便稀而粘,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
病机:清湿不早,但会长时间压抑热,使热内化。内热转满,故尿少黄赤,发热渐高,但不随汗消;口渴是热盛的原因,但湿邪阻碍,所以虽然口渴,也不想多喝;恶心呕吐、胸闷胀满、胃部厌食等。,都是脾胃湿热郁结的原因;大便粘稠,黄如酱,湿热粘大肠;湿热捶击,腰络不利,故腰肿疼痛,伴有热感;舌红、舌苔黄腻、脉滑等。都是湿热并重的表现。
治疗要注意两点:
第一,此证大便粘稠,黄如酱,湿热粘结大肠,与脾胃虚寒型大便的治疗完全不同。医生一定不能认为是腹泻,要用止泻的方法错误的治疗,要用理气祛湿,泻热通腑的方法治疗,直到大便不粘不成形(。此证大便与脾胃虚寒型大便的鉴别要点是:此证大便必然粘稠难受,即大便难排,常伴有灼热感,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脾胃虚寒的大便无黏腻感,多有中阳虚损衰的症状,如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四肢冰凉、颗粒不全、舌淡、苔薄白、脉弱迟等。
第二,虽然运用理气祛湿、泻热通腑的方法治疗湿热型便秘,但在临床应用中,主要采用“轻法频用”的方法,选用轻方轻药的史鸷导滞汤,修订流行的《伤寒论》。这个方子里每味药的用量都很小,这是由于湿热郁结在胃肠道里,很难一次见效,需要连续服用几次,所以不能一下子服大剂量,而要用轻剂量缓服几次,也就是所谓的“频轻法”。
复智导滞汤的成分:
生大黄(酒洗)、槟榔、厚朴、连翘各5克、黄连2克、木通3克、枳实6克、神曲、紫草、山楂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一:方中大黄泻热通腑,厚朴、枳实、槟榔祛湿,山楂肉、神曲消食导滞调和;黄连、连翘、紫草用于清热解毒;关木通能清热利湿,导尿湿热。
第三,热重湿轻
症状:发热、出汗、口渴、恶心呕吐、厌食、双侧疼痛、头晕、心烦心悸,或胸闷气短、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舌苔黄厚、脉滑。
病机:在漫长的夏季,湿热熏蒸侵袭人体,与湿相抗衡;吃多了,喝多了,酝酿湿热;体内阳气充盈,或有潜火,感湿邪,郁而不达,积湿热;阳虚湿盛于身,或感疫毒,或五官化火,湿抑热,或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而达血,湿邪久不除而生热;在虐待的情况下> & gt
问题4:中医所说的湿热到底是什么意思?湿热的女性,尤其是南方人,一定要注意调理。体内湿气多因吃冷饮、贪食寒凉果蔬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想摆脱身上湿漉漉的朋友可以试试一个办法:
1,食疗
我们经常吃的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比如糯米粥,山药汤等等。薏苡仁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的功效。薏苡仁、红豆用水煮,可以利尿除湿。
2.锻炼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加速体内水分的排泄。跑步、散步、游泳有助于激活血液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身体湿气重的人,多是吃油腻食物,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往往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意动,但越不喜欢运动,体内积累的水分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湿气侵入脾脏,引发湿热疾病。
3、清淡饮食
胃肠系统与营养和水分代谢有关。保护胃肠系统的最佳方法是清淡、适度和均衡的饮食。脂肪多、味甜、味浓等脂肪性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胃胀和炎症。油炸的甜食会使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冷食、冰品或凉性蔬果会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常吃。烹饪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时。,最好加葱姜,减少蔬菜的寒性。
4、调味祛湿
姜、葱、蒜不仅是家中常见的调味品,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腾腾的姜汤,用姜汤把体内的水分逼出来。全身出汗后,症状就会减轻。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5、注意室内通风
通风不足是加重湿度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会加重周围环境和身体中的湿度,比如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封闭的房间里等等。
6.适当保暖
“唯恩不温”的做法容易使湿气侵入体内。全身要保暖,洗澡水不能太凉,洗完头要及时擦干。
问题5:什么食物湿热?有很多湿热的食物。
辣椒
湿热黄疸者不宜食用。《本草纲目》说:“辣椒,大辛热,纯阳。邹欣气,热助火,这东西气味浓。”《生息饮食谱》也认为:“多食燥热之液,耗气伤阴”。对于阳黄体质的人来说,吃多了容易加重病情,促发湿热之邪,黄疸也不易退去。
龙眼肉
甜美的水果。《本草颜回》说它“温润,畏滞”。湿热黄疸要多吃清淡利湿的东西,桂圆肉油腻助热,不利于湿热邪的排泄,所以阳黄、阴黄的人不宜吃。
鹅
人们认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唐代的食医孟鹗认为“多食使人患慢性病”。明?李时珍也指出:“鹅闻之厚,有风生疮。”中医字典上说:“湿热之人不宜食。”阳黄是湿热黄疸,多吃鹅肉会得不偿失,甚至更糟。
羊肉
性温、味甘、黄疸的人,多因内湿热、肝胆熏蒸、胆液外泄而呈黄色。《金匮要略》早就告诫:“发烧者不宜吃之。”黄疸是“内热”之病,要避免。《生活情趣饮食谱》早就警告过“黄疸大忌”。
鸡肉(作为食物)
性温,味甘,黄疸多因肝胆湿热内蒸,故饮食宜清淡不温。《医林纲目》认为,鸡“肥而滞,外邪者禁食之。”其实真正内外有邪的人,应该避免吃。清代食医王孟英明确告诫:“忌黄疸。”尤其是湿热阳黄的人更不宜食用。
最好的奶油
由牛奶制成的可食用脂肪。它能滋阴,滋养营养,润燥,而黄疸要么是寒湿所致,要么是湿热蕴结于肝胆,而滋阴不利于湿的排泄。这正如《饮食谱·有息》所说:“湿亏者,大忌。”所以不管是黄种人还是黄种人,都不适合吃。
鳞片肉
性温,味甘,有养血温中之功。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湿热黄疸的人不宜多食。他在《饮食谱》中饶有兴趣地指出:“吃多了就要避免。”黄洋枳属人工湿热,含肝胆,应忌用。
白酒
又称烧酒,属于一种酒精含量较高的烈性酒,在体内由肝脏氧化分解。因为烧酒火热,纯阳毒,黄疸的人喝了,势必加重邪热。同时直接损伤肝细胞,加重黄疸。因此,黄疸患者不宜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人参
性温,味甘,是补气补血的温性食物,对热性活血之弊有帮助。黄疸的人多受湿热之邪,尤其是急性黄疸者。由于实热证,中医有实证,故宜吃清淡利湿之品,忌吃温补之品,尤其是人参,性温助火。黄之的阳患者应避免进食。
(母鸡的)蛋
性平,味甘,属高胆固醇食物。《饮食有情趣》云:“食多则动风阻气,...黄疸、饱胀都不行。”所以湿热黄疸和寒湿黄疸都不适合吃。
南瓜
为了温补气机,多吃有遏气之弊。《本草纲目》认为“食多则黄疸”。卿?王孟英还认为“黄疸和腹泻都是禁忌”。因此,黄之人应避免湿热瘀阻。
此外,黄阳人应忌食辛辣之品,如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菜、姜,以及糯米、大枣、荔枝等。避免容易胀气的食物,如土豆、豆瓣菜等;还禁止食用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类,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滋补品。色泽暗黄的人也要避免吃螃蟹、螺蛳、贻贝、柿子、香蕉、莼菜、生红薯、生瓜、苦瓜等寒凉食物。
问题6:湿热体质日常生活表现如何?湿热体质的表现与“痰浊体质”相似。湿热体质在外貌上应该是最容易识别的,以满脸油腻和满脸痘痘为明显标志。我们称之为“痘痘派”。湿热体质的人,脸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脸上长痘痘,皮肤发痒。经常感觉口苦,口腔有口臭或异味,大便粘稠,小便发黄。女性常呈黄色,男性阴囊常湿汗。湿热体质的人不耐烦。有人认为长痘不一定是坏事,说明自己还年轻,有能力长“痘”。其实身体太热太潮湿,内部没有“通风”,只好变成痘痘挤出来。不要以为用肥皂洗脸,脸上什么都不抹就能让这些“油痘”消失,因为这些痘痘的根源在体内,这种体质的人往往更喜欢吃辣。吃的越重,痘痘越多。典型案例一天早上,我看到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女人,都是40岁左右。其中一个是复发性口腔溃疡,17,不是间歇性的,严重到不能上班,很痛苦。患者从爷爷到父亲,加上她和女儿,四代人都患有口腔溃疡。平时心烦急躁,睡眠浅,多梦。经检查发现食道溃疡,舌质红黄腻。另一个满脸都是红疙瘩,口腔溃疡不间断,因为有些部位反复溃烂,都形成疤痕,外面还有溃疡面。她说去西医医院需要口腔科、皮肤科、妇科分开治疗,真的太麻烦了。在我看来,这都是湿热体质的错!清湿热就彻底解决了,不需要这么细的枝。物理分析湿热体质他体内湿气和热量过剩,粘在一起,就像油和面包在一起,胶结缠绵;就像夏天的桑拿天,湿热的热气腾腾,让人很不舒服;它也像一个被大雨淋湿的干草堆,被太阳晒着。不仅湿度高,温度也高。这就是“湿热”。时间长了,草堆里湿热的熏蒸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体内湿热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漫长的夏季,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内环境不洁,湿热,排泄不畅,反映在外面皮肤油腻,特别是额头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导致脂溢性脱发,长痘,口干口臭,大便粘稠,小便黄,味道大。总给人一种不干净清爽的感觉。这些人普遍缺乏耐心。湿热体质与全球环境密切相关。气候变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食肥肉、甜腻快餐,酷爱烟酒,滥用补品,再加上过度的竞争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使得湿热成为常见体质。当然先天禀赋不言而喻,典型案例中的第一个就是一家四代都有口腔溃疡。这种倾向于湿热蕴结的体质,很容易遗传给下一代。专家开三仁汤。调理身体的原则是清利湿热。调理身体养生的方法是1。总的原则是吃的要辛辣温,住的夏天要湿,运动强度要高。2.避免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要干燥通风。不要熬夜,也不要太累。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充足和规律的睡眠。
问题7:什么是湿热?有湿热就不能进补吗?为什么,湿热就是体内有湿热之邪。补药大多容易生热,又因为体内有湿,容易造成内湿郁结。内湿郁结后,补虚药物无法发挥,导致热邪不足,会加重内热,容易导致上火的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人会感到头晕目眩、气血上涌、闷热等不适。这就是我对你问题的回答。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