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哪些书籍?
根据文字的风格、禁忌、日期和墓葬的年份(公元前168年),帛书的抄写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抄写时间较早的一种,字体接近篆书,写于秦汉前后,没有避开汉高祖刘邦的忌讳。后一种抄写,字体是隶书,忌讳“州”是“国”,但对、刘英和恒却不忌讳。写于汉初至文帝初年。有些帛书是用线条在沙上画出来的,上下左右,每篇周围的空白相当于“多余的竹简”,与汉代出土的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大多数帛书都没有书名。为便于引用,凡无标题者,均由主办方根据内容命名。整理后,所有帛书分为六册。发现的古籍有:
《老子》一、二版有两个版本,卷前卷后有佚书的帛书也有。一册《老子》和卷后的《四佚书》抄成长卷,字体接近篆书,*** 465行,每行30字左右;第二版《老子》和第一卷《四佚书》抄在一整幅帛书上,字为隶书,* * 252行,每行60至70字不等,抄制时间比第一版晚。两种写出来的书,前面是《德行经》,后面是《道学经》,顺序与通俗书相反,但与《万事皆有错?《解老》引用的文章也是这个顺序。文章分为81章。帛书《老子》第二版无章,初版部分段落用圆点标注。章节与普通版不同,如第22章之前的第24章,第40章之前的第41章,第67章之前的第80章和81章。找文意,帛书的顺序比通俗版更合理。
《老子》第一卷佚书无书名,按内容可分为四部,分别命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德胜。所谓五行,是指仁、义、德、智、圣;所谓九主,指的是伊尹在文章中提到的九君。《老子》第二卷前四部佚书,书名为:经典法、十六经、称重、道元。前两本书还包括几个小章节,都有结尾。主要内容是关于刑名和阴阳刑论。有些人认为这四本丢失的书是韩曙的?《艺文志》记载了道教的黄帝四经。因为汉文帝提倡黄老之学,所以把《黄帝四经》和《老子》合为一卷。有人认为,十六经中记载的黄帝神话及其大臣李黑(即李牧)、冉彦、郭彤、泰山纪、列文的事迹和互答,可能与《汉书》有所不同?《艺文志》中记载的黄帝君臣有10篇,《莉姆》有15篇列在兵士和阴阳一类。
《周易》和失传的帛书《周易》包括两部分。《六十四卦》与卷后佚书抄成一卷,有*** 129行,无标题。丢失的书暂定名为《二三问》;把卷后的衔接和几本佚书抄成一卷,并在佚书的原书名上标注字数,即姚1648、和缪赫6000。
帛书卦名多为借词,如"钥"、"根"、"坎"、"陈"、"传"、"铎"、"罗"、"巽"等。卦辞和爻辞与通俗版基本相同,但排列顺序完全不同。通行书分上下经,上经为三十卦,始干终离;三十四卦之后,玉贤开始,最后失败,顺序相对。训、象、文言等训诂分别附于相关卦,辞章下帛书不分上下经,无训、象、文言。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不是相对的,而是以上下卦为基础,即八个单卦作为下卦。帛书《内聚》与通俗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既不分章,也不分章。现行版本的《大衍五十》一章在帛书《内聚力》中找不到,其他章节散见于《内聚力》卷后的其他佚文中。丢失的书的主要内容是,二三子、何苗、路畅、吴孟、张社、李平、赵丽等。和传易老师有个问答,包括这版《说卦》的部分内容。《春秋》有两种佚书。一本类似《左传》的失传书,损毁严重,97行,***16章,无书名。内容叙述春秋时期的史实,各章节互不关联,无国别无日期,如被齐国之子所杀,鲁国庆父弑君之子所杀,洪水之战,子甘见太宰,秦杀大夫围朝等。有些史实与《左传》一致,只是立论不同,有些是《左传》所没有的。有学者认为,这部失传的书是一种书,如“为赋”的多角主编的《多》或18章的《公孙谷》。这本书记录比较简单,重在记单词,现定名为《春秋故事》。
另一种失传的书属于战国纵横家的言论,325行,首尾基本完整,* * *共27章,每章之间用圆点隔开。其中11章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编纂的《战国策》,而16章则见于代代相传的古籍中苏秦等人的游说材料。有人认为可能是早已失传的紫苏31,也有人认为此版《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的秘书。现在叫战国书信。
古医书,帛书,古医书本来是无题的。有一本医方专书,抄在半片高约24厘米的绢上,有459行。有一个目录,列出了52种疾病的名称。正文以这52种疾病的名称为标题,记载了疾病的病因和症状,以及针对疾病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少则一两个方剂,多则二三十个方剂。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也有艾灸、切石、手术治疗。药有240多种,有些是现存本草文献中没有的。现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卷前另有四部佚书,抄成一卷。现在分别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之死》,都是关于古代医学理论的书籍。前两本书内容论述人体11脉的循行、主症、艾灸,与现存的《黄帝内经》有所不同?凌叔?经脉在某些体例上是相似的,甚至在很多句子中也是相似的,但这两篇帛书中只提到了11脉,缺少一条手厥阴脉。《足臂十一脉灸经》所描述的脉都是从四肢走向身体的中心,而《阴阳十一脉灸经》所描述的脉则是反方向的,即由
脉象***12,论述了根据脉象判断疾病症状,特别是指艾灸和挑石治疗的问题。“阴阳脉死”4行,还有“灵枢?《经脉》中关于“五死”的那段话大同小异,但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并不像《经脉》那样带有五行学说的色彩。
伴随着压在帛书上的医学竹简,还有一幅高约50厘米的彩画在整幅帛书上的“导游图”,出土时破损严重。现在根据浸泡痕迹、折叠关系以及丝绸本身的经纬纹理,尽可能的拼接还原。在屏幕上,人物以单一的姿势排列,做出坐、伸臂、蹲等各种姿势。,并且图片旁边有“脾痛”“膝痛”等文字说明。《导游图》前面有两种丢失的书,26行。前者名为《阙古石齐》,是现存最早的行气或气功文献资料之一。从第九行开始,内容与上述阴阳十一脉灸经基本相同,现分别称为A、B。
名为《杂疗方》、《养生方》、《胎生书》三种佚文被抄成一册,《胎生书》专门讲胎生禁忌,类似古代医书中的梵文。养生方与杂疗法方的性质属于《汉书》?《文艺志》中记载的一种房间,也与这种代代相传的古书有关。
《天文星象》、《古地图》、《项》等天文星象方面的佚文有一卷,144行,无书名。内容主要是木、金、水、火、土五行职业,故命名为“五星职业”。书中记载了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246 ~ 177年)这70年间,天上的五颗星的位置,并推算出它们公转的周期,如填星(土星),公转周期,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练计算为28年,帛书计算为“三十岁天一周”,更接近现代天文科学计算的数字(即29.46年一转)。
有一种书,从天文气象上记述吉凶,图文并茂。内容分为云、气、星、彗四个方面。它从上到下排列成六列。每篇文章都是用笔墨画出来的,下面是名字、说明和正文。后半部分结尾有一段没有图的文字,* * * 350多篇。这本书包含丰富的天文和气象内容。比如《彗星》,* * *有29张不同形态的彗星图片,除了头部和尾部,有的还画出了肉眼不容易看到的彗核。
古代地图(参见)。
《项》佚书77行,无题,体例与《赋》相似,与现代丛书《项》在内容和体例上都有所不同。
《阴阳家》、《五行家》和《刑德佚书》都没有编纂出版。参考书目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组: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三、四册,文物出版社,北京,1981,1983,1985(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