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有什么特点?
羌族以其独特精美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其中以碉楼、石别墅、索桥、栈道最为著名。碉楼:由石头和石屑用厚厚的米糊粘合而成。一般有四角、六角、八角。可达13、14层楼,高达10多英尺,长时间不会损坏。功能上,有警戒的“哨位”,有实际防御的“战位”。至今,阿坝州礼县陶萍羌寨仍有三座石塔。庄方:这是羌人对自己房子的称呼。它是正方形的,大多数人有五层楼高。一层用于饲养牲畜;第二层是“蓝雨青房子”和客厅。“蓝雨青屋”是羌族的壁炉,相当于汉族的厅堂。在壁炉上面,是用来做礼拜的。三楼是存放“猪镖”腊肉的地方;四楼是堆放粮食和杂货的储藏室;第五层是一个小平台和祭坛,叫“若吉阁”,是供奉“阿爸穆比塔”(白石神),供奉神灵的地方。屋顶是个晒粮坝,用来晒粮食,也是给孩子玩的。其中,最古老、最神秘、最具特色的羌族是礼县陶萍羌寨,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城堡”。
独特的羌寨和碉楼建筑
羌寨多建在半山腰,村里住着几户到一两百户。村子里通常有了望塔。羌寨碉楼历史悠久。《后汉书》写于2000年前。《西南传》中描述的所谓“琼龙”,就是羌语瞭望塔的意思。
羌人的村舍都是精挑细选的,几乎都位于半山的高险地带,向阳背风,地基坚实,不受山洪的危害,砍柴取水方便,集中在耕地附近建房。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平地的前提下,每个宅院都沿着等高线布置,在不同的平台上建造房间,生长成条状。房屋与房屋、住户紧密相连,纵横交错的小巷作为整个村庄的交通工具,与各家各户的大门紧密相连。巷道一般都很窄,有的是1-2米宽,有的只能容两个人通过。整个羌族村落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较大的羌寨,包括瞭望塔建筑,就像一座古城堡,结构严谨,构造复杂。
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冯强和杨龙山寨是由石头、片石和黄泥制成的。萝卜村和布瓦村是用黄泥夯或两者兼而有之。
房屋一般为两层或三层平顶房屋,整体呈梯形,后墙和房屋上部高于前半部分。下层是牲畜房,通向庭院大门,中层是人房,顶层是谷物房等。,而上层的房子有一个小屋顶的白色石头神。生活安排方式是人高于畜,神高于人的习俗信仰。
羌寨供水可以流遍全村,有水路给家家户户供水。进水口建在寨子的最高处,汲取渠水或泉水,进水口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样,利用水的自然冲力自然分水。一般在车行道旁修水道,水道铺上石板,盘绕流过全村。运河上很多地方都有天窗,是取水和洗漱的地方,其中以冯强和陶萍羌寨最为典型。这种取水方式巧妙而科学,研究水利的专家感叹这是羌人的水文化。
连衣裙
新中国成立前,羌族的衣服是“麻布衫”和“木衫”。我们自己生产的麻(俗称大麻)剥皮纺成线,然后织成布,用木灰煮水,漂白。“T恤衫”是由牛羊羊毛纺成的细线织成的T恤衫。此外,还有一种皮夹克,是用牛、羊皮或狩猎岩羊、盘羊、山驴等的皮制成的。它很短,无袖,套在亚麻衬衫上。经久耐用,美观大方,男女老少皆宜。
羌族男子喜欢穿蓝色或白色的头饰,及膝的白色亚麻或银丹青袍,羊皮夹克,腰间绣带。松潘、黑水一带的男人也喜欢留长发,扎成丝线,编成发髻。羌族妇女喜欢裹蓝色或白色的头巾,衣服一般都是蕾丝的,衣领上镶嵌一排银饰,腰上绣着缎带,穿着带尖钩的绣花鞋。他们喜欢带特大号耳环、圆圈、地毯、银牌和其他饰品。最著名的是精致的“刺绣”,成为九环上的一朵奇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羌族服饰发生了许多变化。然而,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云韵鞋、绣花鞋、尖头鞋、绣花腰和传统皮夹克在今天仍然很常见。
饮食习俗:
羌族人也喜欢喝自己酿的酒,最有特色的是熏制的“腊猪脂”,也是馈赠宾客的佳品。逢年过节,全村人聚在一起,点起熊熊的篝火,喝着香醇的美酒,唱着山歌,在锅庄里跳来跳去。气氛很热闹。
结婚
羌族的婚俗比较复杂,所有羌族地区的婚俗都差不多。结婚程序有以下11种。1,订亲:父母请“红老爷”(注:媒人)带两瓶酒和点心来谈订亲的事。女方父母同意,就收“红主”,否则回礼致谢。如果同意,男方家就送“红老爷”带着两斤猪肉和两瓶酒到女方家吃“胥口酒”。此时不邀请外人,只有我家和“红爷爷”约定吃“定情酒”的日期。2.男方家根据女方家的人数,准备一坛肉和青稞酒。女方邀请家人到场后,“释比”(注:端宫)向神灵求助。这种酒也叫“湘潭酒”。3、结婚酒,男方觉得该办喜事了,让“红叶”带礼物去女方家告诉她。女方一般会同意,如果女方家庭经济困难,就和男方协商资助,批准后就吃“插花酒”。4.酒的日期:男方生日选好日期后,请“石碧”交给用红纸封好的“红老爷”,并准备好酒、肉和彩礼布。他去女方家约会约会,邀请家里人和四个亲戚说明男方家的婚礼筹备情况和女方家送亲戚的人数。5.婚前准备:男方要找公婆和村里邻居帮忙,明确分工。结婚前一天请所有帮工“搭棚”,吃“搭棚酒”。6.女人花夜:男人搭棚子的那一天,就是女人过夜的时候。这一天,吃花夜酒的亲戚、邻居、户主为女方家挂礼物或向新娘扔钱、物,新娘在神龛前哭拜。7.结婚:这时大家都很激动,唢呐不停地吹着《乡愁》,新娘和妈妈、阿姨、嫂子、朋友们哭成一团。8.拜堂(也叫周堂)除了拜查娜堂(白石神拜神灵和羌族祖先)和拜五谷堂(桶或桶里装的青稞)之外,和中国的习俗差不多。9.参加仪式:仪式结束后,新娘向所有来宾敬礼并敬烟。10第二天男女双方各家都要摆酒席,答谢客人,帮助执事,男方还要感谢“弘”和“唢呐”。11.回门:第三天,新郎新娘带着礼物去岳父家回门。这种婚俗一直沿用,很少根据聚落程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葬礼
羌族火葬习俗历史悠久。古书有“羌人死,焚其灰”,“人死无棺,皆焚一处”,“人死,焚其身”。关于火葬习俗有许多传说。一种说法是,阿强的祖先兰比瓦是一个浑身长毛的人,他爱上了神的女儿穆朱记。上帝很生气,惩罚他烧死他,试图烧死他。兰比瓦在天空中被烧死后变帅了。因偷天火为羌族祖先引火,多次被捕。用白石藏火后;说出来。人死后,火会把生前的罪恶烧掉,尽快转世。
节日
羌族历年是羌族最重要的节日。庆祝活动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天举行,通常持续三到五天,在一些村庄会持续到十月的第十天。十月初一,县城所有羌族村寨都愿意祭神。自八月以来,石碧被禁止吃洋葱和大蒜来准备祭祀。祭品以羊、猪、鸡为主,请诸神谅解。这一天,村里所有的人都会祭祀山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六畜圆。在“石壁”的带领下,全村人都要尊敬寨板的主人。祭祀结束后,他们喝了酒,吃了肉,跳进锅里。在节日期间,羌族人也互相欢迎,并向亲戚赠送礼物。
羌族的多神教
古代羌人生产力低下,科技知识贫乏。他们无法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导致了多神教的信仰。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动植物等自然现象,如山、石、水、土、日、月、星、辰、风、雷、雨、电等,都有灵,但没有灵。羌人迁徙到岷江上游的高山峡谷时,经常遇到多变的气候:旱、涝、雹、洪、风;地质变化:崩塌、塌陷、塌陷、沉陷;其他危害:疾病、疫病、瘟疫、昆虫;另外,认为“神”可以管理和控制这些灾难,人们只有“敬神”才能消除。羌族地区的宗教虽受佛教、道教、喇嘛教的影响,但仍保留着原始“图腾”的核心,停留在多神教阶段,把一切与人密切相关的事物都尊为神。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各种神的名称和崇拜各不相同。一致的是大家都尊奉穆比塔神,所有的神都以“白石神”为代表。
羌人崇拜的神有:①自然神、太阳神、月神、星神(俗称“星星”)、山神(每座山都有名字)、水神(井、溪、河)、火神(雷电、磷火)、龙神(雨雪)、雷神、田神、土地神。(2)动植物神包括六畜神(马、牛、羊、鸡、狗、猪)、树神、谷神。(3)部落地域神:土地业祖神和村神。④家族神、祖先神、男女祖先神、男女保护神、宅神、圈神、门神、厨神、角神、仓神、壁炉神、媳妇神等。⑤劳动技术神:石匠、铁匠、木匠、聪明神(智慧神)等。有观音、如来、老君、玉帝、关胜、传主、地母、皇后、郑萍王、仙仙、罗汉等。羌族所崇拜的神灵有着自己的起源和神话传说,它们与从事各种生产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及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相信这些神可以主宰民族的兴衰,人畜的安危,五谷丰登。
羌族山神会
山祭会,又称山王会、山神会、山转会、塔会、天祭会、复辟会,是羌族保留至今的传统祭祀会。是祈求天地人神,保佑羌人及其六畜繁荣昌盛,庄稼丰收,林木葱郁,地方太平,万事如意的仪式。绵长、陇西、雁门等地因农时不同,祭祀日期相同,但多在春秋两季。龙溪、绵冲在农历八月初举行,雁门在四月举行。祭祀仪式大多在一村一村举行。仪式开始前,司仪的领导通常会轮流做准备,并邀请几名得力的助手协助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