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主题散文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以下是我推荐给你的关于茶的主题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以茶为主题的随笔——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想要改变固有观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新事物,都不容易。

最近正好有新茶上市。不久前,我收到了朱定制的春茶,所以我把它带到办公室给同事们尝尝。几个老外看着我泡茶的全过程,看着茶杯里竖立的茶芽,都叹了口气。我告诉他们,在中国,品茶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品尝红酒中的清香一样。

然而,当我把泡好的茶端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时,他们犹豫着接过来,又闻了闻,却不敢张嘴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茶应该是茶粉和茶包。

我面前的那杯水,充满了神秘而神奇的东方气息,美得很美,却又有点舍不得咽下去。

我一再坚持,喝绿茶的追求是新鲜,而中国人喜欢在每年春天用最新鲜的茶招待朋友,所谓“新茶友”。

出于礼貌,他们喝了几口,放在一边。下班后,每个人的办公桌上仍然摆满了一杯茶。

对我来说,在“推广”中国文化上受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几个人都夸自己喜欢中国菜。我告诉他们,你们吃的中餐不是真正的中餐,是改良的美式中餐,在中国根本吃不到。下次我带你去吃真正的中国菜。

看着他们渴望的脸,我突然有了动力。第二天中午,我带着这帮人去了一家很正宗的川菜馆,点了夫妻肺片、蒜泥白肉、水煮鱼、川味猪肉、蚂蚁爬树。

菜上来了,同事们脸上的表情也渐渐变得惊讶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蔬菜放进嘴里。虽然出于礼貌,他们一直说很好吃,但他们的胃不会说谎。吃了半个小时,大部分菜还是满满的。

忍无可忍,只好谅解地点了左鸡和芝麻牛肉。看着他们如释重负又欣喜地把这两道美式中餐里最普通的菜一扫而空,我简直哭笑不得。

在纽约这样的城市,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愿意接受新事物。他们夸张地说,他们爱吃中国菜、韩国菜、尼泊尔菜——他们爱吃任何一个国家的食物,连用筷子都是每个人的基本功。但是,很多人这样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虚荣心。对他们来说,能接受的中餐仅限于迎合他们口味的改良美式中餐。

去过美国的人大概都知道美国中餐是怎么回事。全美有4万多家中餐馆,比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加起来还多。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你开车走在路上,哪怕是在最荒凉偏僻的角落,都能看到像灯塔一样倔强地矗立在路边的中餐馆。这些中餐馆大多是由中国移民经营的小型家庭餐馆。我在地图上搜索中国餐馆,结果数不胜数。

这些中国餐馆中最有名的菜是我上面提到的左唐宗鸡。这个名字其实是误传。它的真名是左宗棠鸡,意思是“左将军的鸡”。左将军是清朝的将军。这道菜是用大块去皮的鸡肉裹上面粉,油炸后浇上浓浓的糖醋酱。吃起来又酸又甜,吃起来有点像咕咕肉。另外还有芝麻鸡和陈皮鸡,味道都差不多。

美国中餐最常见的配菜是西兰花,肉通常是鸡肉和牛肉,由此诞生了另外两种美国中餐:西兰花炒牛肉和西兰花炒鸡肉。这里用“炒菜”有点不太合适,因为所谓的炒菜其实无非就是把肉煮熟,浇点汤。至于西兰花,它遵循美国人的习惯,几乎是生的。

此外,还有鸡肉、牛肉、虾等蔬菜的组合,但无非是青椒、豌豆、蘑菇。所有这些菜尝起来都一样。

美国人不怎么吃猪肉,所以中国餐馆里几乎没有猪肉,但是有些中国餐馆会供应叉烧,当然和中国的叉烧味道完全不同。

还有一道名菜芙蓉蛋,是用鸡蛋和蔬菜炒的。根据顾客口味的不同,会加入牛肉、鸡肉或虾,蘸上一种不知道怎么做的浓酱。这道菜的味道因餐馆而异。主要区别在于酱料。有些餐厅做的酱还不错。虽然吃起来怪怪的,但是还挺好吃的。

还有黏糊糊的蛋花汤,有很多淀粉变稠,酸辣汤也很常见。

吃完中餐,美国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结账的时候,店员会给大家一个招牌蛋糕,是用鸡蛋和面粉做的,吃起来有点像蛋卷。打开后,有一张小纸条,一边是励志的“心灵鸡汤”和幸运数字,另一边是中文单词和英文解释。没有人知道在中国根本不存在的招牌蛋糕是如何起源于美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几十年前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个天才,因为这一招对早期美国中餐的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小中餐馆互不相干,但每一家看起来都很相似,就像一家连锁餐馆,几乎都有相同的店面,相同风格的灯箱招牌,店名重复率很高。

菜单看起来都一样。

连外卖盒子都几乎一模一样,这在美剧里经常能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几万家中餐馆就是美国版的沙县小吃——低端,低价,店铺多,风格统一,都在唱一首忠诚的赞歌。

接受度高的美国沙县小吃是快餐,不是中华美食的正统。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美国接受度并不高。不过,看到同事们留下的几乎没动过的竹叶,我也不会失望。很多人难以调整是普遍现象,更何况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真正有特色的都是个性的,奢侈的都是需要时间的,比如一年才一次的新茶。

所以,我宁愿这杯早春绿茶,以其挺拔的茶芽,神秘嫩滑的东方绿,让外国人好奇,犹豫,甚至暂时被“嫌弃”,也不愿为了快速迎合外国人的习惯,把它变成一坨茶粉,茶包,失去原有的活力,然后与其他‘茶包’一争高下。

老婆一直对茶情有独钟,我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喝茶品茶。茶杯一年四季都不会离开你的手。只要有空,就泡一杯热茶,看着绿茶在杯中上下浮动,看着缕缕茶烟从杯中缓缓升起,散发出淡淡的香清,闻起来令人神往。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爱人总会去茶叶市场,从茶铺里挑选一些精品茶叶,送给亲朋好友,与他们分享。有普洱茶、碧螺春、龙井茶、铁观音、信阳毛尖等。为了喝茶,家里的开销增加了不少,我就一直唠叨他:你就这么爱喝茶吗?茶有那么好吗?但这个时候,他总能告诉我很多喝茶的好处,什么茶能养生,能防老,能祛病;喝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最珍贵的是女性可以在美容养颜中喝茶,永葆青春等等。我当时被他说的哑口无言。

我老婆是个极其内向的人,平时不爱说话,但只要一提到茶,谈话闸门就突然打开了,说个没完。每当来了客人,他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茶叶招待他们,和他们聊喝茶的好处,聊春天喝花茶,夏天喝绿茶,秋天喝绿茶,冬天喝红茶,春夏秋冬,看天气。平日里,他也时不时跟我说,入秋以来,天高云淡,金风萧瑟,花木凋零,气候干燥,容易出现“上火”、皮肤干燥、鼻子干涩、喉咙痛、头痛等症状。这是由于天气从热季转为冷季造成的。让我多喝绿茶,平衡机器里的气血代谢。他还告诉我,春天天气转暖,百花盛开,喝点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菊花等花茶,不仅有利于美容,还有益于健康。夏天天气炎热,暑气逼人,要多喝绿茶,等等。细微差别是真实的。你爱人的关心和体贴,就像茶的甘甜醇厚,让人愉悦陶醉。在他的鼓励和鞭策下,我再也没有喝过水和茶。为了美丽,为了健康,为了爱人的爱,我不由自主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突然,苦涩的茶汁从苦涩变成了香甜。渐渐地,我爱上了喝茶,学会了泡茶的技巧,品茶的方法,对茶的性质、内涵、本质,对中国的茶文化、茶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有人品,茶有茶道。早在唐朝就有茶道了。中国茶道追求的是优雅与旷达,茶道是人文的。其* * *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和”。当今社会,和谐发展与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茶如人品,茶品人生。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仔细品味茶的苦涩。我体会到了如何看到彩虹的壮丽,如何理解生命的真谛,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经历风雨的洗礼而享受快乐的生活,如何不经历挫折和磨难而享受苦涩和甜蜜的生活。人生也如茶。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一人品茶,两人品茶,意为“得趣”,众人聚品,意为“得智”,以此来陶冶人格,修身养性,淡泊志向,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茶般清香甘甜的自然色泽,从而逐渐平复浮躁的心。

现在,我也喜欢喝茶和品茶,在喝茶和品茶的过程中寻求一种舒适和宁静。闲暇之余,我和老婆坐在靠窗的摇椅上,泡一壶热茶,闻闻茶香,品品茶甜,追忆过去的生活,畅想未来的生活,让茶的品格、精神、文化陪伴我们一路前行!

以茶为主题,喜欢在静谧的夜晚,品一壶香茗,伴着浓浓的茶香,理清纷乱的思绪。静静的看着一片叶子,在杯中一次次的翻滚沉淀,一杯水由浓到淡,也品尝着一壶茶由香到淡。

白落梅说:“喝茶喝到无味,听着没韵的歌,看着没词的书,无心地爱一个人。”轻时光,一盏清茶,下棋,吟诗作画,让平淡如水的日子在馥郁芬芳中悠然淡雅。

古往今来,季节更替,花开花落。在时间的轮回中,过去的色彩早已遗失。只有一缕茶香飘过秦时明月,依然安然在一杯水里。

一杯茶,无论贵贱,名流显贵,野夫农村,闲暇之余,都可以捧一杯香茗,看花开花落庭前,赏云卷云舒,聊一聊今昔。细而慢倒的功夫茶,骂骂咧咧喝的大碗茶,都让优雅的日子隐隐有了清香。

茶与水的缘分,不早也不晚,仿佛是千年的邀约。茶是水最美的风景,水是茶的回归。见面时不需要谈花月,也不需要谈久别重逢的喜悦。只是一种隐晦的相互依赖。茶为水释放生命中最美的芬芳,有茶的水有甜有苦,我们不离不弃。

人生相遇相知,可能是上辈子的约定,两个人的重逢,是为了三生石上的篆刻誓言。人海中,一个眉眼相碰,心有灵犀。没有相见恨晚,也没有怀念。你来的时候,碰巧我在那里。简单的相遇,简单的相处,一起看透风雨,沐浴沧桑。

一杯茶,浓的时候微苦,淡的时候无味。一个色调合适的杯子,总能让人回味无穷。在一个喜欢的人的陪伴下,在微风中捧一盏灯,仰望或邀明月西厢,没有音乐,没有富贵荣华,相对无言。慢慢品一口手中香茗,品味茶与水的契机,荣辱与共。

茶的一生,充满了酸甜苦辣。它经历了风雨的侵袭,接受了采摘时分离的痛苦,经过高温的烘烤和太阳的晒干,在一杯开水中释放出它的芬芳。余香为唐诗宋词增添了韵味,也为春花秋月增添了芬芳。

春夏秋冬,花开正盛,跋涉红尘,难免磕磕绊绊,一路相聚难免离别,荣辱成败也是常事。唯有以一颗素雅的心,看淡世间的浮华,笑对风风雨雨,无论是新衣还是死光,都要坦然面对,淡定如水。

一次风景之旅,一次人生之旅,每一次人生之旅,命运都为我们安排了不同的风景和机遇。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阳光灿烂,也不会永远种满春天。无论什么样的遭遇和磨难,我相信命运已经为我们的成长做了最好的安排。

茶,一直与禅有约。禅寺,清静之地,容不下酒肉,却对茶情有独钟。朝拜佛陀的朝圣者和旅行者可以在寺庙的禅堂里得到一碗绿茶。焚香,木鱼之声,虔诚善良,佛前一尘不染,饮一杯清淡素茶,修心养性,与世争平。

烟花人,普通人,日子淡如茶,苦中有甜。在一个安静的日子里,我在一壶茶中安然无恙。早出晚归,我会泡一壶茶,跪着享受儿女亲情,向高唐表孝心。不需要山珍海味,很华丽,幸福已经盈满眉梢。

捧一盏茶,无论是不曾与我翻脸的朋友,还是萍水相逢,有茶,有水,有茶几,有几条板凳,有世情,有短暂的父母,有过往的恩怨,都在你的唇齿间飘香。

清末,蒲松龄在一个繁忙的路口用一杯茶招待客人,过去和未来的往事都在一杯茶里来了。也许是那些妖怪、狐狸、仙女们都发现了茶的清香,夜深人静的时候,乘着月光微风,逃进了蒲先生的杯中,那是一个聊斋志异的传奇故事。

闲暇时,喝杯茶,与浪漫和名利无关。在氤氲的茶香中,品味过往,让恩怨得失随茶翻滚,回归平淡,细细品味一杯香茶,终于明白繁华如梦终于回归平静,用一杯茶让生活散发出自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