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歌飞出田野——白山市生态效益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侧记

红色草莓、威士忌贝母、蓝色蓝莓、葡萄串和胖乎乎的人参。

入夏以来,白山一直沉浸在一种成熟的气息中。各种美食随着节日陆续下山,让人大饱眼福。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笑脸上,歌声和笑声从田野里飞出,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白山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把发展和培育具有生态效益的特色农业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金钥匙”,把当地独特的生态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特色产业更加繁荣。今年上半年,全市特色产业产值达7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

打特别牌,走绿色道路

优化生态工业系统

车子离开临江市区,沿着三道沟河往上走。河水清澈,山风凉爽,两岸峰峦连绵,山峦葱郁。转过山头,我眼前一亮,大片即将成熟的稻田起伏不定,散发着淡淡的稻香。“这片米是用矿泉水浇灌的。阳光充足,质量好,每年都不够卖。”蚂蚁河乡贾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吴语速很快。村集体新办了一个粮食加工厂,不仅加工大米,还加工村里产的玉米、小米,真空包装,深受消费者青睐。

阳光下,20多个浅蓝色的大棚闪闪发光。温室里,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金娃娃”葡萄。“这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又有山泉灌溉,尤其是黑土营养丰富,出产的葡萄品质最好。”前来投资的王乐妍谈起了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驼道村的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产生优良的生态产品。“金娃娃”葡萄一经推出,便远销北京、上海和广州。

“这是去年砍的,一年就结果了。”指着正在生长的软枣猕猴桃,白山市江源区正岔街道立新村党支部书记焦德清高兴地说。绿色的藤蔓上长满了软枣猕猴桃。长白山温室种植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软枣猕猴桃,是农业专家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精心培育的。该村现已完成700亩猕猴桃种植,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签订合同,提供服务,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白山市采取“三包三带”的办法。全市特色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粮食、经济、蔬菜比例由8:1:1调整为5:4:1,高效作物比重和优质作物产品率分别达到60%以上。

规划了六大产业体系,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该市科学规划了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以蓝莓、榛子为主的特色浆果坚果、以刺五加、野菜为主的特色山珍、以林蛙、蜜蜂为主的特色畜牧业、以特色乡村、观赏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六大产业体系。先后建成抚松人参、靖宇贝母、浑江五味子等6个百公顷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了临江黑松村、长白金华村等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市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30个,总面积6万亩。人参GAP标准化种植地块40个,人参年均产量达到65438+20万吨。人参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0%和40%,人参出口量占全国的51%。鲜参销量占全省人参销量的60%以上,成品参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全市寒地蓝莓、优质黑木耳、哈蟆油总量分别达到4.3万吨、3363万袋、1.6万公斤,分别占全省的60%、10%、45%。

提高农业土壤质量,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导向,坚持减量化与效益化并重、生产与生态相协调、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三提升一示范”,打造农业土壤无残留、不超标、无污染的生态高地。通过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全市农药化肥三年减量,远低于全省平均用量。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农检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参、食用菌国家实验室双认证相继完成。全力做好畜禽养殖场安全生产、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兽医实验室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整合资源规模开发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初秋,天高云淡。白山市江源区正岔街道立新村附近的山坡上,矗立着一栋栋高大的厂房。吉林远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紧建设16万套祖代鸡养殖项目,孵化车间基本建设完成,等待封顶。该项目占地213亩,将建设4个4万只套祖鸡的标准化养殖场,建成集养殖、孵化、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养殖基地。

在临江市大栗子街道望江村,远近闻名的蜂蜜葡萄已经进入成熟季节。村民们正在举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将粒粒饱满的葡萄采摘下来,包装好。汹涌澎湃的鸭绿江在村前转了一个大弯,给村子留下了一大片平坦肥沃的土地。三面环山,挡住了寒风,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村里种植蜂蜜葡萄500多亩,每亩收入可达2万元。

近年来,白山市全面落实“两山”理论,推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立足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以生态产业化思维谋划产业生态发展,先后建成人参、林蛙、木耳、药材、蔬菜、畜牧、水果、蜂业、渔业九大产业集群。先后建成抚松人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万良人参专业市场,全市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创建单位和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拥有靖宇道地中药材、抚松人参、浑江食用菌、抚松椴树蜜4个省级特区,抚松人参、江源小浆果、靖宇中药材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156家,园艺特色品牌23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著名品牌3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总量达到200多种,年产量80多万吨。以长白山人参、冷蓝莓、优质黑木耳、长白山椴树蜜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总量分别占全省的36%、60%、65、438+00%和80%以上。

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全市人参(西洋参)储备面积5.3万亩,年产量654.38+0.2万吨,林下人参面积57万亩。重点打造的“抚松人参”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选全国10强农业品牌,品牌价值206亿元。全市蓝莓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占全省的60%以上。年产量达到3.8万吨,鲜果产值达到6543.8+0亿元。核心生产基地6个,总面积1.5万亩,种植基地30个,总面积1.000亩。“白山蓝莓”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地理标志产品。长白山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面积达3633万平方米,总产量达2.7万吨。拥有浑江大山河、临江桐林、白山森林等十大优质食用菌种植基地,培育了长白山高钙富硒黑木耳、京发1黑木耳等一批国产优质黑木耳品种。白山市拥有世界第二大椴树群,有340多种优质蜜源植物,被誉为“中国蜂蜜银行”。全市年产蜂蜜2420吨,蜂王浆46吨,蜂花粉136吨,蜂胶1300斤。抚松县、长白县被国家授予“中国椴树蜜之乡”,长白县被认定为“中国蜜蜂保护基地”、“中国优质蜂产品基地”、“中国蜜蜂培训基地”。

创新发展与创新管理

创造新产业和新业态

白山市江源区程强街道爱林村委会不远处,一大片油葵迎风而立,向日葵绽放着金色的笑容。“这一块有60多亩。50多亩有大豆和白菜,去年还种了油葵。”村党支部书记蒋金成告诉一个秘密,油葵和大豆套种的是贝母,明年就要收割了。种植油葵和大豆属于“短期生长”,贝母成熟需要三年时间,套种油葵和大豆可以收回人工成本。

秋日阳光燥热,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团结村果园里传来蝉鸣。“它占地150多亩,种植了10000株李树和沙果树。李子有四五个品种。”包工头老吉一边采摘成熟的心形李子,一边介绍。原本是垃圾填埋场,2018改造成果园。去年冬天雪下得很少,今年春天的寒冷天气让李子没什么结果。为了弥补损失,老吉养了500只公鸡,8月15日出栏,每只鸡150元,已经被预订一空。

示范基地(农户)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从培育典型、挖掘典型、宣传典型入手,用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指导种植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市建成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60个,规模1万亩,培育高效经济作物生产示范户1 . 5万户。围绕“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的部署,全市在103个绿色有机示范村开展了“百企帮百村”行动。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的结对模式,以订单农业结合绿色有机基地建设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抓龙头企业,建基地,促产业富农,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紧密联系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全市* * *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50家,* * *带动农民5万人从事人参、食用菌、蓝莓、中药材等产业发展。

科技服务支撑产业结构调整。针对“退耕还林”过程中农民缺乏准入和技术的问题,积极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把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应用示范户和农村科技带头人。广大农业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农民选择优质高效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科技指导,帮助解决种植经济作物的技术难题,为高效特色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山地黑猪、优质肉牛、梅花鹿、蜜蜂等特色畜牧业为重点,加强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生产,转变畜禽生产方式,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建成6个优质山地黑猪基地,30多家肉禽养殖大户,40多家大型优质肉牛养殖企业,28家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成立120个畜牧专业合作社,带动4000户农户发展畜禽养殖。

秋九月,人参果飘香。9月1日,第35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如期开幕,也拉开了人参收获季的序幕。田野里,一排排黑木耳正在吮吸山泉水,即将绽放。温室里,农民们正在平整土地,忙着种植新季节的草莓。白山正在走向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