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好还是防病好?

1.健康是1,其他是0。

有人说,完美人生的三大要素是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

我认为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是非常正确的。生命是一串数字,健康是1,其他都是0。一个人的牛命,不管是3位数还是4位数,没有前面的1和后面的零,都是没有意义的。健康的身体是幸福家庭和成功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就不会有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

我们会在两种情况下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的健康:一种是当我们取得了物质、名利等所谓“身外之物”的胜利时,希望自己还有健康;还有一次可能混的一无所有,这个时候,吸一口气,庆幸自己还健康,也就是至少保留一个。

为什么人们会在这两个时间停下来看一眼“健康”?每个人似乎都有相同的前提。我们活着首先是为了过积极的生活。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叹那些有所成就却因为劳累而重病缠身的人。这个时候,人们总是把疾病和他之前的努力联系在一起。这时候疾病就被赋予了透支的意义,变成了减法。这些被疾病淘汰的人,数量突然归零,甚至为负数。疾病,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都是“不配”和“悲惨”的。

人的生命就像弓箭。射箭时,弦太松,箭射不了多远。弦太满太紧,虽然射得远,但也容易断。要使弓箭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逐一放松,松紧适度。所以,工作之余,要抽点时间放松一下自己,经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身体。采取预防措施阻断病因或切断途径。2.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生活在当今高消费、快节奏、压力大的环境中,很多人忙于工作、家务、娱乐,无暇顾及自己的运动,整天拖着疲惫的身心被动应对,却不知失衡的状况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几率。但是医疗费用逐年上涨,看病难、看病贵甚至很多人看不起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但我们仍然可以适应环境,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其坐等生病而烦恼如何治疗,不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适量运动,平日里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增强免疫力,健康和快乐才会长久伴随我们。

说到保健,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身体好没病,花的就是那份心血和钱!其实聪明的人都知道,一旦生病,自己会痛苦,家人会担心被牵连。如果他去医院治疗,他不会花30到50元,也许300到500元。人体是一件艺术品,容易损坏却很难修复。治病不如防病。平时多注意保养,关心健康,少为自己和家人受苦。为什么不呢?

身体是我们此生赖以生存的硬件。不要等到没有回头路了才后悔没有照顾好。防患于未然,才是最正确的养生之道。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明确指出“圣人治病于死之前”和“工作于病之前”,引导人们“未病先除,未病先治”。在医生无事可做之前,不要穷追不舍。”后来一直强调“治未病”的思想。比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说:“你去看病,你就不会生病,你要生病,你就会生病。”古人尚且知道这一点,那么今天人们为什么不注重养生之道呢?

3.大多数人注重治疗疾病,而忽视预防疾病。

生病了去看医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能及早预防疾病,就可以避免去看医生。我们知道,医学的第一目的是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而不是简单地治疗疾病。真正有技术的医生是预防人生病的医生,重在预防,了解病因,阻断病因或切断其途径。经调查证实,大多数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如果真的等到生病了才去治疗,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让患者痛苦不堪。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曾举过这样的例子:

以心脏移植手术为例:国内首例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活了214天,花了20多万。第一天1000元,1小时1瓶药物,单次注射花费1500元,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承受能力。我们来看看冠心病。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可以用导管放支架。这个小架子不到0.5 g的重量,却要25000元。如果你用18000元在上面插一根导管,你就要扔掉一次,每做一次就能得到65438+万元。而且,再高的科技也不可能把人恢复到原来无病的状态。

看了上面的数据,真的很震撼!每个人为健康支付的费用是其生命价值的函数。当人们衣食无忧时,他们愿意为健康付出的成本往往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有数据显示,65岁以后,一个人一生大约有一半的时间花在医疗费用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可能还要再付一半。

所以,与其花很多钱治病,不如谨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健,不生病少生病。我们要健康,不要疾病!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疾病预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