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老养生
养生,就老庄而言,是“一种合理安顿、经营、调节生活的智慧和实践活动,可分为精神境界意义和现实体验意义”。二者与生命相辅相成,构成了老庄养生思想的内容。
养生思想是老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涵盖了许多方面。身体的再生是老庄养生思想的前提。
“身”与“命”的修养之道,在于尊重生命,享受生命,讲究卫生。我们应该重视身体作为一个重大灾难,你的生活应该意识到的重要性。然后,生命可以一直支持生命。
惜一物,柔一物,是老庄养生思想的基础。维持“一”与“柔”的方法,在于返璞归真,知男守女,这样生命才能执着而柔强。
虚静是老庄养生思想的重点。“静”与“时”之道,在于无为,与时俱进,以平和滋养知识。所以,人生可以导致空静,顺遂。
戒欲是老庄养生思想的主要观点。“心”与“欲”的长期修炼,在于满足于知止,淡泊于未知,斋戒养心,简单无欲,人生才能长久。
形神兼备是老庄养生思想的关键。形神合一在于养气爱精,动静结合。只有两者相辅相成,生命才能在形式和本质上完整。
谦虚是老庄养生思想的准则。“谦”与“不争”的养生之道,在于留守、隐匿、谦让。水好,女弱,贤者勇,生命才能不朽。
老子和庄子都珍惜生命,重视生命。从老子的“养生”到庄子的“养生经”,他们形成了丰富的养生哲学。
老庄养生思想的主旨是你的身体要“而不贱”的重生。
《老庄》中有大量关于生命关怀的命题,处处透露着老庄的重生意识和爱惜生命的态度。
换句话说,惜身重生是老庄生命支持的初始阶段,养生是老庄生命支持的发展阶段,长寿长寿是老庄生命支持的最终阶段。
老庄从不同的角度对贵生的养生原理进行了独特的阐述,但其思想的本质内涵基本一致。
是老子爱惜身体,重生养生思想的体现。庄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忽视再生和健康益处的方法。
大难不死是老子的人生态度。
《老子十三章》说:“辱则惊,祸则大。”
《老子》蕴含着丰富的重身思想,对身体的反思体现了老子的养生观和生命意识。《韩非子解劳》载:“爱子者善待之,投胎者善待之,立功者善待之”。
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老子重视自己,重生的思想。
在老子看来,你的身体要注意大灾大难,不因外物而改变自己的处境,不以荣辱损己。
这样,生命才能长久。
老子从养生的角度出发,主张修身养性、身国相养,认为重视身体既是长寿的前提,也是治国的基石。
《老子十三章》说:“若为天下,可发于天下;爱是世界,如果它能支撑这个世界。”
治理天下的君主首先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寄托在他身上。反之,如果君主轻视身体,轻用生命,就失去了治国的基础。
总之,统治者不应该凌驾于自己之上,不应该自命为天下之君,而应该在尊重和热爱自己的基础上治理天下。
《老子》第二十九章说:“天下为神器,不可为也。做的人吃亏,拿的人吃亏。”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天下”不是普通的东西,是神圣而珍贵的,不能强行占有,否则就永远失去了。所以老子认为,只有以“贵身”为天下的态度,才能统治天下,人民才能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风俗愉快。虽然有铁甲兵,有船,但是没用。人们只知道有一个君主,而不赞美、恐惧或厌恶统治者。
这是老子的主要养国养身理念,即不仅要养个人的命,还要护天下百姓的命。
你的身体重生,既传达了老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呈现了老子对生命本身的认知和理解。
老子“重身”的“身”,是人生的道理,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老子从养命的角度,也提出了“夫不为己而生,而德过其生”的思想命题。
也就是说,生命是人类的最高价值。
对老子来说,重己不同于“重己”。认为“重视自己”的人,不会“爱自己”或“照顾自己、家、故乡、国家、世界”,也不会爱别人。“重视自己”的人不“认识自己”,锋芒毕露,傲气十足,不懂得及时收藏,最终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老子认为,善于养生的人,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计较自己的健康,危害自己的生命;善于爱惜生命的人,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不轻取生命就失去了本色。
此外,老子重视身体的思想是其身体观的体现。
《老子》中的精、气、神、柔等概念也是老子的身体观思想。
从“有身”到“无身”,“重身”,“爱身”,“重命”是老子身体观和生命观的整体结构。
所以老子提倡重生、中庸、知足的思想,认为这样做可以降低风险,少受损失,最安全。
不战是老子重生养生思想的又一体现,也是老子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第三十一章说:“兵为不祥之器,而非君子之器。”
老子认为“兵”是不祥的象征,会破坏自然界万物的生命,扰乱人民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
这个理念凸显了老子的养生观,也凸显了老子对所有生命的关注,这是老子自身时代的一种反映。
因为老子的时代,战乱频仍,自然界荆棘满布,人为的世界纷争不断。人不仅轻用了自己的生命,也轻用了别人的生命,导致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天地所培育;因此,我认为战争是一种有害的行为。
所以老子感叹:“有老师的地方,就有荆棘。大军过后,将是惨烈的一年,”他补充道。“杀人的人会因悲伤而哭泣。赢了就给你办丧事。”
面对这种有害的行为,老子的态度是用葬礼仪式来对待。
在老子看来,战争是一件悲剧的事情,当不得不发动战争的时候,人们应该以一种平静的方式去做。
即使战争胜利了,人们也要用悲伤的态度对待它,用葬礼仪式迎接它。
这是因为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在乎别人的生命,没有重生的意识。
在这里,老子以葬礼的方式对待战争,旨在呼吁人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健康。
老子认为,战争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如何维持生命。
战争是人们内心欲望和不满的写照,触动了人们对金钱和商品、名利的纷争,从而失去了长期维持生活的方式。
《老子·桂芝》说:“人民之所以舍生取义,大有作为,是因为他们乘狭险,触重禁,上白边,冒箭流之险,不顾自身健康,获得权利,以贪图名利的荣耀而生存。”
面对这些纷争,老子忍不住说:“名字和身体谁更近?身体和货物哪个更重要?是病,是死,还是得?”河面上,公注曰:“成名则退。太多的钱对你的健康有害。利则善,功则病。”
这句话体现了老子淡泊的名利观和养生观。
老子认为外在的名利、商品、得失与生命相比都是微小的东西,理由是“生命中对利的追求是死亡的要素;如果你没有受益的身体,你将是你生命的根源。"
因此,老子主张人们改变对战争的态度,更多地关注生活,从而获得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