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生命、善待生命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发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加强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重点。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

一、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生命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生命存在的自觉意识,是对人的存在价值的一种审视。具体到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教育,其本质是使学生具有优秀品格、聪慧理解力、丰富情感和敏锐感受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的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以学生的生命力为基础,以承认不同禀赋、个性和能力的差异为前提,以倡导人类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法,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活动。生命教育是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的艰辛,探索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念,实现生命的和谐,全面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语言与精神的同构,是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人文精神的丰富与个体生命的完善,是个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和谐发展。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缺乏人文关怀,远离生活现实,忽视学生的个体价值和情感体验,忽视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往往强调以语言文学的掌握为核心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应该获得的“文化素养”,淡化了以生活全面改善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内涵。我们提倡的人文素养,无疑包括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保护,对生命的丰富理解。生命教育使“语文素养”的实施更加具体化,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突破。鉴于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策略

1.挖掘语文教学资源,让生命之树沐浴阳光雨露。

课程是生命教育的载体,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作品,都闪耀着生命的光彩,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充分利用教材,既注重解题技巧和考试规则的训练,又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交流,通过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关照自己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唤醒自己的生命意识。

2.精心设计导入语言

“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起来;好的导语也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启迪学生,鼓舞人心。" . "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之所以把导入语作为渗透生命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因为导入语本身作为课堂的开端具有导向作用,二是因为导入语经过提炼,基本概括了教学作品的主题,反映了教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因此,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言,学生往往能以非常清醒、良好的状态进入人生的思考阶段,从而达到春风雨露,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3.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是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索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深入思考自然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

(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生活”为题进行写作。

高中生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在作品中往往忽略了生活这个话题。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诱导学生表达自我的生活话题,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始终关注自己的生活,关心他人的生活。通过对话,与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规律、内涵和本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开展话题作文教学,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

是学生思考生活话题,自主进行生活教育,进行写作的好方法。通过教材的熏陶和专题的积累,让学生对生活有了基本的认识。如果将生活话题引入作文教学,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一个生活个体对生活的自我体验和深入思考,可以促使他们整理和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重建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活着”,更要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活着”,引领他们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活出生命的味道和精彩。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选择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课文进行阅读,课后有意识地延伸生命教育。在讲授完相关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知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学生从自然中获取生命的力量,自觉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相处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