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闲暇越多,就应该选择越忙。

昨晚邻居张阿姨请我吃饭,庆祝她女儿成功挤进事业单位,终于有了一份慢节奏、低压力、稳定悠闲的工作,开始了舒适美好的生活。

张阿姨的女儿之前一直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她有很多钱,但工作非常辛苦,压力很大。她坚持了一年多,身体累了,心更累了。于是她回老家找关系,得到了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她计划享受生活。

张阿姨请我吃饭。除了庆祝之外,她还想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事业单位的老滑头讲讲我的工作经验,少走弯路。

说实话,我真的过得不好。我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但是有很多失败的经历。既然要客观负责,我就想了想,回顾了这么多年的经历。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越闲越要忙!

机构往往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追求效率的地方。工作本身不算太多,对质量和效率没有硬性要求。所以特别容易滋生纵容闲人。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闲人多的地方,水就会特别浑。”人的精力不舒服,总有释放的空间。身体闲着,脑袋也不能闲着,没事找事闹的人多了去了。在这里,人们通常把“嚼舌头”当成一种习惯,总是把“谁不在别人背后说闲话,谁不在别人背后说闲话”当成常识。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人家闲着,你选择闲着。人生没有重心,难免会被意志薄弱拖累,参与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到很多对个人成长没有正面作用的人情世故。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变成你曾经最鄙视的样子。如果选择忙,那就真的没时间参与了。

忙碌不仅可以避免卷入是非,还有助于抵御是非的侵蚀。因为一个忙碌的人往往不会注意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没有时间闲着,心情会特别舒服。

我总觉得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虽然机构是吃着皇粮,旱涝保收铁饭碗,但真的不可能一年一策。

以前大家还指望着养老呢。现在一纸政策,个人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退休了可以按月领钱的事情一去不复返了。养老金改革之后,谁知道又会开始改革什么?!很多事业单位正在改制,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公司化经营管理。

总之,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切不合理的投入,那些白吃白占,不劳而获,或者与产出严重不相称的投入,最终都会被收紧,总会被改革。喝茶喝水,看报纸,熬夜混工资,总有一天会毁于一旦。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鲶鱼效应,意思是威胁和竞争能激发更强的生命力。但事实上,威胁和竞争也在促成淘汰机制。不坚则亡。

工作太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空闲的时间被一点一点的浪费。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多读书,多充电,多培养一种技能,让你在体制内的同时,也能时刻拥有体制外的生存能力。任何时候都不怕凭本事说话,拿出什么政策。

在漫长的人生中,工作不仅仅是赚钱生存,它是实现一个人价值的主要渠道,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上周,一个在百度工作的朋友来找我上班。她走的时候跟我说,你们单位有多少人发现他们眼神空洞,表情木讷,不修边幅,抑郁无爱。这个环境太压抑太可怕了。

说实话,长时间在同一个环境里,真的不容易察觉到异样。她走后,我仔细想了想,仔细观察了办公楼里来来往往的同事。我惊呆了,赤脚拖鞋在楼里跑来跑去,眼睛很困,几天没洗头...同时检查了一下自己,感觉穿高跟鞋涂口红,太招摇太不协调了。那些大公司的上班族都是这样穿的...他们不仅穿着得体,而且眼中还常常有闪光。当你看过去,你会看到激情和专注,这是由繁忙和充实的工作条件激发的。

越吃越悠闲,越懒。工作越悠闲,越容易放纵自己懒散的生活。后来懒了,连花点时间打自己耳光都觉得没必要了。就这样,你越来越不在乎,你对生活的热情也随着无所事事的步伐一点一点的消耗殆尽。最后,这就是我的生活。我退休很多年了,所以会早一点。

比起长期的忙碌,长期的清闲更可怕。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充实起来,让生活有个好的开始,才不会失去对生活最起码的热情。

在事业单位工作就像玩黄片。看的人爽,玩的人不一定爽。谈得好,就是往往是一个看起来很舒服,待着特别难受的地方。

你看着舒服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你很容易通过旱涝保收赚钱,你不舒服是因为一不小心,你宝贵的精力就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了。一不小心,生存技能就会一点点退化。除此之外,哪里都住不下。一不小心,工作上的清闲就会滋养生活上的懒惰,以后什么都麻烦,都无所谓...

看过一篇文章《你有多自律,你就有多自由》。是啊,工作越清闲,越应该自律,这样才能忙碌起来,充实自己,生活才会有底气,才会真正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