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高里,探访匠人村,遇见灵魂雕塑家。

有一个村庄,有一群人,热情的坚持,匠心的再创造,文化的传承,金秋的诗意...

(1)

然而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一个人一颗心。他就是杜,敦煌彩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源工艺师。

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老村长”。“为人生选择一件事”指的是他这种人吧,我猜。

10月11日下午,我和很多采风诗社的诗友一起走进神秘的莫高里一探究竟。

敦煌很有名,但是城市很小。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城市的杰出人物。我也是。我认识他很久了。在我搬家之前,从我们家去上班的路上,我每天都要经过敦煌宾馆。在饭店的大门口,有一座杜的汉白玉雕塑。但是,第一次真正走近他的生活和故事。

从外表上看,他是那种直爽、平易近人的人。其实骨子里有一种不被人察觉的倔强。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莫高里,工匠村。

他之所以走上这条路,和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他的父母都是文化工作者,父亲老杜甚至喜欢画画。受家庭文化的影响,他从小接触,心灵的土壤里早就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后来机缘巧合,他走进了莫高窟,走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走上了一条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道路。

他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发现了拥有无数宝藏的阿里巴巴。在莫高窟,他如鱼得水,爱上了自己的工作。早年在他心中种下的艺术种子,在这里发芽、开花、结果。几十年来,我不为外界的浮华所惑,我“敏锐如一把磋,打磨如一把磨”。我潜心研究敦煌彩塑和《忠妻》,最终成为大师。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格拉德威尔在《异形》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难道这不是杜活生生的真实体现吗?

简大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无论谁做这件事都会成功。

(2)

杜的一生,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二十年,他在莫高窟研究院孜孜不倦地工作。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运气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无论是我们熟悉的马云、马、、张瑞敏,凡是有大作为的人,都是这样折腾出来的,包括杜的匠人村。

在这片土地上长大,我依然熟悉敦煌的山山水水。在敦煌之前,没有这样的仿古工匠村。这是2018新开发建设的。也就是凭空创造了这样一个学习、生产、研发基地。

据说这个工匠村的旧址是一所废弃的学校,是经过加工改造的。占地面积比较大,自成体系。有非遗工坊、《当代敦煌》编辑部、杜美术馆、百年敦煌老照片展厅、传记馆、厨师厨房、酿酒厂等。这里花木繁茂,环境幽静,不时有清脆的鸟鸣。偶尔抬头,不远处的烽火台静静诉说着沧桑。

可以说,每一步,每一个角落,都会遇到一座雕塑,让你想象,让你惊喜,让你的心暂时飞离现实。

尤其让我震撼的是对非遗作坊的参观。

我见过许多精美的木雕、玉雕和泥塑。我曾经在北京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呆过,在Xi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短暂停留过。我也去过敦煌莫高窟很多次。甚至在去年,我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金碧辉煌的冬宫看到了一座世界级的精美大理石雕塑。

然而,在杜的非遗作坊里,他仍然感到震惊。震惊的原因是我看到了雕塑的真相。

之前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雕塑,不管什么材质,都是成品,精致的成品,都是光鲜亮丽,价值很高的。也许,没有人会去想,它原来的状态,它原来的样子。

几棵红柳,几根麻绳,几坨清泥,都是平常的东西。然而在我们的主人手里,在时间的故事里,在画笔的浸润下,被注入了想象,却神奇地活了过来,神奇地有了生命,神奇地有了灵魂。

一件普通的雕塑需要长达三个月的时间,而其他的甚至更长。真的是慢活。看着半成品的雕塑,感觉时间好像慢了下来。一块块泥土,一个个雕刻,一个个彩绘。画质塑容,微笑菩萨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什么是终极?就是这样。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日本电影《寿司之神》,日本木匠秋山李惠,在故宫修文物的王锦,凭借《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走红的章丘铁锅,稻盛和夫的作品是实践,匠心,工匠精神,虔诚与爱,代代相传,乐于奉献,活着的意义?人生只有一百年,我们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雕塑!

突然,有人敲了敲我面前的雕塑,小声问,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我也好奇敲了敲,发现声音很清晰,自然是空心的。

往下看了一整圈,发现无论动物还是人物,无论白发老人还是调皮小孩,无论金刚怒目还是菩萨低眉,都刻画得五花八门,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我特别喜欢两个牧羊人的雕像。一个盘腿而坐吹笛子,一个仰头。其构思巧妙,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她脸上的表情栩栩如生,几乎栩栩如生。在我的耳边,似乎有微弱的笛声...

然而,这只是他众多雕塑中最常见的一个。徜徉在他的雕塑馆里,徜徉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时代。

伴随着老村长解说的声音,听着周围文人骚客啧啧称赞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光芒飞舞潇洒。

(3)

曾子说:“我一日三救:你对别人不忠吗?”交朋友不相信?学不会吗?"

我之所以想起曾子的话,是因为我看到了工匠村的作坊。

这里,是他们的讲堂,朴实无华。

俗话说,有大格局的人才能做大事。

这个地方也是老村长大心脏的展示。名利对他来说只是浮云。

他潜心敦煌彩塑几十年,不仅带徒弟,还与多所高校联合办学,把匠人村打造成学生学习、实习、研发的基地。培养了很多热爱雕塑的后来者。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那么,你找到你的使命了吗?你想如何度过余生?

杜说,他的使命是让古老的色彩造型艺术活下去。

而让彩塑艺术活下去的方法,自然是培养源源不断的后来者。

这可能就是匠人村存在的原因吧!

前面说过,这里有酒庄,品酒自然是保留节目。这里的酒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是一种保健酒。其他一些配料,如薏米、糯米等。,已添加到普通酒中,所以看起来酒液浑浊,称为浊酒。说到浊酒,我们都想起明代文学家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流》中的那句话:“一壶浊酒,其乐融融。古今多少事,皆是笑谈。”我忍不住把它念了出来。那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在笑声中,一饮而尽。甚至有人大声说,一杯浊酒不醉不归!

夕阳西下,黄昏的金光笼罩着古朴的工匠村。我们告别了师傅,踏上了返程的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