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民间养生防病ppT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654.38+0.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竹桥显示出独特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孔雀舞,饭,泼水节。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自治州、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30多个县。人口超过1.025万(65438年第四次人口普查+0.990)。

1953 65438+10月24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后来又相继建立了云南德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6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6月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 165438+10月22日)和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 65438+10月25日)。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史书中就有关于戴的记载。汉代称“点月”、“山”;唐宋时称为“金牙”、“黑齿”、“白衣”;元明清时期称之为“白夷”、“白夷”、“白夷”。1949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命名为“傣族”。通常,人们将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汉傣”和“水岱”。前者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文化较多而被称为汉傣,误传为“汉傣”,而保持较多民族特色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的傣族则被称为“水岱”。傣族人自称“傣诺”、“戴亚”、“戴娜”、“傣战”。

傣族龙舟赛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傣语支。西双版纳和德宏这两种流行的傣语是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的巴利文演变而来。傣族不仅能歌善舞,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以傣历、傣药和叙事诗最为著名。傣历年是阳历年,月是阴历月。一年分为三季:冷、热、雨,每三年的九月是闰月。泰国、缅甸等地至今仍普遍使用这种历法。傣医药与蒙、藏、维医药一起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赵树屯与楠木纳诺》、《兰家溪河》、《阿依的故事》等。傣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多数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

西双版纳傣族橡胶产量大幅增长。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

傣族的主要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闭幕节和开幕节。“泼水节”是傣族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公历4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有祭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舟、打火和歌舞狂欢。

禁忌:禁止外人骑马、赶牛、挑担、蓬头垢面进入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在门外脱鞋,往里轻走。不能坐在壁炉上方或跨过壁炉,不能进入主人的内室,也不能坐在门槛上;壁炉上的三脚架不能动,火不能蹬;不要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要用衣服当枕头,也不要坐在枕头上;晾衣服时,上衣要在高处晾,裤子和裙子要在低处晾;进入佛寺要脱鞋,避免触摸小和尚的头部、佛像、长矛、横幅等佛教圣物。

日常饮食习惯大部分傣族人都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傣族的主食是粳米,西双版纳傣族的主食是糯米。通常是立即食用。人们认为粳米、大米需要立即食用,不失去原有的色、香,所以不吃隔夜饭或很少吃,习惯用手捏米。农民工经常在野外吃鱼餐。他们用香蕉叶或大米做成糯米球,可以和盐、辣椒、酸肉、烤鸡、米楠(傣语是酱的意思)和苔松一起吃。所有的菜和小吃都以酸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我喜欢吃酸菜干,它的制作方法是将蔬菜晒干,然后放入水中煮沸,加入木瓜使味道变酸,然后晒干储存。吃的时候放一点炒菜或者放在汤里。这种酸菜有些地方的傣族人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人之所以经常吃酸菜,是因为他们经常吃不容易消化的糯米食物,酸的食物有助于消化。日常肉类是猪牛鸡鸭,不吃或少吃羊肉。生活在大陆的傣族人喜欢吃狗肉,擅长烤鸡、烧鸡,对鱼、虾、蟹、螺、苔等水产品十分喜爱。用苔藓吃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人吃的青苔是春天河里岩石上的青苔,最好是深绿色的。钓上来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签穿上备用。做菜的时候,厚的用油炸,薄的用火烤。酥脆后碾入碗中,再倒入烧开的油,再加盐搅拌,汤圆或腊肉蘸食,鲜美无比。烹饪鱼,多以酸鱼或烤香茅鱼为主,此外还有做鱼排馕(即烤鱼加香菜等调料捣碎)、鱼冻、烤鱼、白酱鳝鱼等。吃螃蟹的时候,一般是连壳带肉剁成蟹酱做饭。傣族人称这种蟹酱为“蟹南米布”。苦瓜是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日常蔬菜。除了苦瓜,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所以傣味里也有一种苦味。有代表性的苦菜是用牛胆等食材烹制的牛皮和凉菜的混合菜。

傣族地区湿热,昆虫种类繁多。以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吃的昆虫有蝉、竹虫、大久保、鳖、蚁卵等。捉蝉是夏天的每个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翅被露水浸湿,飞不起来。女人们赶紧把蝉挑到竹筏里,放在锅里烤成酱。蝉酱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的药用功能。傣族人普遍喜欢吃蚁卵,他们经常吃一种在树上筑巢的黄色蚂蚁。取蚁卵时,先把蚂蚁赶走,再取卵。蚂蚁卵大小不一,有的绿豆大,有的米粒小。它们又白又亮,洗干净晾干,和鸡蛋一起煎。它们很好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生吃的时候做成酱,熟了和鸡蛋一起炒。常用的酸味水果和苦瓜。

傣族人嗜酒,但酒精度不高。是他们自己酿的,味道很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人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饮用时,只在火上炒至焦烂,冲泡后略饮。嚼着槟榔,混着烟草和石灰,一天到晚。因为长期咀嚼,嘴唇牙齿发黑,口液如血,让人觉得很美。烧陶业比较发达,食具多为女性烧制。

人们在傣历1367庆祝泼水节。

节日、礼仪与祭祀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节日都与佛教活动有关。泼水节是傣族每年六月举行的最大的节日。届时将供奉佛教徒,并宴请僧人、亲友,以泼水互贺。泼水节期间,除了酒和蔬菜,还有许多傣味小吃。如果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和糖馅做成的圆饼,外面裹上抹了蜡油的芭蕉叶,可以用火烤,也可以油炸蘸蜂蜜。切丝是将米粉用水搅拌成颗粒,蒸熟,捣碎成球,卷成又薄又大的圆饼,冷却后叠放,吃的时候放在碗里焯一下,撒上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做成的,用红糖蒸熟,裹上一层炸豆面,再裹上芭蕉叶作为犒劳。还有用油炸糯米泥做的锅巴。比较重要的节日有收节(傣族历7月15)和开节(傣族历2月15),都是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和金平的傣族人庆祝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其内容和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相同。典型的食物有狗肉汤锅、干猪肉、咸蛋和干鳗鱼。傣族节日

西双版纳的傣族,家家都要帮忙盖房子。新房竣工,要恭喜新房。首先,小伙子上楼,扛着牛头,唱着祝福的歌。成熟的男人扛箱子,结了婚的女人拿被褥。女孩们轮流搬运食物。然后他们在壁炉上支起三脚架,放在桌子上,买酒备菜,唱着祝贺新房的歌。村民们也想给他们的主人送些吉祥的礼物。

“抓黄鸡”是西双版纳青年男女通过吃谣言来寻求爱情的一种方式,即姑娘把扒鸡拿到集市上卖。如果买家是女生的情人,女生会主动拿出凳子让他坐在旁边。通过交谈,如果双方相爱,两人会抱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倾吐感情;如果买家不是女孩的情人,女孩会加倍要价;再比如“喝点酒”。一男一女订婚,男方去女方家请客。客人散去,男方由三名男同伴陪同,女方和三名女同伴摆桌吃饭。“吃点酒”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是辣的;第二种方式是多放盐;第三道菜应该有甜食。它意味着热情、深沉和甜蜜。婚礼当天,婚礼会在双方家里举行,大多是先在女方家里举行。婚宴上,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包括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和各种菜肴。酒席前,新郎新娘要做一个绑礼,即婚礼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膀,两根白线分别绑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老人把糯米捏成三角形蘸上盐,放在壁炉上一个三脚架的顶点上,让它燃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着爱情坚如铁。元江大坪乡的新娘进门后要和新郎坐在板凳上,吃糯米拌四个蛋,喝两杯酒;沅江边的傣家新娘进门,男方给每位送别者4块肉,4根排骨,4个丸子,4块酥肉,然后吃晚饭。

傣族葫芦丝

傣族人也崇拜村里的社神。傣族人称之为“去拉曼”或“皮曼”,是一种保护神。他们一年崇拜两次。播种前,他们祈求丰收,秋收后,他们感恩。他们集体杀死一头牛或猪。每个家庭都准备贡品,并把它们送到供奉社会神灵的房间。读完祭祀词,大家一起吃饭。俱乐部的新成员应该向社会之神提供鸡肉、葡萄酒和熏肉条。在勐海等地,宰牛吃鱼牛皮的习俗依然存在。西方版的一个部落神,有些祭品一定是黑牛和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沅江上的傣族人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人都会宰杀红牛,宰杀前会用白灰涂满,并在上面铺上红绿两色的布。在同一个月里,为了保护牲畜的安全,猪会被献祭给“天地”。

在傣族中,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烹饪时还存在一些禁忌,如:先从根部烧柴火;不要越过火坑;不能随便在壁炉上移动三脚架之类的。

典型食物傣味冷热咸菜有典型的菜肴和小吃。如:椰子砂锅鸡、炒芝麻酥、牛肉皮、酸肉、烤鱼、泡椒牛头等。壮族的风俗习惯

建设

壮族人喜欢依山傍水生活。青山绿水之间,错落有致的木质建筑,是壮族传统民居。人们住在木制建筑的上面,牲畜被圈在下面。不管是什么房子,神龛都要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于庆典和社交活动,两侧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房子里的生活以壁炉为中心,一日三餐都在壁炉旁进行。?

连衣裙

壮族人多以自制的土布为衣料,款式多样。壮族妇女的衣服一般为蓝黑色,裤略宽,头上系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男青年穿双排扣外套,腰间系一根腰带。

婚俗

“炮火”进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婚礼当天,新娘必须接受“枪火”洗礼,才能进家门。这种婚俗流行于广西田阳县鱼峰等壮族村落。新娘来到新郎家之前,要停一会儿,准备“冲锋”进屋,因为在门口、大厅、新房,都有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兵”小组,手里拿着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快要靠近门口时,“枪手”点燃鞭炮,组成“火墙”,阻挡新娘靠近。如果你是个胆小的新娘,你就得退到门外,等待第二次“冲锋”。“枪手”们也总结了胜利的经验,为第二次“拦网”做准备。可以说,新娘没有两三个“罪名”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新娘跳过了门,来到了洞房前。这是最后一道很难过的坎,因为“炮手”要放“枪”。这时,机灵的伴娘、伴娘们“四处侦察”,在“炮火”稀疏的时候,抱着新娘跳进洞房。顿时,欢呼声如雷,祝贺新娘“夺旗”。婚宴结束后,宾客会在新娘的引导下,看着新娘摸黑出门“挑水”。新娘会把水缸灌满,这是对新娘能否承受痛苦的考验。这样,新娘要到深夜才能进洞房。

背单词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处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背字”的习俗流行至今。“背字”是壮语的音译。其实不是一个字,而是一条一尺四尺长,一尺多宽的宽带,是女方母亲用自己织的或者买来的深黑色(颜色最好)的土布缝制的。女儿结婚那天,让男方指派一个会背单词的人把布拿回新郎家,以防侄子生下来就是婴儿。这种习俗在当地壮语里叫“背字”。一个“背单词”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既有爸爸又有妈妈;未婚男青年;聪明有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里受人尊敬的长辈,已经当爷爷了。长辈先敬了两杯当地名酒给背单词的人。背词的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恭敬敬地给了长辈两杯作为回礼,双方都得一饮而尽。然后长辈们把准备好的带子绑在背单词的人的肩膀上,然后互相敬酒,说吉祥话。“念”字念完,放鞭炮送别婚礼宾客,平安归来。背词的人向长辈鞠躬道别,步出大门,撑开伞,寓意庇护“孙子”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主人焚香鸣枪,欢迎“背字”人凯旋而归。幼时举行“除汉字”仪式,也是由长辈主持。互相敬酒后,长辈们轻轻地把布脱下来,交给我妈保管。新郎的父母也应该奖励背单词的人。不久之后,新娘和她的闺蜜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新郎家,婚礼当天更是热闹非凡。

新娘过河

壮族的婚俗流行于桂北龙胜自治县。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山路,却要涉水过河五六次,过三四座桥。所以结婚的时候,新娘要被人扛着过河架桥。携带新娘的人被称为“水手”,多为未婚男青年。渡河时,鸣炮三声,号角齐鸣。“水手”两掌托住膝盖,弓下身子,只有背好了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动作上不能粗鲁,更不能调侃。所以,背新娘的人,大多是品德最好的。过河时,“应娘”(未婚女青年手持)给新娘撑伞遮阳。大约五六十米宽的江面上,婚礼队伍拉成一条线,好不热闹。落地后,聪明的“应娘”把伞放得很低,防止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要过“三关”“十门”。先谈恋爱,再订婚,然后才能结婚,这就是所谓的“三俗”。打招呼、唱歌、出门、过村寨、过河架桥、入门、唱歌、回门、回家、入洞房,称为“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过了“十门”才能进洞房。

勒尔和布吉

壮族妇女生下乐娇(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庭主妇要亲自找“奶妈”为媳妇喂奶。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好好休息,保持身体健康。“奶妈”通常由分娩后五个月的妇女来担任,没有报酬。做“奶妈”,有“第二妈妈”的美誉,是莫大的荣幸。孩子长大了,逢年过节要带礼物去“奶妈”家。四五岁的孩子多病,父母要找“布姬”(壮语,即二爹)做孩子的靠山,保证孩子的健康。“布吉”很“专业”。上任后,他经常和父母商量,求医问药,多方面做饭,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长大了,会像对待“奶妈”一样对待“布吉”,尽自己最大的孝心。

踩着高跷进村

在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落,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高跷。出去到村口。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干活或者去别的地方。进村时,把高跷从钉子上取下来踩住,跳下门口的石阶,然后把高跷挂在门边,洗洗手和脚,再上楼。据说这些鞋子是祖先传下来的。他们地处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如果他们泥脚进屋,确实不卫生,于是发明了这种“非”字形的“高跷鞋”。

社会牺牲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天除夕祈求新年稻苗茁壮成长、孩子无病、牲畜肥壮的祭祀仪式。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多彩的民族,自称“穆”。

《孟》、《达木》、《妲己》。他说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服装。

颜色称为“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第二个是

根据居住地或种植地种植的作物,称为“高地苗”、“八寨苗”、“种植姜”。

苗”等。;第三,旧社会的统治者对他们的侮辱,比如“苗”、“熟”

苗”、“麻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广西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5%。

占广西人口的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之后,居第四位。中国苗族的要点

广西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北部和西北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壤。

部和西部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就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着灿烂淳朴的民族传统。

文化。

文化,艺术,民俗,苗族民俗

苗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苗年、鼓节、芦笙节等。,但它们是最宏大的,也是最注重内容的。

富贵是苗年。

庆祝苗年的时间因地而异。融水、三江、龙胜地区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

日海的苗年是盛大而热烈的,除了祭祖和宴饮之外,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新年到来时,全家人都会守岁。吃

在“过地饭”(苗族人和他们的祖先在阴间吃的团圆饭)之后,人们开始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新年。祭龙潭、田申、吹笙为舞,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大主题。

在过年期间,苗族人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如大米、糯米、肉(酸肉)和鱼(酸鱼),还有一种特殊的食物叫“辣椒骨”,它又香又辣,可以刺激食欲,挡风御寒,预防感冒。是苗族人的常备食品,也是待客佳品。无耻分割线傣、壮、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