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的长夏指的是什么时候?

长夏是指7月7日至8月6日。

“长夏”,最早见于《内经》苏文金匮严阵,在《内经》全书中出现27次,由邹衍的“夏末月”一词演变而来。哲学家孔德立《先秦诸子》说:“‘夏末月’的出现,是邹衍阴阳五行学说的一个创举,解决了土德在四季中不占特定位置的缺陷。”

五行学说引入医学时,为了协调脾、土、湿,《内经》作者将时令的夏季改为长夏,这是五行学说引入医学的标志。长夏的来源其实是来源于五行学说,也就是要配合自然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这完全是出于理论需要,牵强附会,显而易见。

长夏的意思应该如王冰所说:“长夏也在六月。生于火,长于夏,长而旺,故云长于夏。”(《大象的六个故事》第二注)又说:“长夏也叫六月。夏为大地之母,土长而干,为龙所治,故云长于夏。”(《论藏气之时》第二注)意为“生于盛夏”。

长夏五行属土,五行属中,五行属湿,五脏属脾,五体属肌。《苏文藏奇法时轮》云:“脾主夏。”《新补正》云:“据全元,云始:脾王四季,六月为火王之地。脾主中枢,六月在十二月中旬,为半年,故脾主六月。”

五季对应时间:春季2月4日至5月4日,夏季5月5日至7月6日,长夏7月7日至8月6日,秋季8月7日至165438+10月6日,冬季165438+10月7日至2月3日。

扩展数据: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苏文》,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另外三部是《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创立了中医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养生、运气等理论。

以整体观讨论医学,呈现了一种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我国古代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是国内影响较大的医学著作,被称为医学始祖。

百度百科-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