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官员在家中有没有自己饮食的规定?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和权力挂钩的,史料显示先秦时期的饮食礼仪政策相当完备。从菜品种类到烹饪口味,从吃法到盛宴等等,在分类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鼎,是周代流行的青铜餐具,是衡量社会地位的象征:君主用九鼎,清朝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礼记·豆子》也是如此。李云含天子三十豆,六王子,二王子,八博士,六博士。对食物的消费有严格的限制。楚语下,父语体现;

天子吃得太快,牛羊都有。王子吃牛,清朝吃羊,医生吃貘,学者吃煎鱼,庶人吃蔬菜。这种划分来自古代的记载。尚书。洪范说:“唯君是福,唯君是权,唯君是玉食。”也就是说,只有君主才能称王称霸,吃玉食。礼记。知望说:“诸侯不无缘无故杀牛,大夫不无缘无故杀羊,士不无缘无故杀狗,庶人不无缘无故吃宝。”

直到清朝,这种程度的饮食规定达到了顶峰。以皇家宴会为例,皇帝宴会桌有40道菜;女王一等宴会桌减为32桌;嫔妃二等宴桌每桌二人,三等宴桌每桌三人,每桌菜数减少到15。皇帝和皇后吃不完的菜,往往是给大臣吃的。

礼仪是不断变化的,但总的精神是不变的:我官比你大,我权比你大,我吃得比你好。

世界上最大的官是皇帝——其实神仙只是皇帝的仆人。最大的神仙也和皇帝有本质的等级差别,最厉害的是皇帝。所以中国的饮食文化悠久精致,皇帝口中也有体现。

孙中山先生说:中国现代文明进化了,一切都落后了,但饮食的进步还是落后于文明国家。中国发明的食物在欧美大量存在。而且中国优秀的烹饪方法也不是欧美能比的。“这是极其。同时,孙先生指出,这种饮食文化的成熟,显示了中华文明的成熟。这是值得商榷的。其实中国的饮食文化之所以达到这样的巅峰,就像中国的“性文化”达到巅峰一样,是一种极权制度。

为什么会看到?当齐桓公厌倦了美味的食物,他想改变他的口味——这么说吧,他想在齐桓公吃人肉。他有一个朝臣叫怡雅,是一个出色的厨师。齐桓公把他的意思告诉了怡雅,怡雅马上回家杀了儿子,做了婴儿汤给齐桓公喝。

中国的国王有如此大的权力,他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吃山珍海味就吃野味,吃野味就吃人味。这种吃食物的欲望被无限放大。所以,中国的美食很难称霸全世界!

在食物发展史上,皇帝和贵族对它的推动作用最大。而最好的食物总是先出现在帝王贵族的豪华宴会上。

中国的宫廷膳食被称为天厨,代表了不同时期饮食文化的高峰。

不吃上等的米饭,也不吃剁碎的肉——对食物非常挑剔

中国的餐馆经常声称他们有宫廷秘方烹制的菜肴。甚至街边小摊也经常把圆圆的丸子说成贡丸,把黑黄酒说成贡酒,以吸引大众。电视上做的食品、保健品广告,往往极力与皇帝扯上关系,往往让假皇帝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以此诱导大众。

即使说到吃,武侠小说也总是以宫廷菜肴为主。比如《射雕英雄传》里,写的是九指乞丐洪七公蹲在宫殿的房梁上三个月,吃着宫殿里的山珍海味,临死前还不忘宫廷菜肴,鸳鸯乌镇炖。

从周代开始,皇室在饮食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常能够遵循孔子“食不厌精,食不厌细”的教导。

在周代的宫廷中,有一个庞大而完善的餐饮管理和服务机制,包括负责粮源的机构和负责屠宰烹饪的机构等六种机构。六类机构还包括22个单位,2307人。

在李周。据《天官》记载,周天子用膳时“食六谷,食六祭,饮六清粮,用八种食,用八种食,用二十坛酱”,中国烹饪史上有“八宝”之说,始于当时。但当时的八宝并没有后世的奢侈和“极恶”。(根据注释,这八宝是煮的:肉酱油米饭;春木:肉酱焖黄米;海豚罐头:烤、炒、炖乳猪;大炮:烤、炸、炖母羊羔;珍珍:烤牛肉、羊、鹿里脊;污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净油:烤狗肝裹净油。)

强大的汉皇室在饮食方面当然比周朝走得更远。汉武帝拥有当时中国最完备的饮食管理体系。掌管皇帝日常事务的官员中,有与饮食活动有关的太官、堂官、道官。分别是“主饮食”、“主饼饵”、“主米选择”。这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在官令之下,有七个官员,包括负责各处供奉食物的官员,管理日常饮食的官员,掌管的官员。太官和唐官各有3000名奴婢,每年皇帝和后宫的伙食费达2亿元。

这笔支出相当于汉朝两万中层的财产。每日支出54.8万元,相当于2700多石好米或91000斤好肉。汉代的礼仪制度规定,天子“饮食须有八珍之味。”他们“富贵可口,品味人间。”节日的变化对汉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汉末男子徐干说:“炎烈之夏”,连贵族都觉得“体如画,水如泉涌,扇不灵,酒席鲜。”而饮食生活的季节性限制,被皇帝和后妃们降到了当时的最低水平。冬天,皇帝可以享用洋葱、韭菜等春天才出产的蔬菜,这些蔬菜价格不菲。官方“盖着房子,没日没夜地生火,等着温度增长。”炎炎夏日,皇帝和后妃都是“硬冰常倒,冷换叙。”

盛唐也是美食上的盛世,烧烤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什么是“烧烤”?据旧唐书记载。《苏宣传》:“臣第一次拜官,作出献食之例,谓之烧尾。”也就是说大臣刚上任的时候,为了感恩,向皇帝献上了一顿盛宴,叫做“烧尾巴”。

烧烤奢侈到什么程度?

清记载了魏菊园举办烧烤时留下的一份不完整的食物清单。在菜单中,有58种菜肴和20多种糕点。菜品32种,北方有熊、鹿、驴,南方有浣熊、虾、蟹、蛙、龟,还有鱼、鸡、鸭、鹌鹑、猪、牛、羊、兔。

比如在宴席上,有一种看盘,就是工艺菜,主要用来装饰和欣赏。其中有一种看菜叫“素蒸音部”,是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组蓬莱仙歌舞者,有70件。你看,做一道手艺菜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比如一款名为“金银花切平”的蛋糕,就是把蟹黄和蟹肉挑出来,放在蒸卷里,然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再比如一道菜叫“桐牛肠”,是用羊骨髓等辅料做成香肠等食品。烧烤里的汤也很精致,比如“凉拌蛤蟆汤”,也就是蛤蜊汤,不过要凉了凉着吃。比如用貉子肉做的,冷却后切碎凉着吃,类似肉冻,等等。限于篇幅,只能简单介绍一下菜品。

这58种菜肴并不是“烧烤宴”的全部菜单,而只是其中的陌生。由于悠久的历史和简短的记录,烧烤宴会的确切整体规模和豪华程度超出了我们今天的真实知识。

宋代的宫廷饮食也以奢靡好色著称。如皇帝“总吃百品”,“半夜传饭,即千。”至于酒席,更是奢侈到了惊人的程度。如宗申,晚年醉心于深宫宴饮,往往“一次宴游费用十万以上”历史上仁宗曾有一次内宴,是“十分二分”,只尝了二十八个蛤蜊。当时一只蛤蜊值1000元,这让仁宗“一次两万八”。

明朝的宫廷饮食也很奢侈。比如正月十五,宫里的元宵就很讲究——糯米磨成细面,再用核桃、糖、玫瑰花填满,再卷成酒,大小如核桃。16日,宫中赏灯活动更盛。《明故宫史》记载“天下繁华,盐采于此”。此时宫中的蔬菜有滇南的鸡宗、五台山的天花羊肚、东海的海草,如石花菜、龙须菜、海带、鹿角、紫菜等。江南的蒿笋烂笋,辽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中都的山药土豆,南方的青苔,武当的黄帝笋,黄精,黑精。北山有各种核桃、枣、玉兰、曼青、蕨菜,还有其他蔬菜、干鲜果品、土特产等等。举个例子真的很难。

虽然上述朝代的宫廷美食已经极尽奢华,但与清朝的皇宫美食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数以千计的美食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清朝的御膳,历朝历代的经验,全国的精华,美得不得了。

据记载,清宫的伙食由内廷管辖,内廷由三个太监掌管,十个太监掌管,一百个太监掌管。“我们专事餐饮,吃各种宫殿,时令宴席,和侍从坐在一起。”(注18)那时候,故宫的饭厅不计其数。这个伺候皇帝吃喝的御厨有多少人?没有准确的统计,只知道“养心殿御厨”有上百人。

“御膳坊”菜肴的原料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世界各地,有渤海对虾、黄河鲤鱼、镇江鲥鱼、阳澄湖螃蟹、南海鱼翅、海南燕窝、东北熊掌、山东鲍鱼...

宫廷膳食的工作程序要求特别高。比如有一道菜叫“清汤虎胆”,是用小兴安岭公老虎的睾丸做的,形状有小茶碗口那么大。制作时需要用熬好的鸡汤微煮三个小时,然后去皮,浸泡在加了调料的汁液中,再用特制的钢刀和银刀做成纸一样的薄片,以牡丹花的形状放在盘中。

皇帝不仅在宫里吃得好,出门也吃得差。如南巡时,河北怀柔县一位姓郝的地主接待,每天吃喝开销达十几万元。

慈禧,中国事实上的末代皇帝,生活奢侈,爱排场,胃口发达,美食是她最大的爱好。她的私房菜“西餐厅”比光绪皇帝的“御膳厅”还要大,能做出4000多种菜肴和400多种小吃。慈禧每顿饭,用的菜要摆三桌,往往有100多种。她老人家虽然胃口很好,但面对这几百道菜,她实在不好意思,所以大多只是看一眼,就完好无损地从她眼前消失了。

慈禧夏天还是爱吃西瓜,只是在瓢中央吃一点,一天可以用350个西瓜。

更值得一书的是,她老人家当年把国家大事搞得一团糟,八国联军冲到了Xi安。去了Xi安之后,我还是不懂得节俭,却想方设法把世界各地的燕窝、鱼翅组装起来,还得吃那上百种山珍海味,一天200两银子。出航后,回京途中,1900,11到达曲沃县侯马镇(今侯马市),曲沃县命令王廷英搞好高县两镇,在高县设三宫,改侯马为宫,其他地方45处。

如上所述,清朝的皇帝一顿饭通常要用100多种菜肴。当他们遇到节日或宴请王公大臣时,他们宴请的盛况是怎样的?

这个可以重点说一下上面提到的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是兼具满汉风味的盛大宴会。是清代皇室贵族和政府举办的宴会,在普罗大众中并不多见。规模宏大,程序复杂,充满了中国的美味佳肴,南北风味兼备,菜肴超过300种,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古代宴会。北京皇家大饭店曾将满汉全席分为蒙古亲潘宴、朝臣宴、寿宴、千宴、九白宴、时令宴六种。比如蒙古亲潘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嫁入皇族的蒙古亲戚而举办的皇家宴会。一般在正殿设宴,满清一、二等大臣陪同。例如,朝臣的宴会在正月十六举行,即元朝的第二天。当时皇帝亲自下令大学士和九大贵族中有功勋的人都要参加。宴席在无首厅举行,宴席之后是宗室宴的仪式。都是用高脚椅,写诗喝酒,每年都有。蒙古王公等人也参加了。皇帝用这个来帮助自己的臣子,同时也是臣子贡献的象征形式。

满汉全席集天下之精华,用料不分东西南北,鸟兽,山珍海味尽在口中。清代满汉全席包括所谓的山、海、鸟、草“四宝”。山八宝指驼峰、熊掌、猩红唇、猴脑、猩红唇、象鼻、豹胎、犀牛尾、鹿筋;海八珍指燕窝、鱼翅、川乌、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娃娃鱼);八珍鸟指的是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草八珍指的是猴头菇、银耳、竹荪、驴窝菇、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馨。

乾隆沈嘉年间(公元1746年),江苏仪征县有一个叫李斗的人,写了一篇《扬州画船记》,里面有一份满汉全席菜单。

满汉全席可谓是中国极权饮食文化几千年实践的成果,在美食方面可以说达到了人类所能享受到的巅峰,至今无人能超越。——去年5438年6月+10月,有商家在Xi安花36.6万元吃了一顿酒店做的满汉全席。其实所谓的满人宴当然不是真正的满人宴,因为有些东西,比如熊掌、红唇,是不太可能得到的。那么,也可以看出,真正的满汉全席应该价值人民币。

当时香港金鹰皇冠假日酒店推出法国宫廷菜肴,有九道菜,每道698元。大家都知道法国菜是欧美最贪得无厌的美食,但是比起中国的满清宴,法国菜远谈不上奢华!

从商朝的酒池肉林,到清代的满汉全席,中国人民可以说为统治者摆出了令人惊艳的盛宴。

从皇帝的1200个御女,到明清两朝的3000个后宫,中国人民真的为统治者鞠躬尽瘁,连自己心爱的女儿都献给了国王的快感。

鲁迅说:“中国所谓的文明人,其实不过是安排给富人享用的一场人肉盛宴。所谓的中国,其实只是一个厨房来安排这场人肉盛宴。这个说法也没错!只是把财主放在掌权者身上,把皇帝放在掌权者身上更合适!

我看了《中国饮食全史》和各种相关笔记、野史,看到了很多关于权臣奢宝的记载,却很少看到古代的富人在饮食方面是怎样的奢华景象。换句话说,有钱人的奢侈品还是远不如有权人的奢侈品。以下是一些富人和权贵在饮食上奢侈浪费的例子:

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晋武帝司马燕的女婿王绩,用人乳喂猪,所以他家的蒸猪蹄非常好吃,让皇帝大吃一惊。

比如明朝宰相张,当时第一权臣,下令下葬,政府官员“都跪着迎接”他路过的地方,“牙板上的食物”是100多种产品,他还以为没地方蹲呢。盖巫溪人可以是吴坤,老实又甜,说“到了这里才吃饱饭。”所以吴国的人民能够招募。可见张先生对口味的要求,并不比皇帝差多少。

清代姚的《竹叶亭杂记》记载了陕西一个喜欢吃驴肉的大官僚。养几头肥驴。当他想吃驴肉丝时,他让厨师从一头活驴身上取一块肉,直到驴流血,然后用烧红的铁板烙上,以止血。此时,驴活蹦乱跳,痛得不理它了。

薛福成《清代翟勇笔记》记录了道光年间南河总督奢靡残忍的饮食习俗。书上说:总督府家炒的猪里脊肉比其他人家的好吃多了。但是没人知道为什么。宴会后,一位客人去后院解手时,看到院子里有几十头死猪露在外面。经询问得知,总督里脊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其制作方法不同。制作方法如下:选好猪后,把猪关在室内,仆人用竹竿打猪的背,猪跑来跑去,直到它的血聚集在它的背上,就把猪杀了取它的腰肉,其余的不用。一顿饭要杀几十头猪。省长主厨说:才几个月,就杀了几千头猪。

据李月瑞《春日冰室野骑》记载,道光年间南河总督为了吃到所谓好吃的鹅掌,先把鹅放在一个小铁笼里,底下堆一堆炭火,旁边放酱油和醋。鹅从高温中跳出来,喝了酱油和醋。他死的时候手掌有几寸厚,油脂全在里面。所以他吃了自己的手掌。也是这位总督,还有另一种吃驼峰的残忍方式:把开水浇在背上,把骆驼烫死,把全身的精气都集中在背上。然后把驼峰切掉,做成好吃的。

这是权贵的残忍吃法。

为什么中国有钱有势的人对饮食的要求比富人高,想法也比较古怪?这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权力社会。这样的社会有钱人怎么敢这么嚣张?也是因为有钱人来钱不易,自然会珍惜。另外,我也深信,古代那些占据一方的官员、王子、诸侯、军阀才是真正的有钱人,没有权力的有钱人的财富永远比不上有权有势的人。

所以鲁迅所说的中国所谓的文明人,其实只是一场安排给富人享用的人肉盛宴。所谓的中国,其实只是一个厨房来安排这场人肉盛宴。“改成”中国所谓的文明人,其实只是安排给他们有权有势的人享用的一场人肉盛宴。所谓的中国,其实只是布置人肉盛宴的厨房。毕竟中国一直是权力社会,不是商业社会!

中国的统治者垄断了暴力手段,所谓名城,杀戮英雄;又要集天下之兵,聚咸阳,卖前镝,铸为十二金人,以削弱天下之民。而采愚昧之策,所谓废王之道先,焚百言,以愚昧为也。——这两项政策是秦始皇首创的,但历代统治者一直沿用。石矛也有一句诗:历代都在搞秦政治。也有说祖龙(指秦始皇)还没死的。它在哪里?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