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俗欲望的五苦七伤?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陀说他知道六样东西: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头脑。
产生六尘色、音、味、味、触、法。
所以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佛教一本字典里的七情,指的是普通人都有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大智慧论》卷二中记载的六欲,是指普通人对异性所具有的六欲:色欲、容貌、尊严、言谈声音、圆滑、人性;或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欲。今天所用的“世俗欲望”一词,是指人的情感、欲望等。,套用佛经中的“六欲”。
七情是什么?礼记?李云说:“喜、怒、哀、惧、爱、恶、欲,都是可以学习的。”可见,情感是情绪的一种情感表达或心理活动,欲望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和儒家的几乎一样,都是指“喜、怒、忧、惧、爱、恨、欲”七情,把欲放在七情的最后。中医理论略有变化。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惧、惊”七种情绪。这七情过度兴奋,可能会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凝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人深省的是,中医没有将“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六欲是什么呢?“卢春秋?桂生首先提出了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之人,六欲皆有之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汉哲学家高诱对此评价道:“六欲,生,死,耳,眼,口,鼻。“可见,六欲指的是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活着,怕死,要活得有味道有色彩,所以要用嘴吃,用舌头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这些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教也能学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欲”。然而,佛教的大智慧理论远非如此。它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容貌、尊严与体态、言语与声音、流畅与人欲。基本上六欲定义为俗人对异性的六种自然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
人们常用“五株七伤”来形容体弱多病的人。事实上,“五毒七伤”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了很多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其实是经常被忽视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五伤”和“七伤”(由于暴饮暴食引起的脾
五疼:“苏文”被五疼所伤,久伤血,久伤卧,久伤肉,久伤骨,久伤筋。
七伤:饱腹伤脾,大怒伤肝,强举久坐湿地伤肾,冷饮伤肺,悲悲凄,风雨寒暑伤形,恐伤志。
可见,看、躺、坐、站、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最大,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无论是体力消耗还是脑力消耗,都要适度,不能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五痛:
佛教说,患老病死,爱离,怨恨必苦,所求无苦,五蕴满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