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报告总结

2018年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报告总结

乡镇精准扶贫报告一、近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便民修路、富民运劳、发展项目、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和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取得扎实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集中,8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路难走”;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和网络通信,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学校和镇中学宿舍,完成了教学点的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抓资源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果业、竹业、林业等特色资源开发加快,农产品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化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达到2.28万亩(其中蜜桔1.36万亩,脐橙9200亩),其中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8个;全镇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门技能,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动收入显著增加。

(3)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高度重视落实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落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完善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是广泛开展帮扶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普遍感受到党的亲切、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4)抓新农村建设,改善居住条件。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尚平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投资400万元,以点带面推进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重点建设精品工地,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二是全面实施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房改造,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资金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在村级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可以奖优罚劣,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5)抓基层,增强发展能力。我们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和每个环节。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干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两名优秀村支书登记为乡镇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不发达,贫困人口多。小镇地处高寒阴寒山区,海拔400多米。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频繁发生寒涝灾害,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仍是粗放型的,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黄龙病综合防治形势严峻。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低,竞争力弱。虽然我镇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铁矿开采规模较小,铀、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全镇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该镇农民文化素质差、思想保守、知识结构欠缺、劳动技能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2.4%(今年有779人正在努力脱贫),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4.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差,至今仍有566户(2012年186户,2013年468户)住土坯房。

第二,财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育新的税源特别困难,财政收入将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维持机关正常运转十分困难,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该镇因道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时往往感到压力和吃力,巨额债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坎”。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人民生产生活不便。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的影响,该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机耕道建设滞后,大多是改革开放前修建的,难以进行综合整治,抗灾能力差,水系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低。二是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没有有线电视。第三,电网改造需要加快。因为电压不够,用电安全难以保证。四是公路等级低,民众出行困难。全镇公路60公里,上坪至松山岙线21公里,高头至杀岙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然而,由于低等级公路和陡峭的弯道,很难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最近开通了1公交,民众出行运输依然困难,整体受益依然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务事业滞后。我们镇虽然长期以来对文教卫生投入很大,但是总量少,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共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所,中学1所,教学点5个,幼儿园6所,退休教师35人,职业教育从业人员86人,中学生266人,小学生662人,学龄前儿童374人。学校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平均学校建筑面积只有65.43万平方米。有1个镇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11个村医。医疗设备陈旧,医疗技术水平低,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该镇缺乏综合性文化站点和现代农村信息站点,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相对较差,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结合整村推进,实施了一批项目。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整合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祖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村庄。以全市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为重点,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生活方式,达到美化优化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3、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强大,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乡镇经济发展壮大。

四。建议

1.建议政策支持。建议上级在贫困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偏远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加大项目资金物资预算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取得实效。比如项目的前期调查评估和后期管理服务经费没有纳入项目预算,导致部分项目无法发挥良好作用。

2.建议给予项目支持。一是对农田水利工程给予支持。受柑橘黄龙病影响,部分农户愿意恢复地里的水稻种植,并有强烈的修复水塘的愿望;第三,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建议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帮扶力度,提高客运线路的通行密度,方便群众出行。第三,建议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用电质量。四是对农村信息化项目给予支持。建议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农村信息化点,方便群众获取生产生活信息。第五,支持农民培训和就业基地建设。建议每个镇建设1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方便群众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第六,支持综合性文化遗址建设。建议每个村建1个乡村文化点,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七是加大农村重特大疾病救助力度。农村因病致贫现象严重,建议加强农村大病救助,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3.建议给予资金支持。由于道路、救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沉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仅靠自身偿还历史债务极其困难。建议综合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帮助和扶持其化解历史债务。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二:一、精准扶贫工作我镇实行“建档立卡”扶贫到户政策。对贫困家庭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了813户2930人的档案。完善了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帮扶责任、建档立卡等方式,全面落实扶贫到户政策。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式和途径、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产业扶贫工作

今年我们镇下拨了64万扶贫资金。通过贫困家庭的档案,各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投票选出贫困家庭。***175户779人进行产业扶持。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集中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和“贫困村互助资金”,各重点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轿子坝村34户农民自行组织成立了“村繁荣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葛根种植面积15亩,预计年产值20多万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播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可以增加收入。

第三,移民搬迁扶贫

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下山扶贫。在镇政府所在地魏镇进行集中安置,积极动员和引导偏远山区的农民向下搬迁。近年来,易地扶贫搬迁94户456人,集中安置30户135人,逐步在全镇形成了种田上山消费,挣钱上山享受的局面。

第四,整村推进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载体,以村庄规模为突破口,以村镇联动、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为重点,努力改变农村面貌。二是推进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落实《若干意见》推进脱贫攻坚的第一件大事、第一项工程、民生工程。近年来,我镇* * *硬化村道5.4公里,投资654.38+0.03万元;新建水洞2200米,投资654.38+0.9万元,修建防洪桥,投资4万元。

动词 (verb的缩写)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从基础设施来看,我们镇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多。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从人口素质来看,贫困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机会。在对农户的走访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残疾人或者没有劳动力,脱贫难度大。

(2)扶贫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目前我们镇的扶贫资金主要靠扶贫办的项目资金和县级帮扶单位的支持,贫困村很难筹集到资金。

(3)返贫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我们镇上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已经脱贫的人。因为扶贫基础不稳,他们会因病、因灾、因学返贫。因为全村的推广工作侧重于基础设施,很难照顾到这些贫困户。

第六,一些建议

1,增加扶贫重点村数量。这些村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为此,请求上级部门实施差别化扶贫,帮助群众尽快脱贫。逐年增加贫困村数量,力争6个行政村都能享受到重点贫困村扶持政策。

2.给予扶贫政策特殊支持。加大资金支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扩大“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提高安置补助标准,防止农民因建房返贫。

3.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雨露计划和新型农民培训等民生工程,认真做好贫困人口职业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确保实现培养一个人、就业脱贫的目标和培养一门技术、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