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法难”事件期间,唐武宗为何禁止民间饲养黑畜?

唐朝第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严强迫所有40岁以下的僧尼出家。后来,僧尼的年龄降低到50岁以上,必须有政府颁发的执照。就连天竺(印度)和日本的佛教高僧也被警告:要么回关,要么回老家。

这场被佛教界称为“会昌法南”的大规模灭佛运动,拆毁了4600多座寺庙,以及赵体、兰若(私人修行场所和四面八方僧人住宿的地方)4万多座寺院,迫使26万僧尼返关。同时,政府禁止民众供养和参拜佛牙舍利,更不要说寺庙门票和功德箱了。只要施主找到一文钱给和尚,双方都要带20的杖。

拆庙毁佛无可厚非。在唐武宗发布的一系列命令中,有一条听起来特别奇怪:禁止人们饲养黑色牲畜。那么,黑猪和黑狗跟这个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唐武宗执意要和佛教过不去?

表象:外来文化遭遇地头蛇联手砸场的直接原因是道长赵贵臻等人的鼓励。李二(老子)被认为是唐朝皇室的祖先,所以从高祖李渊开始的皇帝都尊重道教。即使有些人,如高宗李治,武则天和宪宗春历,把佛教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并没有抑制道教。唐武宗人李炎从小就喜欢道教。他即位后,召集包括赵贵臻在内的865,438+0道士入宫修僧炼丹,学习长生之术。

当时佛教的力量远远超过道教。为了借助皇权确立道教在宗教界的正统地位,赵贵臻千方百计诋毁和攻击佛教。他们散布舆论说,当李氏的十八个儿子发迹后,黑衣皇帝将统治这个国家。当时的僧袍多为黑色,于是向解释,这首民歌的意思是和尚要代替李通,只有尊道抑佛,才能压制这种黑气。

为了防止黑气上升,防止黑色的天子诞生,唐武宗根据道士的建议,下令禁止一切带有黑色的东西,连民间饲养的黑猪、黑狗、黑驴、黑牛都要宰杀。还规定不允许使用独轮车。据说这种车会碾过路中央,会让道士在修行时感到不安,影响即兴发挥。

佛道矛盾由来已久。佛教从东汉开始传入中原,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越来越盛行。特别是在鸠摩罗什、玄奘翻译了大量经文之后,佛教给中土人民带来了系统、完整、全新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冲击,拜佛成为一种时尚、流行的社会生活方式。

以道教(黄老)为核心,结合中国本土神灵信仰的道教,在东汉时期经过张道陵等人的传播,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说体系。

佛教和道教不断争夺宗教地位。起初,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争论和学术上的争论。后来难免会争得面红耳赤,人身攻击,随之而来的就是相互诋毁,甚至拳脚相加。由于历代帝王对佛道的不同态度,双方势力发生变化,各领* * *,但总的来说,由于佛教思想体系更加宏大完备,后来居上,占了上风。

在洋教撕逼的当下,本土文化的祖师爷儒家耐不住寂寞,跳上舞台来凑热闹。

佛教提倡弃世出家,离开亲人,这与儒家忠孝观念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格格不入。对于儒家来说,道家的清静养生无为思想是负面的,但还是属于可以改造的大众。不关心生产,没有丈夫和父亲的佛教徒,根本就是社会的寄生虫,根本无法一起快乐地玩耍。

唐代大学者韩愈听说唐宪宗要迎舍利入宫三日,写下了著名的《劝迎佛骨表》。他不仅直言宪宗此举引发全国佛教邪教,劳民伤财,甚至一针见血地写道:佛祖不过是换了皇帝的人。就算他现在活着,你也只想见见他,给他一件衣服,送他回去。梁武帝三次舍命拜佛,最后都不是为了让造反的侯景饿死。算上前代尊佛的皇帝,大部分都是短命鬼!

文末,韩愈干脆公开约好:据说佛祖能显灵,带来灾难。我就是这么挂的。有本事来打我啊!

韩愈的文章挺苍劲的。苏东坡称赞他八代饥荒,道济溺死于世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可见,他对佛门生气不是一天两天了。宪宗没杀他,却把他贬到潮州(今广东潮州市),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我知道韩爱我,可这老小子居然诅咒我好久不成佛。太可怕了!

当时很多儒者抨击佛教,杜牧一针见血:很多人是由内而外的崇佛。一方面是官商勒索、诈骗致富,另一方面是捐钱给寺庙企图消罪祈福,而很多僧人买福卖罪,比如持左契(契约),完全把信仰当成了生意。

如果小杜活到今天,看到寺庙经济蒸蒸日上,一柱高香花费百万,连锁寺庙全部开在国外,他会怎么想?

这些儒生的言论很有代表性。尤其是韩愈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他在流放期间写给他侄子韩翔的诗,赢得了足够多男女粉丝同情的眼泪-

天上一封信打,晚上朝阳路八千。

欲为智者消灾,愿衰而惜老!

云恒秦岭的家在哪里?大雪阻碍了马的前进。

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是有意为之,好让我在河边收尸骨。

有时候,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它的情感杀伤力远远大于一场战斗战役。比如这首诗的社会影响就远远大于《谏佛骨表》。正是通过这首诗,很多人知道了韩老师也和佛打过一架!

唐武宗李炎认为道家轻佛,儒家轻佛。说到底,这种西方文化不如我们本土文化靠谱。唉,全毁了!

事实上,唐武宗并不只是帮助牛鼻毁佛。借此机会,他还下令乐大秦母保护,只让三千人世俗化,让外国传教士和基督教徒世俗化,使中华文明的纯洁性和原汁原味完好无损。

这里的大秦是波斯,木虎是波斯的传教士,贤(读作棉袄)是摩尼教的源头。中国因为信仰火与光,所以又叫明教,后来的明教——和金庸小说有联系吗?没错,《倚天屠龙记》里明教创始人张无忌就是在玩波斯明教这种洋玩意儿。

唐武宗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消灭外来文化,以免给人民造成精神污染。

实质:佛教的泛滥威胁了政权的稳定。除了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本能的抗拒,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佛教的过度泛滥已经威胁到了世俗政权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分别是三军一佛。按时间顺序,三侠指的是拓跋涛、北魏太帝、宇文雍、北周武帝、文中猪蹄李严;后周世宗时代的柴荣就是一个例子。

在这支队伍里,李彦略弱,其他三位也不是省油的灯,堪称一代英雄。他们不约而同地向佛教宣战,除了个人文化取向外,还考虑到经济、政治、军事等现实问题。

比如北魏时,佛寺3万座,僧尼200万人(北魏全国人口只有21万);梁武帝南朝时期,建康(今南靖)有寺庙500座,僧尼65438万余人。这些寺院占据了大量的良田,拥有大量的奴隶。他们不当兵,纳税,拒服徭役,使国家的军事财力日益枯竭。而本应修行苦行的佛教徒,却形成了僧侣地主的特殊阶层,过着养尊处优、养尊处优的奢侈生活。

这种局面,既不是世俗皇帝希望看到的,也不是佛陀本人希望看到的。据说释迦牟尼生前看到有些僧人不肯坚持苦修,而是渴望与有权势的人交朋友。他曾焦急地预言,正是这些无良的弟子和孙辈,将来会导致佛教的灭亡!(毁我教,穿我衣服的人)

此外,一些宗教狂热分子通过割肉喂鸟、铁钩燃灯焚香等方式获得信徒的极端崇拜,削弱了世俗政权的权威。百姓有难,不去找政府,去庙里烧香许愿,让政府背黑锅。因此,唐武宗的毁佛行动自然得到了以宰相李德裕为首的大多数官员的支持。

要赢得人民的支持,必须彻底解释毁佛的命令。唐武宗给出了以下三个理由:

在消费方面,把人力花在土木上,抓住人们对金宝装饰的好感,把劳力用在寺庙塔院无用的建筑上,把民间财富用在佛祖壁画的贴金上,纯属奢侈浪费。

在人际关系上,君主亲近老师,违背配偶戒律,抛弃君臣之道,父子之爱,夫妻之爱,使社会和家庭无法正常运转;

生产上,有没有农田就饿肚子的人;女人不是蚕,有受其寒者。今天的僧尼不计其数,都在等着农民吃饭,等着蚕穿衣。物质资源枯萎,风俗欺骗,这是不可避免的。大家都去念经,等着别人喂饭,结果物质资源匮乏,国家一蹶不振。

会昌法灾期间,寺庙被毁,砖石瓦等建筑材料分发给周围群众,铜像、铜钟用于铸钱,铁制材料铸造成家具。国家收回了几千万公顷良田,没收了654.38+0.5万寺庙奴婢。从皇帝到百姓,都牢牢过了回土豪分田地的瘾。

这一事件不能归咎于唐武宗。历史告诉我们,当宗教与世俗政权在土地、劳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冲突就不可避免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读一读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看看外国教会和王权是如何互相掐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