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健康
目前公认的关于辟谷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庄子·逍遥游》:“古所射之山,有人居住。肤若冰雪,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飞龙,游四海之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也有相关记载,被编成《食五谷食气》。
山谷不会饿死吗?虽然历史记载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些人已经死了好几年甚至几十年了。然而,这些传说并不可信。现实中确实有完全禁食只喝水的人存活了半个多月、20天甚至更长时间而没有受到伤害。因为这已经超出了“7天不吃东西会死”的一般认知。所以我觉得山谷里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比较容易听诱惑。其实半个月或者20天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这没什么神奇的,完全可以用现代医学来解释。
关于长期饥饿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即使人们完全禁食,只要供水有保证,他们也不会长期饿死,甚至表面上没有任何伤害的迹象。除了氧气和水,能量是维持生命最迫切需要的养分。人体所需的能量是由糖、蛋白质和脂肪供给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大营养素。
正常情况下,每天摄入的能量物质补充了消耗需求,维持了能量平衡。一旦禁食,人就进入饥饿状态,人体的能量供应适应性变化。饥饿数小时后,血糖水平的降低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低胰岛素水平抑制了肝脏、肌肉等外周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转而分解脂肪作为能量来源。禁食24小时后,以糖原形式储存的能量被耗尽。因为大脑和其他组织通常主要依赖葡萄糖功能,能量供应转化的第一要务是通过糖异生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葡萄糖稳态。
饥饿3天左右,肝脏可形成大量酮体(乙酰乙酸、D-3-羟基丁酸和丙酮),大脑开始消耗乙酰乙酸(约三分之一)作为葡萄糖的替代物,心脏开始依赖消耗酮体获取能量。这种能量的快速转化也抑制了蛋白质分解的糖异生途径。尽可能地保存蛋白质是饥饿代谢适应的第二要务,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机制。饥饿1周后,酮体成为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脑组织对葡萄糖的日需求量从饥饿第一天的约65438±020g下降到每天40g。
这样,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由肝脏分解的脂肪酸转化成的酮体供给,葡萄糖需求量明显减少,糖异生压力降低,肌肉蛋白质分解由饥饿第一天的70克减少到20克。总之,人在饥饿时,适应性代谢发生变化,葡萄糖的利用受到限制,糖异生保证了最基础血糖水平的稳定,血液脂肪酸和酮体水平升高。人体以脂肪分解为主要能量来源。但是,储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总有一天会耗尽,唯一的能量来源就是蛋白质分解。蛋白质的分解加快,心脏、肝脏等活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和丧失,死亡成为必然的结局。
除了能量物质,其他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宏量营养素,如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或被储存,或在一定程度上被代谢适应,即使缺乏,长期也不会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