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儒家那么重视音乐?儒家的音乐功能和今天的音乐有什么区别?

儒家音乐思想源于孔子,孔子的音乐思想完全建立在统治阶级利益的基础上。孔子虽然没有建立系统的音乐理论,但对后世儒家音乐思想影响很大。孔子精通音乐,他会唱歌和演奏多种乐器,他把音乐纳入六艺,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他音乐知识丰富,对音乐的批判性分析也很准。他主张音乐“式”(形式)与“质”(内容)的统一(《论语·雍也》:“温柔,则君子”)。孔子强调音乐的政治功能,提倡复古,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排斥通俗音乐,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儒家乐论和宫廷礼乐制度。

从孔子开始,经过后世的发展,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儒家音乐思想。他的代表作是公元前五世纪公孙尼(约公元前498年)编撰的《乐记》和公元前三世纪荀子(公元前286-238年)撰写的《岳伦》。这两部著作除了遵循孔子的基本音乐观外,还广泛阐述了音乐与物(物质世界)、政治(政治思想)、情感(情绪)等范畴的关系,探讨了音乐的起源及其教育功能,以及“乐”与“礼”的互补关系。他的言论宽泛而精准,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对音乐情感功能的分析,闪耀着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辉。由于儒家过分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追求音乐的“中和”境界,即不偏不倚、不急不淡,其音乐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音乐表达丰富复杂情感的可能性,削弱了音乐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