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了就没事了?医生提醒:这四类人最好“滴酒不沾”。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酿酒历史悠久,名酒种类繁多,享誉海内外。

酒渗透在整个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保健养生等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酒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东西。每当有节日,只要一上酒菜,节日的气氛马上就出来了。平时邀请三五好友小酌几杯,也能让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更进一步。

在平时,我们常说:饮酒过量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而长期过量饮酒则会有害健康。那么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喝多了可以吗?

众所周知,大量饮酒会增加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适量或少量饮酒对健康是有害还是有益一直存在争议。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来自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中国十个地区的成年人的饮酒习惯和疾病的生理特征进行了为期12715年的研究。

根据后续数据,这一结果于2065438+2009年4月初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项前瞻性研究否定了适度少量饮酒可以预防心血管老化的理论。

同时,研究人员给了公众一个安全的酒精摄入量=0,也就是说,要想健康,戒酒是唯一的正解,酒精摄入量没有“安全”可言。这项研究成果彻底颠覆了之前全球对酒精的认知。

1,孕妇

孕妇作为特殊人群,平时严禁饮酒。孕妇饮酒是胎儿先天畸形、先天畸形、脑脊膜膨出、智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酒精还会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所谓“周日胎儿”,是指酗酒后怀上的患有酒精中毒综合症的婴儿。所以,无论是准备要孩子的男女,都应该在受孕前戒酒。

尤其是孕早期,是胚胎细胞的分化期,对饮酒、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理化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容易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所以建议孕期不要喝酒。

2、肝炎患者

酒进入人体后,通过肝脏分解成乙醛和乙酸,最后变成水,从尿液中排出。然而,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酒精只能转化为乙醛和乙酸。这些产品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即使肝细胞没有炎症,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引起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患者如果大量饮酒,有猝死的风险。因为酒精是胃蛋白酶的抑制剂,喝酒会阻碍蛋白质的吸收,影响消化功能。

酒精还可以阻止肝脏中糖原的合成,促进周围组织中的脂肪进入肝脏,使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所以,肝炎患者要想早日康复,就要立即戒酒。

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脂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脑梗塞;饮酒还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目前,饮酒是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首要病因。饮酒引起的扩张型心肌病,又称酒精性心肌病,目前在临床上也很常见。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就会发展成心力衰竭,无法治愈。

长期饮酒除引起动脉硬化外,还会损害其他组织器官,包括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肝炎等。所以,预防心脑血管动脉硬化,不仅不能喝酒,更应该尽早戒酒。

4.胃肠道疾病患者

胃不好是指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或消化性溃疡等。不管是哪种肠胃疾病,都不建议喝酒,尤其是不要长期喝高度酒。

原因之一是酒精会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已有的胃和十二指肠疾病。

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患者长期饮酒,会对肝脏和胰腺造成损伤,导致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胰腺炎。所以,如果肠胃不好,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不要学会喝酒,对于有饮酒习惯或饮酒过量的人,也要戒酒。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由于大量饮酒或酒精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兴奋激动、约束力丧失、行为异常、多语和发音不清、运动和步态障碍、激越、嗜睡,重者麻木昏迷。

严重程度往往与血液酒精浓度呈正相关,但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酒精中毒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请咨询医生。

1.酒精中毒不严重时,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医生清醒,可以催吐,适当增加糖分较多的食物摄入,如香蕉、苹果等。因为酒精会引起口渴,还能使患者多喝水,促进排尿,促进酒精的排出。

2.如果酒精中毒严重,要及时送医院治疗。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应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补液;有躁狂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注意醉酒的人不要单独睡觉,因为这类人容易出现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