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生九天
如何养生九天1中医认为天人相关,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春夏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秋冬多云,气候寒冷。人也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生生理变化。冬季的三个月是阳气聚集的时期。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护身体的阳气,不要使阳气过度消散。如果冬季消耗阳气过多,体内阳气储存不足,第二年春天就容易出现四肢无力、头晕目眩的情况,这是不符合养生规律的。
我们来看看养阳九天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1.日常生活
冬季气候渐冷,天地阳气藏,正是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要注意,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推荐阅读:至日入冬后三、九天,三招保暖防病。
2.食品补充剂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天,如果能适当选择美味健康的食物,无疑会被大家所接受。在冬季适合进补的食物中,中药分为几类。我们来看看各种食物的优缺点。
答:温补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但是,吃太多温性食物容易上火。
b:平食。如莲子、芡实、薏苡仁、红豆、大枣、燕窝、田鸡、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不冷不热,也不油腻,对胃有害。
c:滋补食品。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腰、海参、甲鱼肉、甲鱼、鲍鱼等。
第三步:药物补充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冬天进补的药。比如奶油。药膏中加入了大量的甜味滋补药物,服用时感觉滑润爽口,既能滋补,又能治病。治病,防病无病,于是冬季进补膏在一些地方成了一种时尚。
如何九天养生?2保暖御寒最重要。
进入“九月九日”,天气变得很冷。“百病生于寒”。寒冷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不仅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还可能引发或加重许多原有的慢性基础疾病。因此,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胃溃疡、肺部感染等危重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冬季应采取积极的防御和保暖措施,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气血畅通,手脚温暖。
对于现代人来说,家里不缺御寒的衣服,但每年冬天还是会有很多“冬”病冻出来。除了缺乏年轻人对美好和温暖的热爱,一些年老体弱者在防御细节上也没有做足功课。最常见的是“学生哥”不爱打扮臃肿,经常露手做笔记写作业,所以手脚冻伤的人很多。俗话说“风从颈后入,寒从脚出”。在寒冷的季节,大家出门除了穿高领衫,还要戴上围巾,这样才能御寒。迎风时用围巾遮挡,或戴口罩,避免受凉后面瘫。老年人必须戴暖和的帽子。头部受凉后,血管受冷刺激后容易收缩痉挛,堵塞头部供血,容易诱发中风。除了头颈部,还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当我们的脚暖和时,我们全身都感到温暖。厚打底裤,保暖护膝,抓绒棉鞋或者皮靴都是不错的选择。
别忘了冬灸进补。
中医讲究养藏之道,有“冬补,来年杀虎”之说。说到冬季药膳进补,很多人会马上想到《伤寒论》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尤其是手脚冰凉的女性和老年人。羊肉锅和羊肉汤好吃又温,真的非常适合冬季进补。但人吃多了容易燥热,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口干口烂。因此,烹饪时要讲究巧搭配,同时要注意“秋冬养阴”的进补原则他指出,做羊肉锅或羊肉烫时,家庭可加入菱角、鸡血藤等。适量,同时又能清虚热养阴。另外,冬天喜欢打火锅的人,吃肉太多,容易出现上火痰的症状。不妨用冰糖、雪梨、陈皮、白开水配甜品吃,化痰顺气,润肺清燥。
除了食补,三九冬季的冬灸可谓是最及时的补充。在最冷的季节,将药物敷于特定穴位,以温经散寒、健脾补肾,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上呼吸道综合症、冬季虚寒腹泻等。中医认为,除了去医院敷药,热水泡脚、艾灸也是很好的“滋补品”。睡前用热水泡脚,用艾条熏蒸涌泉穴,或在艾灸盒中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穴,可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温暖入睡。
冬天多睡觉为宜。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之所。早卧晚起,必等太阳。”虽然人不是需要冬眠的冷血动物,但是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所以人体也要适应自然,安静少动,睡眠时间要比其他季节多。冬天,你应该早睡晚起。成年人每晚要保证8小时睡眠,孩子甚至要多睡。现代人工作时间固定,不能晚起,所以晚上要在10之前睡觉。很多人喜欢猫在家里玩游戏,上网看电影。卧室里有各种电视,电脑,手机。“为了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卧室里最好不要放或少放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免电磁辐射影响人体睡眠。”
一些老人习惯于早起。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依然一大早起床,坚持做早操。他们认为晨练有助于抵御寒冷。其实冬季主藏,白天过度活动消耗阳气,不利于阳气的收藏。早晨的低温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很多老年人心肌梗塞、突发中风,都是在晨练时发生的。老人可以把晨练安排在阳光明媚的八九点以后,边锻炼边晒太阳。冬天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免损伤阳气,但吃得太多对身体不好。可以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踢腿、太极、跳舞等。,以至于觉得热,微微出汗。
如何九天养生?3.不要过度加热你的饮食。
第九个季节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御寒的食物。羊肉、牛肉有燥热温补的功效,可以预防“三九感冒”,但量不宜过多。在冬季至日期间,你可以多吃些坚果,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因为坚果味温,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冷。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火锅、麻辣烫、烤鱼等现代人爱吃的食物会“火上浇油”,还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来祛燥热,如大白菜、萝卜、莲藕、竹笋、百合、芋头、菱角等。许多其他蔬菜也应多摄入,如菌类、海带、海藻、菠菜、山药等。另外,要适量多吃水果,既能滋阴润肺,润喉润燥,又能吸收足够的营养,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晨练适度,不要饿。
进入3月9日,专家提醒要注意“冬储”。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冬季阳藏,人体新陈代谢缓慢,但百病皆伤阳。因此,如何保护阳气在冬季不受损害是首要任务。专家提醒,要注意身体抵御风寒的三大“堡垒”:头、背、脚。晨练是个好习惯,但也要看天气。出门前最好能看到太阳。运动的时候不要流汗,要“收藏”一些。天气特别冷的时候,最好停止晨练。
冬天,很多人做早操的时候,还是和夏天一样起的很早。为了抵御寒冷,我们还增加了运动量。众所周知,冬季气候寒冷,早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血管严重收缩,诱发疾病。一般30分钟是冬季晨练最合适的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长,要做好保暖措施。可以多做增强肌肉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运动,比如慢走、打太极拳、瑜伽等,这样会保持肌肉和器官的稳定。
另外,晨练不要空腹。因为早上起床时身体处于低代谢阶段,如果不在运动前进行一些补充,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明显增加,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但晨练前不要吃太多,以防运动时身体供血不足。晨练者在做早操前,应适当摄入高能量食物,并饮用适量的白开水。晨练后要先喝点温水,让食道和胃有个适应过程,同时避免吃热的食物。
睡觉的时候不要穿太多。
睡眠方面,首先要有一个“低温睡眠”。人的体温不是恒定的,而是在动态变化的。晚上9点到11开始下降,1到凌晨3点,早上8点左右开始缓慢上升,晚饭后达到峰值。所以晚上睡觉是“低温养生”的好机会。一定要杜绝熬夜,尽量晚上9点睡觉,保证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在光线下睡觉会导致体温升高,人体产生“光应激”,所以最好在黑暗的环境下睡觉。
一般来说,年轻人晚上睡觉可以穿长袖内衣;老人可以穿棉毛衫,或者加个肚兜,保护肚子。婴幼儿晚上可以穿棉质内衣睡觉,儿童房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2℃左右。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条件不同,具体穿衣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泡脚或者洗热水澡都会有助于睡眠,但是洗澡的时候要注意,不管是泡澡还是淋浴,水温都不能太高,桑拿的时候室温也不能太高,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