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教育如何渗透到舞蹈教学过程中?
一,鼓励和引导,培养对舞蹈的兴趣
舞蹈教学因其学科学习的需要,单调、枯燥、机械重复。学生容易害怕困难和厌倦。在教学活动中,要想把单调枯燥的舞蹈教学变成艺术享受,舞蹈教师必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此外,老师友好的态度、生动的语言、关切的眼神、热情的信任也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关心。这样学生就会增加学习舞蹈的兴趣,进而增加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学生中的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都是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和沉重的学习氛围造成的。有鉴于此,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舞蹈走进学生的生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和创新,从而找到自己的舞蹈感,培养自己独特的舞蹈气质。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开放、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真正建立起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心理兼容、相互学习的师生关系。比如我给学生上古典体韵课,他们很难找到对“形、神、力、韵”表达的感觉,于是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如果古典舞缺乏节奏感,那么动作、舞蹈、组合一定会让人觉得死板无味。我会把正确的动作和不正确的动作再演示讲解一遍,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对比学生不到位的动作,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此外,在上体韵课上,及时播放舞蹈学院的体韵课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否和谐,关系到学生是否愿意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艰苦的学习和训练中,是否愿意和敢于与老师讨论和交流,是否积极主动地相互配合。因此,掌握学生的心理,再加上舞蹈老师的严格要求,以及教学过程中诱导、启发、鼓励、表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充分发挥舞蹈潜能的最佳途径。
第二,快乐地跳舞,感受艺术的熏陶。
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任何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都是心理健康的。
舞蹈教学过程是舞蹈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并为学生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的过程。舞蹈教学在动作训练的规范上有着严格严谨的学问。人体训练在教学中是不允许随意的。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概念,有助于学生成为身体健康、线条优美、气质高雅的舞蹈演员。反而可能造成学生对动作掌握不正确,从而造成关节、韧带、肌肉等身体伤害。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甚至对舞蹈失去兴趣,最终放弃舞蹈。比如在舞蹈教学训练中,我训练的是“臀根”关节。在低年级的训练中,我通过消耗和按压帮助学员打开臀根韧带,通过“打臀”训练臀根韧带的能力,通过“转跨”的练习解决臀根关节和韧带的松弛。这种训练方式比较适合低班的学生,但是这个阶段的训练对于刚学舞蹈的学生来说比较辛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积极克服困难的良好学习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对自尊满足的渴望高于成年人。老师对他们进步的肯定,对他们成绩的认可,都会成为他们努力工作,永不放弃的动力。同时,老师的形象也不能太过严格,只有和蔼可亲,才能在教与学中真正与学生互动。持久的耐心不仅可以鼓励他们训练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艺术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跳舞,感受舞蹈艺术的影响。
舞蹈不仅是一种个人表达的形式,也是许多人合作的形式。20多个学生同时跳舞,就能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这种合作式的集体舞学习可以让学生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消除隔阂,增进学生的交流,增强友谊感。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关爱他人、注重集体合作的行为习惯和合作精神。
第三,欣赏体验,培养健康情绪
教学中提炼表现元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和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启发,赋予学生开朗、悲伤、抒情、刚烈等多种个性,引导其情感体验;也可以从动作的处理上得到启发,比如用活泼的动作去体会“巧”,用抒情的动作去感受“柔”,用僵硬的动作去表达“帅”,用跳跃的动作去表达“开朗”。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身体条件优秀,舞蹈动作规范,学习思路好。他们可以像白纸一样翩翩起舞,你只看到木偶般的动作,却看不到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动作,更要在严格规范课堂规范的同时,积极帮助学生搭建动作与情感表达的桥梁,通过多种手段和角度给予学生表演上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越来越成熟,虽然他们有丰富的情感意识,但具体运用到舞蹈学习中只是简单的模仿,而不是真情实感的表达。用心舞蹈,因情而动。舞蹈课注意注入一些抒情的训练,比如看似简单的“单手”“踢腿”以及头、身、腰、臂的训练动作。因为方向、速度、力度、幅度、角度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积累。这种情感动作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的舞蹈词汇更加生动形象,只有传递舞蹈动作之美,才能真正搭建起舞者与欣赏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除了在教学中渗透情感的培养,我还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让学生通过观看优秀的舞蹈作品提高审美能力,与舞者达成情感共鸣。比如观看舞蹈《千手观音》,通过作品的播放,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优美的舞蹈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舞蹈背后的感人故事。给学生心理上的冲击,让他们感受到聋哑演员真正的毅力和精神。
第四,感受成功,治愈心理创伤
舞蹈表演的成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抚平心理创伤的效果。我曾经教过一个舞蹈专业的艺术类高考生。刚入学的时候,这个学生是个穷学生。他不仅处处反对人,还经常逃课。一开始我也很头疼,因为这跟她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但在很多交谈中,我发现她有一个优点,就是对舞蹈情有独钟。抓住这一点,我给她定了几个阶段的教学目标:1。促进自我形象的改变;2.加强自我概念或自尊的提高;3.提高社交能力,建立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欣赏法。让她在课堂上做独立的动作示范、专业的观察和艺术节的表演,让她体会到进步带来的重要性和成功,同时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逐渐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积极与人交流,进而发展为感恩。一年过去了,学生上课很努力。他的舞蹈能力和基本功提高很快,并积极参加了学校的文艺演出。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医治人的心理创伤,娱乐人的身心,促进健康,促进学习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物质手段。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体,舞蹈的表现手段是人体动作。而舞蹈是一种生活形式。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生命形式,哪里就有欢乐的舞蹈。为了提高舞蹈教学质量,让学生对快乐舞蹈更有信心,我们必须优化我们的舞蹈课堂,在“心”的层面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谐和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林崇德。我的心理学观点[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8年。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光辉。高考舞蹈强化训练[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