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容易被误解的道教词汇

首先,石天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对汉朝继承人张天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上有老师吗?”因此,他下令将石天屋改为大现实屋。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石天是天师,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太平经》中频繁出现“石天”二字,应该是对太平道教主或教主的尊称。《太平经》曰:“魏魏,古今圣贤,圣贤皆有师。如今,教师泛滥。谁又该当老师了?”“好,好,子之问也,可谓略有深意,但我刚开始学的时候,问的是老师,不是一个人,时间长了,就成了德行,与天融为一体,却知道神想说什么。天使,太阳的灵告诉我,让我说话,所以我们以天为师。虽然是比喻真人,但我不想和天说话。这个我不敢说,天会惩罚我的。真人知道这是真心的吗?”(第7册,第27页,中国道教书籍集。)

在对话中,石天澄清了他与天堂的关系。他是一个“以天为师”,模仿天的人。因为石天达到了“天人合一”,即“吾心即天心”的儒家修养境界,所以被称为“石天”。石天也服从上帝的意志。如果“上天不说话”,那么石天即使知道也不敢乱说,否则会受到上天的谴责甚至惩罚。

第二,保持原创

在电影和小说里,很多道士都自称为贫道,甚至是那些在街上卖大力神丸的道士。一般人对原创的理解似乎是穷道士,意味着收入低。其实错了!

《灵宝全自然经》“吾妻求仙道,积无量功德。当她充满功德时,自然会得道。学道还忧天下穷,谁也不能成仙。说什么就差什么,唯道是服,经常用心说话控制魔念。穷二字,亦盖大清道人总名。”(《中国道教书籍集》第28册第354页)

经文上说得很清楚,穷是指道士谦卑地声称自己道行浅薄。古代也有很多道士出入皇宫,亲近诸侯,清纯无为。如果金钱在任何时候都不富有,那岂不是荒谬而不合理?而看完这篇文章,就清楚了。穷,就是鼓励自己去实践。既然还穷,为什么不快点练?这个词是上清道人的总称,上清道人也是道教的优质门派,所以穷这个名字影响深远。全世界都在考虑在李璐的战场上建立一个营地。如果能以这种精神修行佛法,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道士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凡是穿上道袍或扎上发髻的人都是道士。还听说“有人去当道士了”。看似道士成了一种职业,其实是不对的。

《论道经》引用《太上太萧郎经》一书说:“知必内行,内行必有应。如果它应该与精神相连,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我很高兴被双方所送,我日夜勤奋,我发誓绝不退缩。我是道士。步行街,没有。道士。学者,为什么?理也,事也。身心合乎逻辑,唯道是从,道即物,故称道者。”(《中国道教书籍集》第28册第353页)

说明人若能效法大道之德,“一切恶当避之,一切善当追求净化其心”,就是道士了。不是那个穿上戏服的人!道士是对走街串巷的人的尊称。比如佛教称菩萨行者为菩萨。而能修心顺道的人,就是道士。

我曾经在网上和一个留学生聊天。他学的是理工科,但文质彬彬,擅长玄学。他在许多方面学习。我有时会想。我说,“你是道士吗?”他问我:“什么是道士?”于是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和尚出家不清净,传道不持戒,失教,却也是玄门罪人,怎么能叫道士?而我们普通初学者最多只能算是“道士”,不敢自称道士。

第四,黄金母亲袁俊

金娘袁俊,在民间也被称为天母,不能说是被误解了,但她与玉帝的关系必须得到澄清。因为现在很多电视剧的拍摄确实有点误导群众和不合群的嫌疑。有的电视剧里,王太后是玉帝的皇后,有的则成了玉帝的母亲,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下。

唐杜光庭《虞城集仙录》载:“金母为袁俊,九灵太妙。”1号太陵九广龟山金母,1号称西王母。是西华之最,洞天极为恭敬。“与董一起,是天地阴阳之气的显现,辅佐天地,褒扬项的教育。西王母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掌管所有得道的女仙。凡得道成仙者,先拜董王巩,先拜西王母,再去朝见三清。”柔顺的基础是极阴元素,配合西方,母养一群品。天、地、三界、十方爬仙道者,咸也。”(《中国道教书籍全集》,45卷,196页)

至于玉帝信仰,则在宋代开始流行,成为天上最高的神灵。其实根据道教神仙谱系,有三清四帝。三清是玉清元神,灵宝清神,太清道德神。这四个皇帝是昊天金阙的最高玉帝,勾陈上宫的皇帝,万兴中天魏紫北极皇帝的主人,和地球的皇帝。

道教认为玉皇大帝是三界十方的真凶,掌管三界十方的一切祸福,生灵的生死,而王太后则是“华西之最,洞天极为尊”。勉强说西王母是玉帝的下属,两者之间没有所谓的关系。

动词 (verb的缩写)神

《诗》说,“神在你近旁,无二心。”又叫“简在帝心。”祖先们认为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人格神,这就是神。三代以前,神和天几乎是同义词,是宇宙中最高的神。天子受命于天,就是受命于神。后来这个称号被道教继承,但武都米派崇拜的最高神是太上老君,上清派崇拜灵宝天尊,太上道君等。后来统一为三清尊神。真人所编陶弘景,吕丘方圆修订灵宝真灵位图,其中第一幅为元氏天尊,后按秩次列在昭穆,即上清陈余大道君,太极金阙帝,太清太上老君等其中是天帝和玉帝的,在元始天尊的座下。

唐宋以来,道教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影响了其神仙体系的构建,于是玉皇大帝作为天子的象征出现在人间。玉帝是“三界十方之灵的真凶”,是所有三界十方的保护者和支配者,是“天下是否为王地,地是否为王臣”的展开。而地球上的帝王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建构,将王权赋予至高无上、永恒的意义。元明以来,基督教传入中国。为了迎合中国人原有的认知习惯,基督教将其至高无上的上帝翻译为上帝。时间长了,很多人认为上帝在西方是个名词。他们怎么知道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有了?但需要指出的是,上帝在基督教中的含义与儒教和道教中的含义是不同的(详见道教经典《黄氏行集》)。

第六,胎息

胎息是道家的方法之一,很多人认为是模仿母体中胎儿的呼吸,使孩子返老还童。在90年代,社会上有各种教授胎息的“大师”,他们都只是一心一意地呆在腹部,呼吸和思考等。虽然它们最初可以收到一定的保健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能对人体有害。为什么?想象一下,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被羊水包裹着,所有的营养都是通过脐带和母亲联系在一起的。它从哪里来?道家胎息其实有两层意思。一种是模仿胎儿呼吸的方式,呼出元气和脏气以滋养元和,久而久之,可以是免息、破谷、行气治疗的境界;第二,通过呼吸,保存空气,与空气相拥,形成神秘的胎儿,这就是静派内丹的功夫(详见60卷《胎息笔记》)。

胎息艺术最初是出于反对尚青派复杂的思维艺术而诞生的,所以特别强调静和自然,反对使用脑力思维,认为这是浪费精力,不利于长寿。《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一书中的云“不谈思想引导,不谈避罪,隔十日必见考”,类似于陈撄宁先生所提倡的童话实用而远非虚幻的道理。所谓“玄胎”,其实就是后世内丹学者所说的“圣胎”、“元婴”,所以胎息就其历史而言,其实是内丹学的先行者。后世丹师喜欢故弄玄虚,东拉西扯,把内丹的过程复杂化、精细化,弄得学者们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所以胡先生猜测,汉唐以来,修仙的人成就更大,或许是因为当时炼丹的修炼简单有效。所以,想成仙的人,如果没有机会遇到炼丹师,不妨从胎息入手。

七、善良的人

《清代黄书滥仪》“除死书,名寿玉历,逾九年,为后人种之。”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把“种人”和后世的“种子”混为一谈,只好据理力争。

《太平经》中有这样一个传说,自定海、唐尧以来,天灾、瘟疫受害者等。在沈嘉的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时间里都会发生,这意味着上帝要“消灭凶狠的人,善待他人”。好人是人,猛人是杂的。“盖太平教和世界上其他宗教一样,每隔一段时间也有一句末世说,“大道神人,谴责真神仙上士,通经,导其解怨,劝其勉励,不从者沉,沉者混,恶之尽。“面对东汉末年灾难性的战争,太平道被解读为天道,目的是存善除恶。而这个活下来的好人就是所谓的“善良的人们”。“这和西方神话中那些拿走诺亚方舟的人差不多。

但这种说法逐渐被道家淡化,直到今天,“种人”在道家中也很少被提及。与末世论在其他宗教中的流行相比,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八、洪钧老祖

始祖洪钧出现在明代白话小说《封神榜》中,据说是丹东内派创始人陆锡行所作。是为了弘扬鲁真人三教和谐思想和内丹实践论。所以小说里有很多佛教菩萨。比如观音菩萨(道教称慈航真人)被列为元始天尊十二弟子之一。在神灵名单中,这位祖先洪钧是原始佛的主人,太上老君和田童祖师。

中国文化发展到宋代以后,逐渐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如湖西三笑的典故;全真教人读孝经,金刚般若心经,道德经。近代香港圆玄学院供奉三教祖师,就是这种思潮的体现。

但是,从道教的正统神学体系来看,并没有洪钧老祖和太上老君这样的朋友。如果说有,那就类似于原佛,在大灾之前就存在了,是宇宙的根本,也就是道体。但是,老先生也是道,本尊是对道的原初形态的神化。三清实际上是道家宇宙创造哲学的隐喻。《神谱》说元初祖师洪钧是佛祖,但他想通过祖师洪钧统一三教与神的关系。鲁迅认为,《沈峰帮》、《三宝太监下西洋》等鬼怪小说在民间的流行是义和团运动的思想源头,可见小说对民众的教育作用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