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隋唐时期有哪些养生理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从秦汉到隋唐,养生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秦始皇、汉武帝等人的长生不老梦,推动了人们对养生技术的探索。出现了华佗、嵇康、葛洪、孙思邈等养生专家,以及吃丸、服石等荒诞的养生术。

(1)保育和投饵的建议。

养生和饵疗是汉唐时期著名养生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孙氏著名的医学著作《备急勿躁》、《千金翼》中包含了大量的养生内容。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养生。他认为人的本质就像油灯里的油,生命活动就像明亮的灯。每个人都有等量的“油”。如果不注意节约,就像大灯芯的油灯,油很快就会用完,寿命很短。如果能注意节约,就像用小灯芯一样。油用完了,灯就会慢慢熄灭,寿命自然会延长。

养生的要领主要在于:避免精气过度受损。具体来说,就是在性交中要注意禁欲,心静,心中无妄想,听而不痴。要“少想、少读、少欲、少言、少笑、少忧、少乐、少乐、少善、少恶”,不计较名利、非名利,最大限度地减少本质的流失。

“投饵”是一种通过长期口服药物来减少谷物消耗、延长寿命的方法,在孙思邈的《千女至方》中也有记载。

上钩分三步,一是除三虫,二是忌粮,三是取食。三虫指的是长虫、红虫、蛲虫,对人体危害很大。不除,补药无效,必须用“去三冲方”杀死。所谓“忌粮”,就是断粮,来源于道教。“三虫恶怪”以五谷为食的说法认为,避开五谷,便可除三虫,得道长生。孙氏用茯苓、松柏子等。试图取代谷物食品,但没有成功。进食意味着长期使用药物。《千金方耀》记载的“食方”有32种,如茯苓酥、杏仁酥等,都有一定的延年益寿作用。

(2)养老依从性

养老是孙思邈倡导的。孙氏认为,当人们变老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生理上,阳气渐衰,身体渐弱;心力衰竭,忘记过去失去未来,饮食无味;皮肤失去光泽,头发变白枯萎,四肢沉重,懒动。随着老龄化的到来,疾病越来越多。心理上容易产生衰老感和失落感,以及性格变异,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老年人更要注意健康。

孙氏主张老年人应该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自己的支持。首先要“反俗”,思想上超脱。别人说话声音大,我声音不高。别人发脾气我不生气。我没有妄想症,耳朵也容易消化,应该不会很复杂。要坚持做轻体力劳动,适量运动,如散步、引导呼吸等。住的地方要优雅、干净、朴素,衣服和身体要勤洗,使之干净。这样,你才能安心长寿。

③食丹取石的兴起。

吃蛋始于秦朝。秦始皇拼命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和长生不老之药,又因为冶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和提炼长生不老之药的人,称为“方士”。他们搜集了一些荒诞的童话和奇异的魔法,用水银、铅、朱砂、硫磺提炼出“仙丹”。晋代,吃丹求寿之风盛行。到了唐代,愈演愈烈。唐太宗等人曾服过“仙丹”。

同时还有食丹流行的衣石。所谓“取石”,就是使用由矿物药物组成的药方,如由钟乳石、紫应时、白石英、硫磺、赤石脂组成的“五石散”。据说可以使人“精神愉悦,精力充沛”,可以满足沉迷酒色的统治者和文人的需要。

服用“单弦”或“乌石散”后,可起到暂时的兴奋作用,如全身发热不安,性欲增强等。但对人体有害。例如,著名的李宝珍,在服用“仙丹”后,脾气暴躁,身体虚弱,最后被太监陈鸿志等人杀死。唐穆宗、唐敬宗等皇帝和杜甫等大臣深受其害。

由于吃丹取石有害健康,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孙思邈高喊:“宁吃野葛根,不吃五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