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之道?“总是想做点小工作”
药王孙思邈说:“道家的养生之道,自然之道,总要费一点力气,可是强起来太耗力气了。且流水不腐,家不尴尬,故亦因其动。”
“少劳动”是指运动强度较小。“总想少干活”就是人要经常锻炼,养成喜欢运动的习惯。但是运动的时候要记住,无论做什么运动,“精疲力尽”和“强到无以伦比”都是不可取的。一个人运动到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已经是“极大的努力”,那种咬咬牙挑战身体承受力的运动,只会伤害身体。
孙思邈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养生的道理,虽然他在这段话里没有明说,说它的道理就跟“流水不腐,家人不咬人”一样。
孙思邈的“少力养生”原则,即“少力养生”,源于中国古代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科学认识。
《吕氏春秋大禹》说:“凡人有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脏),六腑(腑),皮之欲与之比,血之欲与之通,筋骨之欲固,心神之欲和,精气之欲行。如果是这样,疾病就没有生存的地方,邪恶就没有生存的理由。”
《吕春秋·大禹》这段话说明,健康的人体应该是皮肤细腻,筋骨强健,心志平和,气血精气运行于全身。一旦气血不畅,就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保持气血通畅是养生防病的主要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血液畅通呢?那么就只有“体力消耗”了,也就是体育锻炼。只有“体力消耗”才能使气血通畅。但“体力消耗”并不是无节制的运动,因为过度的运动会使人消耗过多的气血,产生所谓的“五痛”“六极”。所以在《黄帝内经》中,古人提出了“孜孜不倦”的运动尺度。
这一运动尺度又被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进一步细化。沃伦强调他不应该过度运动。他对弟子乌普说:“我有一技之长,五禽戏...我身体不开心,就开始打小鸟的游戏,汗流浃背,身体轻飘飘的,想吃东西。”
华佗认为,当运动达到“出汗”,即衣服微微湿了,此时就应该停下来,再涂上爽身粉,身体会感到轻松方便,胃也会想吃东西。
孙思邈的“小劳动养生法”就是在这些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此外,孙思邈还明确提出,运动要以“出汗”为基础。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说:“修性情之道,不在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血伤久,气伤久,骨伤久,肉伤久,肌伤久。”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详细记载了许多少劳动养生的具体做法。如搓脸、搓腹、搓耳、搓牙、搓鼓、搓腰等。在按摩;老子的导法,华佗五禽戏的导法;理气法,胎息法等。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小劳动养生”体系,对后世的运动养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思邈总结出的“小劳动养生法”,让无数后人受益,这个方法也让孙思邈本人受益。据《唐书》记载,孙思邈年近百岁时仍“耳聪目明”,孙思邈本人也成为古代最年长的名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