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烦恼?让思维导图帮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他创造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全球数十年的思维工具,因此也被世人称为“世界大脑先生”。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地图,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发散思维。经常被微软、甲骨文、迪士尼、通用电气、高盛等世界500强企业用于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组织和学习创新能力。
我们普通人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此强大的思维导图吗?安岛若松美雪的日常生活思维导图告诉你,一点问题都没有!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用大量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了思维导图的作用,最后着重阐述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七大法则”。
作者安岛若松美雪是日本Re Prism株式会社的法人代表。自从她创建了这家公司,她已经在一家公立托儿所当了20年的护士。在接受了博赞老师的培训师的指导后,多年的护士经验告诉她,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在职场上!因此,她开设了各种思维导图亲子教程,希望除了专业人士,家庭主妇和孩子也能在快乐学习中掌握这个有用的思维工具。
然后,我总结了书中我认为比较有用的几点。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思维导图。
加州大学的一位神经科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大脑储存信息方式的研究。他先从英语中挑选出最常用的1705个名词和动词,每个单词做一个幻灯片。然后,他让四名志愿者观看幻灯片,并用大脑扫描仪记录他们的大脑反应。
这台扫描仪的分辨率很高,在显示每一张幻灯片时,它都能分辨出此时大脑活动发生在哪些神经元簇上。比如蝴蝶和狗的活跃神经元簇不同,所以不会混淆。
1705张幻灯片呈现后,志愿者大脑中这些物体和动作的分布“地图”就出来了。这个大脑“地图”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比如狗和鱼,它们对应的存储区域非常接近。这说明大脑对两者进行了分类,因为两者都是动物。这证实了大脑将信息分门别类储存的想法。
而我们随意画的思维导图和线条也是自然分类的,信息排列有序,杂而不乱。这不就是上面实验做出的大脑信息分布“地图”吗?所以,思维导图反映了大脑的真实状态,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的“本质”。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思维方式完全相同。如果你看到同样的两张思维导图,那一定是同一个人画的。所以,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隐约感知到一个人的“风格”和“本质”,这比寒暄或者只看外表更准确。
第二,思维导图是亲子沟通的终极武器。
曾经有一项针对2087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73%的中小学生表示,最想说心里话的人是自己的父母,而这一比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中,57.54%的中学生和42.89%的小学生更喜欢“和同学、好朋友聊聊天”。
很多家长都很苦恼孩子没有向自己敞开心扉,家长和孩子往往无话可说。其实孩子是否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安岛若松美雪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提出,思维导图是改善亲子沟通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对于幼儿来说,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当他们看到父母画思维导图时,他们可能会认为“爸爸妈妈在画画。”平时也是迫不及待的接受父母的邀请,一起画思维导图。父母和孩子之间做同样的事情有利于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帮助父母理解孩子:“哦,原来她/他是这么想的。”
借助思维导图了解我们的孩子,把他们当大人看待。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会越来越顺畅。
三、不会画画?没关系。
该书提出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
纸张-寻找手感好的纸张
中心形象——不需要漂亮的“画”
色彩——简而言之,就是丰富多彩!
性感曲线是最好的
语言-给每一章一个标题。
分等级——没有必要刻意去做
tef cas-试验、事件、反馈、检查、调整和成功。
很多读者会担心“我画画基础不好,画不出那些好看的思维导图。”所以,对思维导图望而却步是一种遗憾。
规则2的“中心意象”不是“中心画面”,也不要求画面很美。如果这真的让你无法尝试,那么你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第一,用文字代替。但是,尽量把单词和颜色、图案搭配起来。
第二,参照实物画。手表、手机等。会的。
第三,收集图片集。平时可以收集一些比较简单的,用粗一点的笔就能勾勒出线条的插画。
日常生活中总有很多琐碎的烦恼,一不小心就会惹上麻烦。当面对这些烦恼的时候,你会烦躁、抑郁吗?看看若松美雪·安岛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看看她是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理清复杂的思绪,激发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的。最后,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画笔,试着画一张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