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没有选择北伐,而是休息,蜀国会灭亡吗?

蜀汉是中国最弱的国家之一。它的国家位于四川和四川。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发达,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只有成都平原能够进行足够的农业生产,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都不高。此外,也是因为地理原因,蜀汉的人口是三个国家中最少的。自然,蜀汉在人才和军队方面落后于曹魏和孙吴。?

那么,在自身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诸葛亮居然连年北伐,这不能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诸葛亮不去北伐,安心整顿内政,蜀汉的前途真的会一片光明吗?要解决这个问答,首先要搞清楚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一个有理想的政治家。他的理想是什么?恢复汉朝,还在故都?这当然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继续探索北方的一个原因。但既然是政治家,他的理想肯定不是第一。他优先考虑的自然是自己政权的利益。北伐有利可图吗?答案是没有。曹魏本身强大,蜀汉根本比不上;再加上川中地形崎岖,兵力投送和运输量都非常困难,花费也很大。冒这样的风险,北伐自然不可能成功。

但这是蜀汉政权生存的唯一途径。有一个词叫?以攻为守?,用白话来说,是吗?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诸葛亮连续北伐,就是为了让魏国在西南,也就是关中一代消耗,利用自己出众的军事能力给魏军几个下马威,让曹魏在这里保持防守态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曹魏对蜀汉的军事进攻。

一旦诸葛亮停止北伐,蜀汉就会进入与曹魏争产的局面。众所周知,中原地区在人口、耕地面积、土地肥力、灌溉系统完善程度、技术水平发展等方面都优于四川。一旦蜀汉和曹魏争产,曹魏的产量积累速度将是蜀汉的几何倍数。当曹魏积累到一定程度,蜀汉的实力已经无法抵抗,蜀汉只有死路一条。

诸葛亮一方面想让曹魏在蜀魏交界处保持军事上的守势,另一方面又想与之一战,使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稳定生产。要做到这一点,只能继续北伐。

所以诸葛亮北伐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知道,从关羽失去荆州的那一刻起,北定中原就成了一句空话,一个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一的梦想。但是他不想让蜀汉很快死去,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延续他的生命。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先帝深为汉贼不和,不偏心,就让大臣去请贼。有了始皇帝的知识,就可以衡量大臣们的才能,就可以知道大臣们可以伐贼,这样敌人就可以以弱胜强。如果不斩贼,王业会死。但是坐以待毙,到底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