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昼夜,寒暑平,麦迪逊健康提醒:秋分保健有4个注意事项。
外感邪气有六种——风、寒、暑、湿、燥火。秋分,首敌燥邪。如果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不难发现,到了秋分,很多体质较弱的人都会咳嗽,嗓子疼,声音嘶哑。这叫燥邪伤肺。针对秋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01多喝水,规律作息。
秋季气候干燥,津液容易缺乏。人会感到口渴,皮肤经常需要补水。所以这个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水分的摄入,也需要补充富含胶质和水分的水果,同时避免过度运动。
秋分保健要特别注意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仅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还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分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降低人的紧张感。当然,睡眠时间不能太长,因为你要早起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
食补:滋阴补肾润肺。
秋分饮食适合滋阴补肾,另外要多吃润肺的食物。在饮食上,可以将葱、蒜、辣椒、韭菜等辛辣食物与芝麻、甘蔗、蜂蜜、菠菜、银耳、鸭肉、梨、糯米等软性食物搭配食用。老年人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米粥养胃生津。
03药用补品:滋养体液
秋分的药用养料一般用于有基础疾病的人,如秋分咳嗽、肺炎或干燥的人。平时可服用人参、川贝、胖大海、核桃仁、麦冬、百合、沙参、党参、生地等滋补。,有助于强身健体,滋养津液。
秋分,天气转凉,秋老虎暴怒,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这时候就要坚持老祖宗留下的“春捂秋冻”的道理。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秋雨连绵,气温下降。这个时候要慢慢加衣服,不要盖,就是穿太多衣服,防止出汗着凉。但是不要用青春去吃好吃的,不要及时加衣服。
看似矛盾,其实是一个“度”的问题。所谓“春寒料峭,秋寒料峭”,就是我们身体的汗毛孔在秋季逐渐闭合。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有必要感受到一定的凉意和温度下降,有助于毛孔正常闭合。
所以,不能捂得紧紧的。如果我们盖的太多,身体的关节就关不紧,很容易生病,所以秋天就要冻。秋天也要微冻。如果太冻,冻了以后会感冒,得不偿失。
所以要及时添加衣服,只是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比如我们上夜班的时候,晚上下班有冷风吹出来。这个时候注意带一件外套,避寒避邪。
小麦医生提醒大家,春秋冰冻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我们体内的阴阳气血平衡,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秋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秋分,天黑得越来越早,夜长昼短。《黄帝内经》教导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晚起,以顺应大自然的秋收。秋收意味着全身收集太阳的精神,所以早上不要起得太早。太早起床容易使全身无力。睡一会儿有助于收集太阳的精神。这也符合《黄帝内经》提倡的“阴平阳为秘,神为治”的观点。要保证我们人体的阴阳平衡,还需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心态平和,使五脏得以安宁。
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枯萎。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敏感的人容易触景生情,感触很深,感到悲伤、压抑、颓废,尤其是空巢老人。对此,一定要注意精神调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情,切忌大悲大喜。平时建议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通过和家人朋友倾诉、爬山、散步、写作、绘画等形式,达到陶冶情操、调节情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