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的幕后故事

“高,真的高!”——41年前的这句电影台词,今天还在被人们模仿和引用。

“我胡汉三回来了!”——32年前的这句电影台词,也被现代人口口相传。

伴随着这两句台词,著名演员刘江在银幕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个个都是“坏蛋”,眼睛鼓鼓的,满脸的,让人“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好家伙,那是真正的表演。

刘江出生于辽宁辽阳,1925出生于哈尔滨一个贫困家庭。他6岁时,日本人进入东北。年轻人刘江目睹了鬼子骑着高头洋马在街上横冲直撞,打死人。死伤者恐惧绝望的表情,鬼子汉奸的无耻行径,从此牢牢印在刘江的记忆里。他经常告诉孩子们,“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拿起我的枪,把这些混蛋都打死。”

因为战争,年仅13岁的刘江不得不早早完成学业,去一家工厂当学徒。每天辛辛苦苦干十几个小时,挣的工资少得可怜,一不小心还得挨打挨骂。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江考上了邮局,从事邮政和汽车押运工作。在成功逃离工厂“魔窟”的同时,他可以赚更多的钱补贴家用。

当时刘江身边有一群热爱文艺的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江加入了哈尔滨北斗业余实验剧团1941。起初,他只是帮助设置,张贴海报和收集门票。渐渐地,大家看他勤奋聪明,开始在剧中给他找一些小角色。第一次上台的时候,刘江演的是一个朋克,几乎没有台词的一个小角色。但休息过后,走在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一句评论“好家伙,原来真的是那样”让他激动得彻夜难眠。若干年后,刘江回忆自己的艺术生涯,一直认为正是这段经历激发了他潜藏的艺术热情。

演坏人被枪毙的次数比陈强还多。

哈尔滨解放1946。看到身边的朋友纷纷参军,刘江感动了。他决定放弃邮局的工作,去参军。但他没想到,参军后,他加入了艺术团,拿起的“武器”竟然是“表演”,而在表演这条路上,他竟然走了一辈子。

他刚入伍的时候,正好赶上全军开始诉苦教育。刘江被选中扮演地主恶霸“黄世仁”是因为他合适的外表。不止一次,台下看表演的士兵气得举枪对着刘江扣动扳机。他幸运地逃脱了。事后,刘江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很开心。“他们的反应如此强烈,这只能表明我的行为像一个。这种事在陈强身上只发生过一次,但在我身上发生的次数太多了。”。

就这样,刘江在《子弹》里演了五年的“黄世仁”,让人们渐渐记住了他这个“坏蛋”。

1952年春,部队整编,作为文艺骨干的刘江被调到中南军艺术剧院,成为专职话剧演员。在武汉,刘江演了四年戏。在《谁在进攻》、《无名英雄》、《新导演到来之前》等名剧中,他成功地扮演了资本家、地主、敌方高级将领等角色。“坏人”的帽子越戴越大。

本来“不安分”的刘江也想过摘掉这顶帽子。毕竟在那个崇尚英雄的年代,大家都想在荧幕上留下光辉的形象。但他身高只有1.65米,体重80多斤,这让导演总是不自觉地把他放到“坏人”堆里。

如果改变不了,就接受现实吧。更何况,演反派如果能让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也是成功的!刘江开始认真研究怎么演坏人。他把自己看到的各种坏人都记录下来,整理成很多笔记,同时摘录了自己在各种书上看过的坏人的描述。在塑造反派的时候,这些研究成果都倾注其中。

演坏人有个绝妙的主意。

电影《虎胆龙威》是刘江的银幕处女作。他又演了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土匪。

虽然只有一句台词,但刘江还是精心准备了。拍摄当天,刘江先是背对镜头撒尿,哆嗦两下,穿上裤子,转身。他愣了一下,猛地说:“你他妈别乱跑,老头,小心撞死你的脑袋!”48小时后,大家一起看完电影,看到刘江颤抖两下的时候,哄堂大笑:“这小子演的真像!”

严继洲导演从此认定刘江适合演反派角色,甚至说“我不让他演的地方他都演了,他想得很具体很细致。”

1965年,导演任旭东为电影《地道战》挑选演员。很多人不愿意去触碰“唐司令”这个敌人、傀儡、汉奸的角色,但刘江欣然接受:“唐司令是为了荣誉和耻辱的汉奸,有奶就是娘,所以我把他设计成了狗,日本人养的哈巴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恶心。”

为了凸显“唐司令”的身份,刘江偷偷做了一副假牙。排练的时候,他戴上假牙去见导演,吓了任旭东一跳:“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刘强听后嘿嘿一笑,把他的假牙拿了出来,戴了回去。任旭东惊呆了,然后激动地拍拍刘江的肩膀,连连称赞:“对,就是这样。好!”

“直到现在,我走在路上,总会有人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对我竖起大拇指,学着我过去的动作,冒出这么一句‘高,真高’。”说到这里,坐在沙发上的刘江开心的合不拢嘴。

经历了两次癌症,我已经看淡了生死。

刘江爱酒。“我过去常行军。当我累了的时候,我想喝点酒。一口喝下去,全身舒服,打嗝也香。真过瘾!”但酒带来的不仅仅是享受,还有疾病。

65438到0995,刘江被确诊为管状腺胃癌,在医院住了一个半月。“那时候经常有人上门找我练气功,或者给我推荐‘神药’之类的东西。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想到这,刘江不禁笑了。“我相信手术。”手术后,他的心脏、血压、血糖都正常,脂肪肝也没了。

好吧,伤疤忘了疼。有一次,刘江和一个几年不见的老朋友聚在一起,喝白酒,喝啤酒。第二天早上大小便失禁。去医院的时候发现自己得了前列腺癌。幸运的是,这又是一次侥幸的经历。

身患两种癌症,刘江把生死看得很轻。他说,“只有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人才能活得自由快乐”。

刘江1988退役后,也定期拍过几部片子。如今,他不再轻松拍戏,而是把“修身养性”作为自己现阶段最大的“事业”。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每天在住处附近骑行。为了弥补少喝酒带来的“精神损失”,他还和年轻的伙伴们聚在一起,成立了“言语治疗协会”,通过交谈互相交流健康经验和健康小窍门。

“那你会再拍一部电影吗?”“基本上不接,身体不允许。但如果书特别好,就是主旋律,能反映生活。累到吐血我也要做!”对于电影,年过八旬的刘江依然保持着真诚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