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常见的50种反应及处理措施(推荐收藏)!

没有艾灸后反应的意义和对策

1,水泡

为避免感染,对体内湿冷较重的小水疱可继续艾灸,对消毒后的大水疱、穿刺、挤压可继续艾灸,以控制艾灸量和火力。

2.红色皮疹

如果体内风、湿、寒较重,挂灸会减弱,可加灸曲池、大岭,期间可刺血或拔罐。

3.渴

虚实继续施灸,灸前喝一杯热水,多灸腿。

4.症状加重了

如果身体虚弱,正气虚弱,继续艾灸,局部刮痧,刺络放血。

5.重返病榻

善恶决战,加强营养,续灸,扶正祛邪。

6.生气

说明体质偏热或艾灸量较大,不合理的配穴与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下焦穴相结合,将火引回原位,控制艾灸量和次数。

7.口干

上焦有虚火加灸曲池、合谷、太溪、赵海,可清虚降火。

8.不安的

如果体内有虚火,应继续艾灸,多灸腿部,少灸上焦部位,适当刮痧拔罐。

9.热的

经络淤血不通,热不能透。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压时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者平时不舒服疼痛的部位。灸前按摩,疏通经络,灸前开穴。

10,痒

体内的风邪可以通过挂灸减弱,可以用手揉,还可以加灸曲池、百冲穴。

11,不热

说明体内寒气较重,体内寒热抵消,感受不到热;也有可能是由于近期疲劳、气血虚弱或经络不通,应适当增加艾灸量,控制火力。

12,艾灸后皮肤出现红白斑点

如果经络不通,继续艾灸,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13,头晕,头胀

下焦经络不通,艾灸补充的气血全部流向大脑。另外,脑部经络不通,导致头晕头痛。头部和手臂适当刮擦按摩;要逐渐施灸,可加大椎、合谷、太冲。

14,全身无力或酸痛增加

痛风,月子风,体内风湿继续艾灸,症状会慢慢消失。

15,全身无力

掌握艾灸的量和火力,针对体虚或其他疾病,注意饮食,加强锻炼。

16,重型车身

续灸行气活血通络。

17,气短或不畅,情绪不稳定,头重

对心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液粘稠的患者,应适度艾灸,并请医生治疗。

18,想睡觉

经络疏通后,需要更多的气血来滋养。如果气血不足,大脑缺氧,会导致嗜睡,食疗,气血,艾灸继续。

19,酸痛,乏力,嗜睡,气血受阻或不足。

食疗补气血,继续艾灸,不要熬夜,适当运动。

20、流涕、肺寒、正气虚弱、免疫力差

艾灸舒菲和项英

21,红润有光泽,肌肤饱满润泽。

经络开始畅通,气血滋养皮肤继续艾灸。

22、斑点淡化,痘痘消失,毒素排出体外,身体机能恢复。

继续艾灸

23、左热右凉

血瘀或血虚在右侧疏通时要加强。

24、右热左凉

虚或气滞血瘀者,左侧疏通时应加强。

25.冷热

阴阳失调(晚上不睡,白天想睡),继续艾灸,加艾灸谷。

26.上半身热还是只是下半身热。

对不热的那一半和经络不通的那一半增加艾灸量。

27.如果局部皮肤寒冷,相应的经络被堵塞,杨灿达不到,相应的内脏功能就会下降。

继续艾灸,加强锻炼。

28.天气越来越冷了。

体内经气充足,驱寒出体外,增加艾灸量。

29、黏汗重湿,脾虚

续灸,加灸脾虚、阴陵泉。

30、冷汗

寒性重,阳虚者,续灸,命门加灸。

31,腹部或下背部出油

如果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毒素过多,可以继续艾灸,期间也可以拔罐。

32.疼痛

体内经络之气被激发,与病灶之邪对抗时的反应继续是艾灸,疏通相关经络。

33.腹泻

体内有寒湿。艾灸后,阳气增强。在体内运行时,胃肠功能开始恢复,肠道蠕动增强,邪气转开,排出体外后继续艾灸。当内脏中的浊气排出体外时,症状就会消失。

34、肾脏有酸胀感(腰酸腰冷),尿量增多。

如果肾功能差,肾气不足,继续艾灸,多喝水,注意饮食。

35、脐黄水

有妇科或胃肠炎症

继续艾灸,多喝水,不吃辛辣食物,时刻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

36.羊膜下水泡

有妇科病或肠冷的人,继续用脐周一圈硬皮艾灸,多喝水,不吃辛辣食物,时刻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

37、肚脐上起水泡,而且有红点伴有妇科或胃肠炎症。

继续艾灸,多喝水,不吃辛辣食物,每天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这个部位的清洁干燥,加强锻炼。

38.排尿增多

将体内毒素和寒邪排出体外,继续艾灸。可加肾俞、膀胱经,促进排毒。

39.生病

自身慢性病,正气充足后,正邪之争会有专业艾灸老师指导配穴施灸。

40.月经异常

在调理的过程中,也会消耗一些体液。如果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幻觉会适当减少。艾灸前后会加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会减轻。

41,月经早或晚

气虚、血热、精神紧张、精神压力继续艾灸,慢慢就会正常。

42.异常白带

寒邪循经而行,经络在殷琦周围。杨琪增强后,阴邪被驱逐。在正邪斗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如果白带异常,继续艾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多喝水,尽量吃清淡食物。

43、百会、鱼骨穴、掌、涌泉凉风

如果体内有瘀血和寒气,继续艾灸。

44.百会带热风

虚火旺于上焦,灸之甚少,灸之以腧穴、下焦养阴为主。

45,大鱼际热风。

肺有热以疏通手太阴肺经,灸或经下焦灸涌泉穴为主。

46、棕榈热风

心肺火上病灶少灸或不灸,反应好转后灸正常。

47、三阴交凉风

可能有妇科穴位有艾灸。

48.关节很酷

关节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继续艾灸,逐渐增加艾灸量。

49、膝盖热风

胃火旺盛加艾灸缓解内庭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50、涌泉热风

肾阴虚继续施灸,太溪、赵海加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