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是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要,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主要分为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三大区域。
一是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指水源涵养区,如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蓄洪等。城市发展需要安全健康的水源,这是经济社会生态保护安全线,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二是生态脆弱或敏感地区的保护红线。即主要生态屏障红线可以为城市和城市群提供生态屏障。这条红线的设立,可以减少外界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和风险。广东韶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红线。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红线,它为受保护物种提供了最小的生存面积。红线是底线,如果重新开发会危及人口安全,非常紧急。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意义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只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才能构建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有机衔接,确保环境质量不退化、逐步改善,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引导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