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症状和治疗

常见症状:关节疼痛、第一跖骨关节肿胀、白细胞增多、高尿酸血症、乏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

1.一般治疗:低纯度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喝水,一天喝2000ml以上。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寒湿、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的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一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伴随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缓解疼痛72小时后再恢复活动。尽快治疗,防止愈合时间延长。以下药物应早期足量使用,起效后逐渐停药。急性发作期不要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无需停药,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的症状,是一线药物。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常见的不良反应都是胃肠道症状。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禁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胃肠道反应较少,但应注意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2)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很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还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伤、过敏和神经毒性。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应减少肾功能不全。(3)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对于单个关节或少数关节急性发作,从关节腔抽出液体,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反应是可行的,但应排除感染。对于多关节或严重急性发作,可口服、肌注、静脉注射小、中剂量糖皮质激素。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弹”,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

3.间歇期和慢性期: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使用降尿酸药物的适应症包括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影像学改变、尿酸性肾结石等。治疗目标是使血清尿酸< 6 mg/dl,从而减少或消除沉积在体内的尿酸单钠盐晶体。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应在急性发作终止后至少2周从小剂量逐渐增加。根据降低尿酸的目标水平,在几个月内调整最低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只有当单药疗效不佳,血尿酸明显升高,并形成大量痛风石时,两种尿酸才能合用。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至少1个月,防止急性关节炎复发。如果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酸排泄量小于3.75 mmol,可选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而如果肾功能下降或24小时尿酸排泄量大于3.75 mmol,则应选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5]。(1)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尿酸排泄药物者。(2)乌尿酸排泄促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来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不适用于24小时尿酸排泄量> > 3.57mmol或有尿酸结石的患者,或慢性尿酸性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用药期间,尤其是开始用药后的几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①丙磺舒;②苯并恶唑酮;③苯溴马隆。(3)降尿酸新药国外一些降尿酸新药已经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临床观察。(4)碱性药物尿中尿酸以游离尿酸和尿酸盐两种形式存在。尿酸作为一种弱有机酸,在碱性环境下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有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对肾脏的损害。痛风患者的尿液pH值往往低于健康人,因此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尤其是在开始服用排尿酸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尿液pH值,使其保持在6.5左右。同时,保持尿量是防治痛风相关肾脏疾病的必要措施。

4.肾脏病变的治疗痛风相关的肾脏病变是降尿酸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应使用别嘌呤醇,并碱化尿液,保持尿量。慢性尿酸性肾病如需利尿,应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噻嗪类利尿剂和呋塞米,其他治疗同慢性肾炎。对于尿酸性泌尿系结石,经合理的降尿酸治疗后,大部分可自行溶解或排出,体积较大者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腔镜碎石或开放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尿酸性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尿酸。除别嘌呤醇外,还可使用尿酸酶,其他治疗同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