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建设调研报告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多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文化旅游建设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为振兴旅游产业,深化我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充分发挥产业的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CPPCC年度工作计划,2014年9月,CPPCC组织部分CPPCC常委及相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赴岩寺、西溪南、千口、呈坎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文化、旅游等领域会议。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八次座谈会,他们到XXX学习。通过调研,充分了解XX区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和当前旅游业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建区以来,XX区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物资源得到初步利用,旅游业取得显著发展。
(一)文物资源丰富。
XX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单位面积比例居全省前列。XX区古民居以品位高、数量多、分布广而被业内人士广为称道。其中,“一村二国”历史文化保护区呈坎村有21处国家级保护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保护”村落;汤磨村以水口、水街、小资湖、古银杏树为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誉为水口经典村。此外,西溪南、灵山、洪坑、书院等14古村落也独具特色。此外,岩寺内还有中科院命名的“桐梓山”、“岩寺皖南龙”,还有元代小岩古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明清各个时期的古民居和遗址1100多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
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艺、唐末××水口文化分别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推出了舞蹈和声、刘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岩寺上九庙会、流传于世的烂肚宝故事、千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因风格各异而闻名。
XXX由历史名人可如银河。
(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涌现出曹玉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和银奖,显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等传统工艺不断被挖掘,部分已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大量的古宅、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XX区的旅游项目品味很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泊丰乐湖,以及前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罗祠、新四军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而且他们有“××文物游”和“名山大川”
(6)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
Xx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被誉为“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和自然相融,就像山水画一样,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建工业区、开强势区、稳农业区、展民营区、活旅游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发展旅游业放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千口明清园、呈坎古村、唐墨、西溪等项目相继启动。XX区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惠州旅游人数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加,为今后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些问题和不足将直接制约我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目前,一些部门还没有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把握不够,信心不足。他们认为旅游税少,见效慢,“富人区不是富人区”无法形成支柱产业。一些部门把发展旅游业当作旅游部门的事,没有把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范围最广,无疑是未来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
(二)旅游产业发展专业规划不到位
(三)文化旅游品牌的建立不到位
多年来,对XX历史文化积淀与特色多样的现代文化融合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调查、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乏统一的品牌。这直接影响到我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和营销。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的品牌并不清晰,景区的品牌定位一直在不断变化,不仅在挖掘和提炼中迷失,在有效和规范的运用中也迷失。
(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目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旅游主管部门不适应大行业要求的管理职能。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管理多,服务少。旅游行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涉及文化、城建、规划、宣传、国土、交通、农林、水利、宗教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在目前的体制下,还是很难完成这种有效的协调。另一方面,我区旅游项目发展总体来说,投资力度不大,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或多或少存在优先公共资源、速度慢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改进和创新现有的管理体制。
(E)主要旅游产品制作不精良。
我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以观光产品为主,但小、散、稀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缺乏吸引人的亮点。经营景区的公司综合实力很弱,投资少,建设慢,开发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龙头产品,难以形成龙头旅游产品或精品。整体来看,景点比较分散,“满天星斗,不见月亮”,没有文化旅游产业龙头。因此,必须整合和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将区域内的重点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旅游业的精品。
(六)旅游宣传不到位。
现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出,品牌包装和推广是重点。我区旅游宣传力度不足,旅游推广范围有限,在媒体上的宣传无法持续,无法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导致景区知名度不高,仍然“养在一个内室里,没有人认识她”,使得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游客知名度不足。同时,宣传推广不足,推广方式单一,创新不足。各个景区和旅行社的碎片化情况普遍存在,没有整体宣传的趋势。此外,一些景区没有深度挖掘和包装,导致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到位。
目前我区大交通环境优势已经形成,但景区道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比如千口-唐模-书院-灵山-呈坎的环形旅游线路,导致部分路段大客车难以进入。就整个区域而言,“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不够成熟,配套设施不足以满足游客需求。重要交通入口(特别是汤和黄岩寺出口)没有大型旅游广告牌。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酒店少,档次低,容量小,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特别是娱乐场所和旅游购物中心没有得到适当的配置,导致一些游客无法进入或短时间停留在该地区。这些方面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八)徽州文化没有完全融入旅游产品。
我区虽有三大地域文化,但风景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基本上文化和旅游是两张皮,文化没有真正融入到旅游产品中,无法形成合力,也没有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在调查中还发现,近年来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缺乏资金支持,难以进入市场。文物修复、保护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充分挖掘、整理和介绍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严重缺乏,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制约。由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在旅游中运用程度不高,多姿多彩的文化和民俗风情没有得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和饮食文化挖掘和包装不够,旅游景点(点)的文化注入性较差。美丽的自然风光精致而不灵气,没有文化内涵和深厚魅力,无形中缩小了我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空间。
(九)文化旅游商品深度开发不到位。
一些旅游部门只重视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营不力。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形象的×××旅游商品和工艺品的知名度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和开发。Xx当地的传统名优土特产,如贡菊、灵山贡米、地瓜干、酒醅、灵山竹编等,没有与旅游合作大规模开发。旅游商品街的建设几乎是空白,缺乏具有特色产品的指定商店,直接影响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导致旅游业效率低下。
(10)旅游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不到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从我区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低,酒店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旅游规划管理人才缺乏等。旅游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妥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导游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简单生硬,傲慢自大的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我区旅游业的后续发展。
三、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充分发挥我区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对于提升综合实力,构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我们建议:
(一)依法保护和珍惜文化旅游资源。
第一,要全面普查,摸清家庭背景。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便于全区文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建议将全区文物管理处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对全区徽州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和历史遗存)进行一次清理和普查,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做到知根知底。
二是实施抢救性保护维护。对急需保护又有能力做到的,要及时救助;对于暂时还困难的,要争取一下,尽快编制项目,进行维修,不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流失。
三是尽快公布一批“区保”。根据文物性质,选择若干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公布。既便于逐级上报,又便于依法保护现有文物,减少损失。
四是依法加强古村落整体保护。Xx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坚决制止与古村落环境风貌不符、不协调的建筑出现,确保古村落魅力。将呈坎、西溪南、千口、塘模、红坑、书院、灵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制定保护规划,划定保护区,重点实施和监督。对于条件暂时不成熟的地方,最好不要慢慢开发,也不要乱开发,以免造成破坏,留下后患和遗憾。要加快水资源管理和原生态环境保护,保持古村落历史风貌。即使是历史上的一片废墟,一处遗址,也应该在今天留下带有时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五是保护古遗址。保护好罗田“岩寺皖南龙”和岩寺“桐梓山遗址”,划定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展示我区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加强研究,提高文化旅游的内涵
旅游是文化的形式和本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XX区作为古XXX的一部分,是目前唯一保留“一个”XXX域名的地方。显然,我们对XX区的回族文化、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研究不能落后,这是责任。建议尽快成立徽州文化研究机构,选派专业和业余骨干人员组成专门团队,对各类景点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宣传、策划、包装,树立品牌、内涵和推广口号,编写资料书籍和宣传手册。
(三)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品牌决定了产品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决定了推广能否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是无价的。
首先是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文化要突出个性,尤其是旅游。Xx区为居住区,人口65438+万。无论其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整体形象,都要突出个性。越有个性,就越有魅力。Xx区是山水之乡,茶竹之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徽墨之乡,名人之乡。我区整体形象定位应该是精致、优美、典雅、生态、徽。口号可以是:××区是文物之海,古建筑画廊,水墨画画廊,休闲胜地。具体宣传也可以是:XX区有古村落、古祠堂、古桥、宝塔、古牌楼、古宅、古树群、名人群。
(四)加强规划,搞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黄山市XXX区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4)已经制定,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还应补充、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规划、旅游建设规划、文化产业规划和景区建设规划。规划的制定要科学,要有资质的单位编制,要有专家论证,防止简单化和短期行为;计划的实施要持续、认真,不能随意更改。规划不仅仅是看,更重要的是按照规划去实施。要下决心保护和整治好所有景区和核心保护区周边的原生态环境,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不能随意拆建。建筑是形式,文化是灵魂,环境是基础,这应该是我们应有的建筑理念。
景区要有综合发展意识,不能在景区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生态、环境、服务、标牌、广告牌、停车场、公共厕所、宾馆、酒店、旅游购物、娱乐场所、邮政通信、交通道路、美化、照明等配套设施应当科学设置。也要不顾条件一哄而上开发景点。我们应该注意防止兴奋开始。过一段时间要成熟,包装,开发,推出一个。近期我区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呈坎、千口、唐模、新四军第四部旧址、丰乐湖、西溪南的开发,打造精品;书院、灵山、巴尔、洪坑等要尽快做好规划,先保护好文物古迹、建筑和生态环境,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条件的商家进行开发。各村、各景区要认真研究探索文化资源的表现手段,明确其功能,尽量避免雷同,保持冷静的头脑,精心规划开发,循序渐进。
(5)突破瓶颈,加快服务设施建设。
一是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延伸产业链。随着我区交通环境的改善和自驾游的急剧增加,景区沿线必要的交通和旅游标志、景点广告牌、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应加快完善。要加快重点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如呈坎、唐模的乡村酒店,丰乐湖的假日酒店,龙山山庄等。要尽快启动冯丹白鹭的自驾游营地和五星级酒店项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区位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四星级以上宾馆、洗浴中心、茶楼建设。
二是突出XX地方民俗特色,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开发。要突出发展XX民间工艺品,瞄准市场,提升包装,使XX木雕、石雕、竹刻、徽墨、竹编等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部分景区可采用“前店后店”的产销模式,集浏览观赏、参与劳动、商品销售于一体,既能丰富浏览内容,又能诱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加大名特产品的开发和包装,直接进入购物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
(六)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文化旅游。
XX区的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推广上往往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整体整合、包装、推广较少,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是要下决心整合资源,整合路线,做好宣传推广。二要做好详细的整体规划,排好线,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是加强区域内景区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大方方地实施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是加强与歙县、绩溪、黄山等区县的联盟,形成东部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宣传,提高XX区的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
同时,在线路整合方面,围绕“古色古香、绿意红”板块,精心完成了已运行多年的“××文物古迹游”、“古×××名山美水游”、“×××乡村休闲养生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线路。但重要的是丰富内容,增加内涵,吸引游客的兴趣,延长逗留时间。
(7)结合文化旅游,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首先,要提升文化旅游景区的徽文化内涵。要鼓励区内外从事和热爱徽州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出精品,把徽州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要做好旅游景点的包装设计,提升徽文化的内涵,让游客更多地感受和体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文化旅游景点的导游词应突出徽州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根据各地景点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民间故事,写出既有趣味性、故事性,又有真实性、知识性的导游词,做到雅俗共赏。
第二,要丰富旅游内容。要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丰富文化内容,增加互动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Xx文化和古建筑本身就给人一种沉闷和压抑的感觉,所以要合理安排丰富多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如民俗、民风、茶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养生保健等,保证游客参与,动静结合,留人留客。我们应该通过写作促进旅行,通过写作促进生活。在旅游项目中加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真正实现从“观光”到“体验”再到“旅居”的升级。
(八)培养人才,提高文化旅游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的技能培训和徽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和徽文化宣传传播水平。
二是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院校的合作,在我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区职教中心要开展定向培养,开设文化旅游专业课,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三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旅游发展。
(九)创新机制,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体系。
一是采取与产业投资相同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资本运营为纽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方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资文化旅游产业。
第三,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作为财产所有者的利益,把农村公共资源作为本村的集体利益,鼓励农民参与旅游活动,形成大旅游的氛围和格局。
(十)加强领导,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全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可成立旅游经济工作委员会,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全区工作合力。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区政府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安排一定的财力用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用于全区旅游的整体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人才培养。对群众社区文化和各类业余文艺组织,应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业务指导。
第三,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形成大文化、大旅游的氛围,形成自上而下干部群众参与支持的格局。要建图书馆、文化馆,开徽文化、名人展览馆。要组织力量编写简明的XX文化地方教材,让全区中小学生和人民了解我区丰富的文化背景,进行热爱祖国、热爱XX的教育。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我区作为古××域名的唯一传承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区的文化旅游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XX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