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如何针灸减肥(转载)
初级会员东施,第一次和武术洞接触济南神奇的东施洞,就被他独特有效的魅力深深打动。回来半个多月了,结合对五输穴的一些简单认识,完善了之前的减肥治疗方案,现在已经有效果了。我会把自己的理论想法发出来,和大家一起研究完善,希望各位前辈在国粹——针灸之旅中共同进步。我来说说减肥1:阳化气阴塑形。肥胖首先是形满,形满则阴满,表现为阴阳失衡。那么减肥就是调整阴阳平衡,让阴阳皆秘。2.常见的肥胖者,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说明气不足以动,是气虚的表现。另外,胖人更怕冷湿。喜欢夏天出汗,很苦恼。3.男性最常见的肥胖是啤酒肚。顾名思义,这种肚子多是喝啤酒形成的,啤酒是一种有钱的东西。综上,减肥要分三步走。第一,要减气。对于肚子鼓鼓的人来说,这个鼓鼓的地方就是最胖的地方,肚子就是肚子。这就是治胃的问题。首先,凸出意味着更多,意味着“年轻就要摆脱”。胃属土,属阳,但现在胖了,就是阴盛了,这是五行推动的,也就是五行“水取土”的乘法状态那么治疗就必须减水,而在体内,气和血是交织在一起的,也有一种说法是体内气与水相关,所以减水也是降气。如果减水的水多了,这水怎么治阴?人体中控制水的器官是肾和膀胱,肾与膀胱相连,肾属阴,膀胱属阳,所以要从膀胱经论治。膀胱经属水,水要充土克。我们都知道堵不如泻,所以我们取太阳膀胱经的地穴——放血,也就是强土排水,中间点是膀胱经的下关穴,负责脏腑疾病,选委可以拿下三个目标。刺血后加拔罐(必须是拔罐,火生)五分钟。刺血时要揉揉肚子,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散寒,利湿,补虚。补虚散寒利湿都容易想到一个著名的器官,就是脾,脾有主运化的功能,而这个运化包括两个方面: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所以健脾可以促进利尿。那么感冒怎么办?我觉得有必要明白,这个“寒”不是外寒,而是阳气内敛后的“阳虚寒”,所以治疗寒就会有“阴者得阳”、“强火之主消阴”之说。足以振奋杨。这里我在临床上使用的方法有一般针法和董氏怪穴刺血法。我觉得导演的刺血更好,表现在他更快更有效的使用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八通大针配合远端散针(个人认为目前入门比较好,气血充足,散针去血去阳更好更彻底)。血针过后,就是化妆的时候了。怎么弥补什么?首先,这个湿是怎么来的?湿度是由体内水液代谢异常引起的。为什么水液代谢不正常?水液代谢与体内这些脏腑有关:肺:肺负责宣降。生发剂的作用包括:将脾所传递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传递到全身,到达外面的皮毛,调节胃的开合,使代谢的津液转化为汗液,排出体外。降功能包括清除肺吸入的气,将津液从脾转移到肺,并巧妙地向下分散水谷,以消除肺和呼吸道中的异物。脾:脾主运化。运输包括水谷运输和水路运输。脾运化水是指水在体内的吸收、运输和分布都离不开脾。此外,食物和饮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大多属于液体物质。所谓运化水液的功能,就是吸收的水谷精气中多余的水分,可以及时转移到肺和肾,再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功能,转化为汗液和尿液。可见脾对于水液运化的重要。肾:肾主水,指肾的精气气化功能,对津液的分布和排泄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苏文逆调论》说:“肾以水脏,主津液。”正常情况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脾胃升降浊的功能也影响“小肠主津”的正常功能)、肺的播散和下降、肾的蒸腾和气化。三交的《苏文灵兰秘籍》说:“三焦者决渎,水道出。”作为经络,输送到全身;经过新陈代谢,体液变成汗液、尿液和气体,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支配着津液代谢的全过程;肺、脾等脏腑对津液的气化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从以上水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以看出,要想补虚散寒利湿,至少要有正常的肺、脾、肾功能。函数的本质是什么?功能属阳,故需求心,心为阴中之阳器,而心与小肠相通,为阳中之阳,故取小肠以醒阳。原穴可以调节各自脏腑的功能,小肠的原穴是腕骨穴。所以以腕穴为主,三焦经中的火穴为撑沟穴(火弦穴),太阴脾经中的络穴(络穴可通二经,发阳)为公孙穴,公孙穴也是八经的交汇点,能调理十二经的气血。所以公孙穴是臣,次主穴。打个比方像一块冰要融化。除了阳光照射,我觉得涨工资也不错。所以选择关元穴,阴脉之海的阳穴,加上艾灸,对温寒祛湿,补气助阳很有帮助,所以取关元穴为辅。我们来看看肉的属性。肉以脾为主。现在肉多了,说明脾不足以主宰肉。为什么?脾脏的功能差吗?当然有一些原因,但前面也有补充,所以不是主要原因。肉、水(包括水谷精微)。一般情况下,土壤是抗水性的,但是现在水多了,说明土壤受到水的威胁,水势太强了。水多了,就要排水。俗话说“其实泄子”,水是生木,所以要泄肝。肝脏,苏文五脏别论曰:“所谓五脏藏精而不泻,故饱而不饱。有六腑者,传化学物而不藏,故不能满。”脏腑不能泻,就要泻其五脏六腑,肝的表里都是胆,所以水强就要泻胆。也就是说,要想减掉肉,就必须拉肚子。怎么泻胆?我们先来看看胆囊的生理特点。胆为五脏六腑之首,也是齐衡之府。它与肝脏相连,附着在肝脏的短叶上。而且,肝和胆有表里经络的联系。《东医某宝》说:“肝中气有余,泄于胆,凝成精。”胆囊中的胆汁由肝脏的多余气体转化,其分布和排泄取决于肝脏的到达范围。所以,泻胆要配合疏肝。在疏肝方面,《东施奇穴》中的上三黄穴效果很好。当然,肝经原穴也可以作为“太冲”。(有这样的考虑,现在主要是减肥,不是疏肝。这个上三黄穴在肌肉发达的地方,针刺这里也有“以肉治肉”的效果。)原穴可以分配三焦,导致肾与肾之间的气机。一般来说,调肝宜选胆经“阳府”的子穴。这里我觉得应该有这个考虑:《脏腑经络病首证》一文中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先健脾”。所以要选阳陵泉穴,木经中的土穴,阳陵泉穴也是下关节穴,灵枢致病脏腑病形成:“合治五脏”。因此,阳陵泉穴在胆的传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阳陵泉穴是八会穴的筋会,还可以治疗相关组织和脏器的疾病。综合来看,阳陵泉穴的位置在小腿上,膝盖以下三寸,与“以肉治肉”理论不谋而合。总结一下:减肥首先要降气:委内放血拔罐,膝盖以下三阴经刺络。二是祛湿:腕骨、公孙、支沟、关元。三是减肉:上三皇、阳陵泉。(针骨针在董氏奇穴:许、傅、夏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