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年妇女的生活习惯
我最近去过几次香港。工作之余,我观察了香港居民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发现香港居民的很多饮食和生活习惯与刘太一的养生之道颇为契合。
事实上,香港并不是一个居住环境很好的地方,原因如下:
1,香港气候很闷热。早上八点出门,阳光刺眼,热浪袭人,但进了写字楼,有空调,很冷。
2.香港人口密度很高,铜锣湾人多到互相影响走路。住宅区很小。很多小区只有40多平米,100平米是千尺豪宅。这么多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舒适度很差。
3.香港是一个快节奏的商业城市。上班族午饭晚饭都在外面吃,几乎不能午休。他们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
但是,目前香港的平均寿命是世界第二,男性平均寿命是79岁。2岁,女性预期寿命85岁,仅次于世界第一的日本。
香港没有法定退休年龄。根据我和出租车司机的聊天,20年前,一般退休年龄是55岁。现在许多身体健康的人直到65岁才退休。根据立法会的新闻稿,雇主一般将雇员的退休年龄定为60岁。65岁以上的人可以领取“长者生果金”,在香港的意思是(生果金),每月约为1,000元。
我观察了几位香港居民的饮食习惯,并用太乙养生法进行了验证;
因为香港是寸土寸金,写字楼里不能有食堂(最多一楼有咖啡厅),公司绝对不会办员工食堂;许多香港人在茶餐厅吃午餐和晚餐。
1,食用牛筋
吃牛筋是养生的重要方式。在香港很多餐厅吃饭,都会有“牛筋面”,就是面条、米线、米线加4-6块牛筋(至少有两三张麻将牌那么大)。
当然,这里的牛筋不是牛筋,而是牛筋。好的茶餐厅会把牛腩和牛筋炖的很烂,牛筋入口即化,非常好吃。在中国大陆的那家餐厅(不管是小餐厅还是五星级酒店)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牛腩面
刘先生在书中说,癌症和牛筋是不可能治疗的。不过,香港居民通常会吃很多牛肉,这肯定是有益的。
2.吃肉
刘医生说,人需要吃肉来补充蛋白质,谁失去了他的新陈代谢。
香港的茶餐厅一般供应中餐和正餐,有米线、面、河粉。盖米饭,如咖喱、牛肉等;鱼丸、鱼卵;西餐
在上述食物中,肉类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米粉,河粉,面条,必须有肉。一般牛腩4-6块,牛筋或者其他肉已经占了小半碗了。鱼丸、鱼蛋是加工过的鱼;盖饭和西餐也有很多肉,尤其是西式牛排和猪排。牛排和猪排比成年男人的手掌还大。
3.吃果汁
刘先生在他的书中说,鲜榨果汁在海外或西方的餐馆中出售。
我看到香港确实有很多地方供应鲜榨果汁。从铜锣湾的一条小街或者新界某小区的4平米小店,到惠康超市的水果部,再到时代广场的IFC、City Super,都是卖鲜榨果汁的。这些地方都是一箱箱的水果,小店都是应客人要求现榨的。这些机器不大,但速度很快。惠康是三台大型商用榨汁机一条线,三个员工一边榨一边削水果;城市超级被压榨,放在小瓶里,放在冰箱里冷藏。
有一些像汇源这样的果汁,但绝不是果汁消费的主流。
4.使用公共筷子
刘先生说,在古代,中国使用公共筷子和勺子在吃饭前把食物放进他们的碗里。
在香港的茶餐厅不需要用公筷,因为每个人都吃自己的饭。
好一点的餐厅,有公筷公勺。普通客人用的白筷子,桌上一双黑筷子当公筷。食客很自然,习惯用公筷公勺。可惜作为一个外省人,经常忘记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