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秋季健康,关注收获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阳消阴消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要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六个小技巧:

根据中医避悲理论,秋天对应的器官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另一方面,肺气虚,身体的耐受力下降,也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的自我保健要安静舒适,不要悲观悲伤。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要主动化解,避免冷空气。同时也要尽量收敛,冷静,以适应秋天的平静气氛。

秋季咽液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口干等不适。玉轴道经中的“真液养真阴”就是教大家吞津液。具体方法是:舌头在口中搅动,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吞咽三次,有意识地送到腹部。

润肺秋季饮食强调滋阴润肺。“秋天干燥,要吃麻滋润,不能喝凉的。”也就是说,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制品等软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益胃生津;也可以煮生粥养阴润燥。此外,吃百合、秋梨也能润肺。

吃酸《苏文脏气法时间论》说“肺主秋”...肺收敛,吃酸急收之,补酸,泻之”。也就是说,酸味能收敛肺气,辛辣味能发散肺气,秋季不宜发散,所以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多吃酸味水果、蔬菜。

秋天来了,酷暑未尽,早晚温差大,天气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日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此时不宜马上增加衣服。秋季轻度寒冷的刺激,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天。当然,“秋冻”也要适度,因人而异。应该不会有寒意,老人小孩要注意保暖。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普遍食欲不振。立秋后,虽然天气炎热,但人们不再感到黏腻难受,就想吃点好东西来弥补入夏以来的亏空,于是有了“粘秋肥”的说法。铁球发头最常见的食物是炖肉。但是,一方面现代人普遍膳食热量高,另一方面很多人本身就超重。所以秋脂要适量贴,不宜吃太多,尤其是少吃肥甘。文/黄亚南(北京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