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阅读活动

买《庄子》这本书的时候,拿在手里简单看了一下。我最迫切想读的是庄子的《养生大师》。第一,养生之道是当下的时尚;第二,“巧手知牛”的故事也是高中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内容,我很喜欢,曾经烂熟于心。但当时我忍住了,没有马上看。

为了不影响学习或者因为一些突发的事情打断同修难得的机会,我会提前一两天学习,在这期间早早完成作业,以示对庄子学习的关心和重视。

按照一起读庄子的时间表,明天是养生大师的读书时间,有一种期待已久的“老朋友”将如期而至的喜悦感。一点兴奋,一点留恋,一点期待。不知道n多年前看的这篇文章,今天会给我带来什么感受?我期待,期待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深刻而难忘;期待生活中的灵动,永远的自然光。

2019.4.24(己亥3月20日)。那天,一大早,在食堂吃完早饭,我认真读了庄子的《养生大师》。其中,开篇第一段读了三遍,说“杜源认为经典可以养生,可以养一生,可以养亲人一辈子。”我感触良多。也感谢中医理论对喜欢养生的人的帮助。

十几年来,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医,并付诸实践。这其中,有很多我没想到的收获,真的让我收获满满。特别是在父亲晚年,一些医院专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用中医调理的方法减轻了父亲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有些方法让西医瞠目结舌,问我问题。这些年来,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亲戚,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都在闲聊中学到了一些小毛病,都会把我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大家。有很多反馈给我,疗效不错。他们都很感激我,所以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中医。去年我老公得了北京最严重的流感,医院人满为患。很多医院开设了24小时值班医生专场会诊。北京卫视也多次邀请中医专家做专题节目。情况发展的很快很严重,但是我们没有去医院,而是用中医治疗调理,老公恢复的很快。所以我很高兴有机会认识中医,体验中医,喜欢中医,热爱中医。

孔子在《论语·为政》第二十六章中说:“父母不知医疗,谓之不仁;做一个不懂医疗的孩子是不孝。”不知何故,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慈悲”和“孝道”。以前真的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庄子的“治者以为经书能保我,保我生,养我亲,长盛不衰”的理论。没错。我们知道,道教和中医关系密切,中医是道教思想精髓的一部分。

根据“道”的概念,人不必与自然作斗争。在浩瀚的宇宙中,自然是主宰。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人是如此的渺小,而在被我们破坏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中只要有一点点小动作,对人类都将是毁灭性的灾难。比如:海啸、地震、闪电、飓风等等。"遵循自然法则最终会成为永恒的法则."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也是我们对自然的责任。

回到庄子在《养生之道》中“以巧识牛”的故事。

我的主人向文解释了如何“解决牛”。这把我用了19年的刀依然锋利如新。这一切都来自于我对牛内部结构的透彻了解和对熟练技术的掌握。看完这个,我喜欢庄子精准的措辞和形象:“...手、肩、脚、膝、刀、男高音的触摸,桑林的舞蹈,是第一个经典的相遇。”

说到这里,我很自然地想起了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蔡的生动讲解。为了更形象的说明懂牛这个动作,蔡老师居然给我们做了一个懂牛的示范动作。手、脚、肩膀和膝盖是用来跳舞的。他个子很高,动作既生动又滑稽,引得学生大笑。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留下的印象。每当我说起我熟练驾驭奶牛的故事,蔡先生翩翩起舞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知道,今天的语文老师还会这样讲课,让学生记住。希望有,相信有,这是同学们的幸运!

写了这么多,再简单描述一下我最喜欢的中医养生方式,也是本章的重点:四季养生,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浩如烟海,无论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佛教的“静心、禅定、随缘、开悟”,还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我觉得都归结为自我调节、清心无染、顺应自然。最后,当我们达到“四时养生,天人合一”的境界时,就能完美地诠释生命,忘我,养命。

那么如何做到“四季养生,天人合一”?

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中,春季(通常指立春至谷雨的季节)生发,达肝气,养生重在养肝健脾。春季肝火旺盛,生气和不良情绪伤肝,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头痛头晕,这就是所谓“春气者,头百病”的原因。对于气血虚弱、痰湿脾虚体质的人来说,如果不注意保暖,在春季少阳胆汁上升时,容易感冒、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所以春季要盖好。在饮食上,有利于补淡,而且春季肝脏当季,适当吃辛辣温热的食物为宜,少吃寒凉黏腻的东西。辛甘可以帮助春阳,如葱、姜、韭菜、蒜苗等。

《黄帝内经·论四气调神》:“春三月,此谓辰生,天地生,万物荣,夜卧早起,大步庭中,缓行,以使生,生而不杀,予而不取,赏而不罚,养生之道。反而伤肝,而且夏天冷,长辈少。”早睡早起,适当运动是上策。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益气养心,清热祛湿。

夏季(从长夏到盛夏)是阳气最高的季节。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快,阳在外,阴在内,所以血液循环也是旺盛的,活跃在体表。因为此时多雨潮湿,湿热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病。尤其是肺脾两虚、痰湿脾虚的人,更容易中招。

夏季饮食,要注意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鲜桃、草莓、番茄、绿豆、黄瓜等。夏天脾胃脆弱,尤其是长夏。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如白扁豆、山药、莲子、糯米等。如果能适当配合中医,可以安全度过夏天。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夏三月,此谓繁秀,天地相通,万物华而不实,夜卧早起,百日不厌,使志不怒,使华英变美,使气发泄。如果你爱外面,这个夏天气应该是成长的方式。相反,它是可悲的,秋天是疟疾,很少有人得到它,而冬天至日病得很重。

秋季养生的原则是:养肺润燥,调理心脾。

秋季(立秋至初霜),气候由热转冷,空气中的水分减少,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常称为“秋燥”,如口干、尿少、大便干燥、鼻塞、咳嗽等症状。还有很多人由于鼻粘膜不适应冷空气的刺激,尤其是气阴两虚、肺燥津亏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咳嗽。秋季以燥为主气,应多饮滋阴润燥的汤,如梨、甘蔗、柚子、枇杷等润肺食物。秋天金黄,味道刺鼻。此时肺气充盈,不宜暴食辣味,以防肝气受损。

《黄帝内经·苏文·四气调灵》: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气紧急,气氛明朗,你早睡早起,与鸡同乐,让你平静心态,减缓秋天的惩罚,收敛精神,让秋天的空气平静,让你的肺变得清朗。这个秋天的空气应该是提高你收入的方法。如果逆着走,会伤肺,冬天会拉稀,藏民很少。

冬季养生的原则是:健脾补肾,藏精。

冬天(从立冬到严寒季节)是自然界万物封闭的季节。冬天,人的阳气藏在体内。所以冬季养生要以健脾补肾藏精为主。阳虚、肝肾阴虚者,冬季要谨防外邪扰乱体内阳气,患风寒感冒。冬天感冒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加重其他疾病,如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

冬季至日过后,殷琦开始消退,杨琪逐渐上升。这是进补的时候,无论是食疗还是药物治疗,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中医特别提到冬季进补,我强烈主张食补为上。一般来说,冬天吃米饭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补脾虚、强筋骨、调五脏的功效。除了大米粥,山药粥是补肾健脾的佳品。栗子粥对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或疼痛有明显效果;芝麻粥能起到益肠、补肺益气、益肾强筋的作用。

《黄帝内经·苏文四气调灵》: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和冰躺在地上,不打扰太阳。早卧晚起,必待太阳,使志隐,有私意,有则祛寒暖,不泄肌肤,使气急夺。这个冬气应该是养藏之道。反过来伤肾,春季痿软,生的人少。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总结出来的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古代中医提倡“治其未胎,治其衰,治其衰,治其衰,治其衰,防其复”的观念。主张四时养生,即人必须顺应自然,顺应节气,四时寒热舒适,和气生财,刚柔并济,阴阳和谐。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会离经叛道,作恶多端,就会长寿。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健康长寿,形神兼备,享受“幸福、米饭、白茶”的生活。

注:1,生日快乐:是指77岁,草书喜字好像是77。2、米寿:指88岁,草米二字形似88字。3、白首:指九十九岁,百言不及一横白。4、茶生活;意思是108岁,茶字上面20,下面88。两者相加得到10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