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艾灸养生
艾灸养生八穴
1.神阙穴灸
神阙(肚脐)属于任脉,又称肚脐。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脾和胃、固本培元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神阙穴可明显减轻炎症区坏死和细胞浸润的程度。隔盐灸正常小鼠神阙穴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后恢复到120小时。如果隔天继续艾灸,活动量的增加可以维持更长时间。
隔盐灸多用于神阙穴,还有一种保健灸法叫神阙灸脐,其中生五灵脂24克、生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来香(微炒)6克、木通9克、干葱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药物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加水调匀后放取药粉6克,用槐树皮切成圆形硬币状。把药粉盖在肚脐上。一年比一年强。艾灸一次可以换药粉。艾灸一个月可以用1次。艾灸适宜在中午进行,多用于体弱者,可增强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艾灸神阙穴还可以治疗病后腹泻、便血、便秘。据《窦彩灸法》:肠瘾导致长时间出血。这种饮食是凉的,对大肠有害。神阙穴灸300强。艾灸神阙穴对疲劳和病后人群有效,有利于防治腹泻、脐周腹痛、脱肛、中风、驼背、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和荨麻疹。
2.艾灸气海穴
气海是任脉,位于腹部中线,脐下1.5寸。艾灸和气海灸可以延年益寿,养生。据165岁的旧唐书记载,公刘80多岁,步履轻盈。当有人问他养生的时候,他说:我一开始没什么本事,但我从来没气过我的元气。?气海灸可促进毛发生长,滋养元气,滋养脉搏,补肾强身,缓解疲劳。据《窦彩灸法》记载:上行下效消疾,每日饮三至五升水,心肺热,食寒之物伤肺肾?春灸气海,秋灸三百强,津液生于口。?人们认为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日本的大田文志(日本现代针灸师)认为艾灸可以预防阑尾炎,可以用20 ~ 30年。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痛、便秘、腹泻、遗尿、遗精、阳痿、遗精、闭经、崩漏、白带、子宫脱垂、中风、腹胀、哮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艾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中线,脐下3寸。小肠是哪个穴位?提高一个洞?,足三阴经,任脉会,那里有生机。别名?丹田?。“难经?在《六十六难笔记》中,曹说:?证天者,人之本,灵之藏所,五气之根,太子之府。?中医认为,关元是真阳生精之所。艾灸关元穴,可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气血充盈,补肾强身,益气回阳,调理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可治寒积,男子疝气,梦遗淋证,女子聚集,产后带下。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穴可改变血流动力学,对心肌有正性肌力作用,从而使每搏指数(SI)和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稳步上升。艾灸关元穴还可以改变动脉血氧转运,提高氧的利用率,增加机体的代偿能力,防止缺氧的加重,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腹胀疼痛、脱肛、疝气、遗精、尿浊、早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恶露、不孕、中风无症、精疲力尽、减肥。
4.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在第7颈椎和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称百老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萎经的交汇处。朱阳之会?然后呢。阳脉之海?被称为。此穴具有解表、祛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安神、健脑、消除疲劳、强身健体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数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的作用。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后颈怕冷、乏力、头胀、用脑过度引起的头晕、落枕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也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艾灸大椎穴可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防治肺气肿、哮喘。
5.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于任脉,位于腹部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具有和胃、益气、燥湿、调中、降逆、止呕的作用。《阿经》载:脘腹胀满,脘腹胀痛,鼻臭食害,排便困难,故亦须服掌门。?再次加载:?伤了又担心积气,这是捧杯的主要原因。?玉龙歌说:?四肢、中脘、足三里黄疽无力。?实验观察发现艾灸老鼠?中宇?穴位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可增强胃的蠕动,立即打开幽门,使胃下缘略增,加深空肠的粘膜皱襞,增强肠蠕动。中院艾灸有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人的抵抗力,对胃脘痛、呕吐、厌食、吞酸等有较好的疗效。
6.艾灸体柱穴位
沈竹穴属于督脉,在颈后第三胸椎和第四胸椎之间。身柱具有调肺气、补虚、解毒、宁心的作用。
艾灸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柱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预防神经衰弱、失眠、头痛,防止疲劳,促进体力恢复。艾灸体柱对小儿消化不良、溢乳、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疾病有防治作用。此外,还可防治精神萎靡、夜哭、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呼吸系统肺炎。《健康一词》中有:儿童每月灸体柱和舒天可治愈。
7.艾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方3寸。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汇点,具有防治肝脾肾三脏疾病、健脾和胃祛湿、疏肝益肾、调经和血、控制生殖的作用。中医文献记载,三阴交可治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关节疼痛,体重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腹泻,排尿困难,疝气,多梦,脐下疼痛难忍,血漏,水月。《A-B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湿痹不能功,阴三当主。《外台秘笈》集:夫梦灸,足内踝灸,名三阴交二七庄。
现代医学认为,艾灸三阴交穴可防治夜尿症、排尿困难、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闭经崩漏、产后出血等。艾灸三阴交穴对失眠、神经衰弱、神经系统心悸、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脾胃虚弱、肠鸣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它位于小腿的前外侧部分,在小腿鼻子下方3英寸处,从胫骨前缘水平伸出一个手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穴,具有调理脾胃、补益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促进通气、向下导气、补虚强身的作用。《内经》载:五脏六腑之胀,取三里,三里,为胀主穴。?《外事要义》载:一般人三十岁以上,不灸三里,会使人气昏天黑地,所以会气三里。《医论》汤:要想安全,三里不做。《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艾灸,若有中风先兆?便宜又急,三里之外,三强?,?当春天在夏天时,夏天在秋天。艾灸适合所有人。往往两脚上(两脚)有灸疮更好。《渐江心身锻炼法》包含:无病长法。每个月都会灸足三里穴十天,活到200多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可调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改善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减少凝血,预防脑血管意外。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紊乱、厌食、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和胃溃疡、胃下垂、腹泻和便秘、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脑血管系统的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的感冒和肺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尿痛、遗精和早泄有疗效。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缓解疲劳,调节神经,有很强的延缓衰老作用,是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养生方法
1.艾灸足三里祛湿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约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艾灸可持续10-15分钟。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祛湿的效果很快就能看到。
2.灸丰隆穴祛湿
风龙穴位于外侧腿中点,肌肉凸起的地方。对于这一点,效果更好。每天艾灸15分钟,能有效健脾祛湿。
3.艾灸泻溪穴祛湿
谢溪穴位于脚背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此穴为全身化痰祛湿穴,对缓解下肢水肿有很好的效果。每天灸揭西穴15分钟,持续一段时间,可以很好的祛湿。
4.艾灸三元穴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属于保健穴。长期艾灸或艾灸关元穴,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天艾灸10-15分钟,可以帮助祛湿。
5、中脘穴灸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中线,脐上4寸处。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症状,有助于祛湿。
6、谷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面对收获?据说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艾灸合谷穴能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有升降浊、行气活血的作用,但不适合体质差的人给予强刺激,尤其是孕妇。
取穴:一手拇指第一关节正对另一手虎口边缘,拇指屈曲按压,指尖所指之处。
手法:艾灸距穴位3-5cm,至穴位温热微红,10次为一疗程。艾灸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日一次。
7、池灸祛湿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汇合处,也就是说脉气从四肢末端到达这里,是最宏大的,就像水流入大海一样。曲池穴具有祛风湿、调理气血、改善手、胸麻木、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的作用。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艾条灸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8、白点灸祛湿
脾经重要穴位。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这两条与消化密切相关的经络,分别在足大拇趾内端的白胤穴循环相交。
取穴:脚趾内侧,距脚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选择艾条的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里的艾条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普通艾条的艾条呈蓝色,看起来很粗糙。
2.闻一闻
优质的艾条味道温和,清香舒适,而普通的艾条气味刺鼻,非常难受。
3、艾灸感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暖的感觉慢慢渗透到皮肤里,更舒服;而可怜的艾条会有灼烧感和刺痛感。而且,好的艾条燃烧时间长。
4.不要选择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碳化时加入了化学粘合剂,失去了艾绒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