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孝道,什么是道德?
传统孝道观念的主要内容
抚养和尊重亲属
养育是子女对父母最基本的义务,这是基于感恩的观念。每个人都是父母生的,也是因为父母的细心呵护而长大的。这种生命创造和维持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感恩之心,即在父母年老后,应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之责。孟子曾提出不孝的五种情况,即“以四而懒,不顾父母之养,为不孝。“游戏好喝酒,不顾父母支持,也是不孝。好财万贯,私妻不顾父母赡养,三不孝。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被杀,四不孝。要勇敢,冒父母之险,不孝。”(《孟子·离娄二上》)五种不孝情形中,有三种是“不顾父母赡养”,这也可以从反面证明,赡养父母是作为儿子的基本义务。传统的孝道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尽赡养父母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一颗慈爱的心。孔子特别注重“敬亲”,把能不能爱父母看作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今日之孝,谓之可养。至于狗和马,都可以养;不敬,有何不可?”在传统的孝道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道。只有上升到对亲人的尊重
服从和训诫
对亲人的尊重,不仅表现在对父母长辈的态度上,还表现在礼貌的行为上,更深层次的,是服从父母长辈的意志,所以孝顺往往是一起用的。“孝者,畜也;顺道而不违人伦,谓之畜。”(《礼记》。祭祀制度”)这里的动物都很听话。“父,观其志;父亲没有,观察他的行动。三年不改父之道,是孝。”(《论语》。学》)顺就是听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愿行事,凡事以父母的标准为准。但认为只要是长辈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的,要求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服从,这显然是片面的。那么当父母长辈有过错的时候,孩子该怎么办呢?儒家伦理给出了答案,就是孩子要温和的劝诫。孔子主张“数谏父母”(《论语。立人),即委婉劝谏。孟子曾说:“过密而不怨,越疏...越疏越不孝。”(《孟子。向儿子道歉》)也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错误和违背道德的行为不抱怨、不规劝甚至盲目服从,就是不孝。
生一个男性继承人来传宗接代
传统的孝道观念认为,人结婚后一定要有孩子,有了儿孙就能稳定延续家族乃至整个宗族,让祖先得以祭祀。没有完成这个重任,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也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孟子说:“不孝有三种,最后一种最大。”(《孟子·离娄上》)孝三之章也说:“父母生不生无所谓。”即使父母骄奢淫逸,也不会有后代继续留在家里,让父母不满意。在古代,孝顺的儿子会感到无限的遗憾,为父母感到羞耻。可见传宗接代的观念在古代是一种报答和安慰父母的方式和情结。
丧亲和牺牲
孝道的基本含义是“父母好”,包括“事生”和“事死”两个层面。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延伸,表达了后人对已故长辈的尊敬和向往。“物死”是传统孝道观念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事死如事生,事死如事存,孝为重。”(中庸)意思是侍奉死者如侍奉生者,侍奉死者如侍奉生者,是孝道的最高表现。孟子说:“养生不足以成大事,死可以成大事。”(《孟子。滕文公》)“养也可能别扭;尊重也可能是尴尬;安可能也不好意思。”从上面可以看出,传统的孝道观念非常重视“死”。“死”就是古人所说的丧亲之痛。曾子把丧亲之孝概括为“慎终”谨小慎微是父母去世的丧葬行为,追求远近是父母去世后的仪式礼仪。可见子女表达孝心的形式是丧葬祭祀,意思是父母或长辈去世后要举行葬礼和祭祀。
做贡献给父母看。
孝为诸德之首,为诸德之首。所以几乎所有挡道的都被视为孝顺。要想活下来,首先要活下来,也就是保住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也,父母之身也,父母之身不敬?”(《礼记》。祭义》)“身体是皮外伤,父母不敢损伤。孝顺始。”(《孝经》)意思是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留下的。如果一个人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就相当于损害了父母的遗骨,这就是不孝。传统的孝道观念,不仅要求子女站出来,还需要在站出来的基础上建立道德,做陈述,做贡献。“名为后人显父母,孝为终。”(孝经。明朝开篇)子女寒窗苦读,入仕途,争功成名就,是为了秉承父志,善于继承和描写,实现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孝者善承他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为了保持家风淳朴,维护家族的兴旺,为父母和家庭赢得荣誉,延长父母、家庭和家族的寿命。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是传统孝道的最高要求。
道德:
以下原条目只是对行为准则意义上的道德的一种理解:
陶:原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结构、运动和变化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变化规律,人类的生老病死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影响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跟着它去发展,社会才会健康和谐,人才才会健康快乐,自然才会有跨越式的存在。
德国:原意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都需要发展。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也是在不违背道的前提下适应和改造自然,让社会、自然、人类能够长久发展,和谐相处。
道与德的统一就是道德,人按照道的规律做事,就有了“道德”。
我从80年代开始寻找道德的定义,但是没有合适的解释。经过思考,咨询了很多前辈,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并用来教育后人。
道:道就是理解。
道德:道德意味着给予。
道+德:一般来说就是有素质。
本质上,生命之初,人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天生就有本能(很多本能会危及他人的生存),只是不懂得约束自己。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外在和内在对本能的约束。外在的约束是法律,但法律的作用只是惩罚人类本能中那些对人类社会有害的方面,比如试图伤害他人。所以我们需要内在的约束(也就是道德)来约束本能上不违法,但也会对他人(甚至人类社会)造成伤害的行为。
所以,道德是社会规范对人的本能的限制,换句话说,人天生就有以任何方式伤害甚至杀害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无道德”),道德是法律之后限制这种本能、减少这种伤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