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的是如何培养良好的精神。
中医古籍《内经》提到,人体有三宝:精、气、神。精致的脚充满了气,气充满了活力。反之,气弱则伤神,情绪大受影响。夏天,人要学会养精蓄锐,养精蓄锐,养精蓄锐,让身体更健康。1.该睡就睡,不要熬夜。台湾省中医师董燕玲教授认为,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都是精气不足。因为早上11点到1点是脏腑气血运行的时间。在此期间,血液流回肝脏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觉,相当于强迫肝脏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储存,就会导致肝脏阴虚,阴阳不和,肝火上升,气虚乏力。2.试着进行适度的锻炼。董燕玲认为太极、气功或者元极舞都是很好的冥想练习。健康学院的教练饶怀英解释说,过于激烈的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失去大量体液相当于失去大量体力,情绪也容易激动。她建议,最好选择锻炼身体,少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或者从事剧烈运动。因为身体是靠呼吸来输送氧气的,如果呼吸急促,就像水流量大的时候,只能流入较粗的水管,氧气很快就会进入体内较粗的血管,而从较细的血管获取氧气就不容易了。所以,要想让细小的水管进水,只能把水龙头的水柱调小,一点一点注入。选择温和的运动,保持温和悠闲的呼吸,只有体内微小的血管或经络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3.避免吃太“浑浊”的食物。夏天吃清爽的食物,太“浑浊”的食物容易增加体重,使精神昏昏沉沉。烹饪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煎、炸。甜食热量高,要少吃。董艳玲认为,现代人的饮食太混乱,没有按照自然的时间顺序进行调整。大热天吃烧烤,无异于加速心火。4.少吃冷食。冰水或冰品是盛夏最受欢迎的食物,但吃多了容易导致寒热失衡。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我们以为冷食可以降温,却忽略了内部温度更高(有时高达37摄氏度),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温度调节能力并没有那么强。突然喝冰水灌到身体里受不了,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消暑安神,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但胃寒的人要少喝酒,可以多喝白开水,吃银耳、莲子或百合补气。5.日常生活的行动不急不慢。中医很讲究“和气”。如果气运行失常,不够自然,就很容易引起身心两方面的疾病。事实上,通过冥想来保持健康并不难。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走、住、坐、卧时都能保持动作从容不迫,使呼吸平衡有序,“气”自然就“和谐”了。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放松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下来了。6.少生气,不要生气。夏季主火,是一年中精力最旺盛的季节,容易急躁,影响身体健康。“在你生气之前留一秒钟思考,想想你是否应该发脾气。”饶怀英说,要学会沉住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修心养性”她自己的做法是,当事情让她觉得心里有疙瘩的时候,就说清楚。如果想不带感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抛开会伤人的形容词,直接沟通事件本身,这样“不带感情地说话”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