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五大养生穴位
拔罐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烫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熟练的技术。这里不仅要教大家如何避免拔罐烫伤,还要总结拔罐的五大养生要点。过来看一看。
拔罐五大养生穴位
神阙:神阙是人体的肚脐,是人体保健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因此被称为“生命的根蒂”。它是人体空气出入的门户,属于任脉,是经络和气海,是五脏六腑的根本。神阙穴拔罐可以健脾补肾、和胃理气、行气利尿、散结活血、调经。
背俞穴:人体五脏的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这条线上的拔罐可以疏通五脏的经络和气血,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背俞穴拔罐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大椎:大椎属于督脉,位于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的前突中间,低头时明显,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汇处。大椎位于人体的后极,所以是阳中之阳穴,具有导阳接阴的作用。常拉此穴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内关: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重要穴位,位于手掌腕横纹上,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通络活络的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由于手厥阴心包经经过上、中、下三焦,对肺部和胃肠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百会:百会又名三阳,其首为全阳之会。拔此穴或定期按摩,对防治脑血管疾病有明显效果。其促进作用显著,对器官脱垂有特效。这种穴位拔罐往往需要理发,否则封闭效果不好,影响疗效。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其功能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养阳益气,醒脑安神。
如果你想避免被拔火罐烫伤,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如何避免拔火罐烫伤
水涂:在拔罐的地方,事先涂一些水(冬天温水)。敷水可以冷却局部温度,保护皮肤,避免烫伤;
火焰朝向罐底:酒精棉球的火焰必须朝向罐底,不得灼伤罐口,罐口不得沾有酒精;
存放时间短:缩短存放时间,不要太长。太长的话容易吸收水泡,一般3 ~ 5分钟,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
最后,我们来学习如何拔罐。
拔罐的正确方法
方法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镊子夹起一个小棉球,蘸上95%的酒精(但不要太多,视湿润程度而定),左手托住缸,缸口朝下向右,然后将燃烧的棉球放入缸中燃烧1-2秒,再迅速取出,左手紧急将缸送至穴位。注意在送至穴位的过程中不要将坛口对准穴位,以免空气进入坛内。而是用坛子底部向前靠近穴位,在接触皮肤时,方便快捷地将坛子口向穴位扭转,使之吸紧。
方法二:很好用,就是取10g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揉成比坛子口大的圆形煎饼,贴在皮上。然后,迅速往罐子里扔一团烧纸,马上把罐子盖在面包上,这样更吸引人。对于第一次使用的人来说,这样可以防止皮肤被意外烧伤。
如果自己对拔罐没有把握,还是去专业机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