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孔子对鲁大师的不满源于一只乌龟。
孔子的一生可谓生不逢时。
孔子适应的时代是西周,春秋战国都不适合他,因为忙于打仗的各国君主都没有时间听他布道。虽然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了后世的官方思想,但是如果孔子生在这些朝代,他的理论还是不行的——毕竟后世都是披着儒家的袍子,干着法家的活。
孔子对春秋时期的不满,主要是因为礼崩乐坏——说白了就是规矩变了,天子不像天子,诸侯不像诸侯,这是他很不能接受的,而鲁大师养的一只乌龟,更是激怒了孔子。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中满藻。他怎么会知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
孔子悲愤交加地说:臧文忠收集了一只乌龟,用一座和皇帝庙一样规格的建筑来支撑这只乌龟。真不知道他的智慧是怎么来的。
说到底,孔子生气的不是鲁的大牧人臧文忠怎么养了一只乌龟,而是臧文忠怎么用天子宗庙的规格给乌龟安排住处。这不是以下犯上。这是什么?
这是孔子不能容忍的。
但是,在当时的乱世,皇帝都是摆设,何况孔子。
所以孔子只能生气。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