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好处
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的理论,创造了锻炼方法和要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欲为君,血肉为体”;三调:调心、调气、调身;九要:静、聚、透、顺、沉、顺、松、正、净。修行时,要做到心平气和,内外放松,以心动气,以气运体,形神合一,以情为依。还需要长期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强心“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练太极拳特别强调“静心之意”,用意识指导行动,使心神宁静,精神集中,身体放松,脏腑正常功能发挥,达到相对平衡。平和的心态可以让你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心气运行顺畅,可以发挥其统御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的瘀血。气血通畅饱满,面色自然红润。
第二,养肝。练太极拳时,心绪宁静,心境平和,神随心动,内外放松,动作温润圆润,如春风杨柳,生机勃勃,使肝气得到放松和通畅,使肝气得到滋养,肝血得以储存,有助于脾胃的消化,不会暴戾。练拳时,运气腹式呼吸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引人注目的动作,圆润连贯的动作,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裨益。
第三,健脾。练拳时,腹式呼吸要“浑厚”,内脏要加强蠕动,就像对胃等内脏进行自我按摩一样,使三焦通畅,脾胃升降顺畅,新陈代谢加强,中国水谷功能旺盛。感觉舒服,吃的自然香甜。化学来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有光泽,四肢强壮灵活。脾气大,气血充足,调血功能正常。
第四,补肺。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于腹,从而加强肺主气的功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肺降。通过驱旧吸新,可以进一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使身体各部分得到营养和活力。练拳时,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相联系,结合动作的开合和起伏的变换。练拳后皮肤温热或微汗,有利于肺气的散发和水道的通气,可固表,预防感冒,使皮肤湿润敏感。
第五,固本补肾。根据太极传的理论,“腰为主宰”,“天命之源在于腰隙”。所以在练拳时,我们非常重视肾-腰的作用,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和全身协调运动,使道完整,气通畅;要“影响气的交换,贴在背上”,“中气透脊”;还要挂顶、胯、肛、尾,以壮肾气,调任督之气。且以心为指挥,气沉于腹,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样就加强了两肾和命门的功能,使肾精充实,阳气旺盛,动作敏捷,大便和谐,骨骼强壮,牙齿坚固,毛发光亮,耳聪目明。
第六,益脑。脑是髓海,精与神在此高度交汇,是生命的关键。练习太极拳可以通过安神定志,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加强大脑的调节功能。因为肾主骨,骨生髓,肾通脑,所以肾气充足,任督二脉畅通,可以充实髓海,使头脑敏锐,记忆力强,起到开发智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的指导和呼吸方法,注重身体、精神和气体之间的密切协调。一方面,练太极拳可以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呼吸和动作的协调,对内脏进行按摩和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太极拳在中国乃至国外广泛传播。它强调和谐与完美,重视“天人合一”等中医理论,动作灵活、稳定、缓慢、连贯,涉及全身所有肌肉群和关节。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练习太极拳时,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神经系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1)练太极拳对自主神经系统有积极作用。练习太极拳时,深呼吸可以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据上海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动物实验,呼气时兴奋副交感神经,吸气时兴奋交感神经),使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2)太极拳训练可以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焦点,而其他区域处于抑制状态。练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于腹部(即停留在腹部),摒除杂念,即“不用力”,“心平气和”。这种意识与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时完成的,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焦点(即兴奋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某个区域’),而其他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打破疾病的病理病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起到健脑强身的作用。
(3)练习太极拳还可以提高人体动作的平衡协调性。太极拳的动作对协调性和平衡性要求很高,是对神经系统的锻炼,有利于平衡和协调动作的发展。
年过六旬的方先生,自从退休后一直觉得无聊,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太极拳的发烧友小圈子。刚接触太极拳时,方老师就被它刚柔相济、刚柔相济、行云流水、动作不间断的特点迷住了,于是每天从早到晚苦练。为了增加腿脚的力量,尽快达到“一步落地生根”的目的,他还特意练了“桩功”。没想到,一个月后,他的脚已经不像泰山一样稳了,膝盖却酸了,严重的时候甚至打起了“软膝”。去医院检查后得知,他的膝关节因为长期站桩患上了骨关节炎,让方先生后悔不已。
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心理学、力学等学科研究证明,太极拳对老年人摔跤、高血压、心脏病、肺病、关节病、肠胃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凡事要注意度。锻炼应该循序渐进。即使太极拳适合老年人,初学者也要掌握好进度。膝关节过度使用就像无休止地转动轴承,最终只能导致关节磨损和“报废”。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老年人运动时喜欢蹦跳、跳跃、上下斜坡或楼梯,会增加髌骨的压力。爬楼梯时,髌骨承受的负荷是平地的7倍。如果再装,后果可想而知。膝关节炎的人不适合跑步和爬山,最适合的运动是游泳和散步。后者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增强日常活动能力,消除抑郁和焦虑,减轻膝关节的“负荷”。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患者要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比如颈椎、腰椎骨关节炎的人,要经常进行颈、腰旋转和屈伸运动;手骨关节炎,适合经常抓、握等活动。
在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中,骨关节炎排在第四位;在影响男性健康的疾病列表中,骨关节炎排在第八位。目前,全球人口中约有3亿人患有骨关节炎。在亚洲,每6个人中有1人患有骨关节炎。老年人是骨关节炎的高发人群,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缺乏运动或盲目运动导致的关节组织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