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是哪里人?
董仲舒(公元前179~ 104)西汉哲学家,古文经学大师,广川人。少年时专研《春秋》。景帝从医时,潜心研究孔子。曾任江都相、焦溪王相。汉武帝在号召人们试用天下贤良之文时,就提出“非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应尽力而为,不求上进。“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以儒术为正统的局面。他的学说以儒家宗法为核心,夹杂阴阳五行学说,贯穿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其中心是所谓的“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天”往往以傅锐和灾难分别向地上的统治者表达希望和谴责,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创造理论。他将天道与人性相比较,论证了所谓“道出天道,天道不变”,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他揭露了“富人有田有楼,穷人有立足之地”的阶级矛盾。“在教育方面,它主张教育应该是‘堤防’。后来因病辞职,专门研究写书。遇有重大讨论,朝廷常派人到他家听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