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的原因是什么?
气虚体质是儿童常见的体质之一,常出现在鼻过敏、哮喘、消化障碍、身材矮小、尿床、易感冒、肥胖和心脏病等。气虚的孩子要注意饮食。
1.合理的饮食
培养正常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零食,饭前尽量不吃甜食、高脂或高盐的食物和饮料,以免过早产生饱腹感,降低食欲。正常的作息和适度的户外运动可以避免气虚的加重。
尽量不要经常吃生冷或未成熟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梨、柚子、椰子、橙子、杨桃、柿子、香蕉、芒果、桑葚、猕猴桃、黄瓜、苦瓜、空心菜、茭白、竹笋、豆芽、紫菜、海带、豆瓣、豆豉、菱角。不可避免的时候,尽量在白天吃,因为此时外界阳气充沛,身体抵御寒气入侵的能力更强。
补充气和成分
(1)粳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就有益气的记载。唐代的食医孟玮也说:粳米性温,有益。王庆·孟赢还称赞粳米粥是穷人的参鸡汤。他说:穷人患虚损,所以用浓米汤代替人参汤。气虚的人要经常吃。
(2)牛肉性平,味甘,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名医《别录》说:牛肉平中益气,滋补脾胃。《韩医通》也说:牛肉、补气、棉黄芪协同作用。说明牛肉有补气的功效,气虚的人要常吃。
(3)狗肉性温咸,能补中温,益气。适用于气虚兼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日华子本草》说:狗肉养胃,壮阳,暖腰膝,补疲劳,益气。《医林简编》里也说狗肉补肺肾。尤其是秋冬季节。
(4)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填精养血的功效。不管气虚血虚肾虚都要吃。对于气虚的人,民间有用黄芪炖老母鸡的习惯,可以增加补气的功效。
(5)鲢鱼性温味甘,能入脾肺益气。李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鲢鱼宜温中益气。清代的食医王孟英也认为鲢鱼暖胃、补气、润肤。所以气虚的人要吃。
(6)鳝鱼性温味甘,有补虚益气、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前进史鸷”曾说,主要是吸的气少,站不稳。《本草补》也说:黄鳝好补气。
(7)鳜鱼俗称鳜鱼。能补气血,益脾胃。《日华子本草》说:鳜鱼益气。《开宝本草》认为益气使人肥胖健康。尤其是气虚脾虚患者。
(8)大枣性温味甘,是常见的食物。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多用于气虚患者。《别录》说补中焦,力大。唐代一位食医孟玮也说:大枣补气虚,烹调补胃,脂肪中补气为先。所以气虚的人还是煨枣吃比较好。
(9)樱桃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血,又能健脾补肾。《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能治百虚,大补元气。
(10)葡萄性平,味甘,是一种补气血的水果。除了益气,古代医学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比如《本经》说,益气,倍壮。云南南部的草药认为葡萄可以极大地补充气血。《生息饮食谱》也记载:益气养肾,益肝阴,强筋骨。所以凡是气虚伴肾虚、肺虚、脾虚的人都要吃。
(11)花生性平,味甜。据《滇南本草笔记》记载,花生能补中、健脾、补肺,比较适合气虚、肺虚兼脾虚的人食用,煮花生要适当食用。
(12)山药是一种补气的食物,对于气虚或久病的人,经常食用最为有益。山药能补肺气、脾气、肾气,所以在方药中常被用于肺气虚、肾气虚或脾气虚者。
(13)燕窝性平,味甘,具有益气补虚、滋阴补肺的作用,特别适合气虚肺虚者食用。《本草更新》曾说,它极大地振奋了生命力。忌食中也有燕窝壮阳益气的记载。《食品饮料分类》中也指出,燕窝有补气之功,适用于脾肺虚弱、气机运化诸虚者,能固表,表虚、多汗、恐风者最好食用。
(14)人参性温,味微苦。是最常用的强力补气中药,也是大家熟知的补气食品,可以大大补充元气。药性理论上说是补五脏不足。《医气原》也认为人参可以治疗脾胃阳虚和肺气不足、气短、气短,补充元气。气虚的人吃人参,效果还是挺好的,比较适合气虚阳虚,脾虚或者肺虚的人。同理,党参、太子参也有和人参一样的功效,同样适用于气虚体质。《医热西学》中也有说,可以补气血。所以气虚的人要吃。因为西洋参性凉,又有养肺阴、降虚火的作用,所以比较适合气虚肺阴虚的人。
(15)黄芪性温和,味甘,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很多医书都说黄芪滋补全身。《本草求真》认为黄芪是补气的良药,有“气”之称。按照医生的习惯,黄芪常与党参、太子参或人参同服,所以补气的功效越好,越适合气虚的人。
(16)紫河车性温、味甘、味咸,具有显著而强大的补气强身作用。明代医家吴秋说,可以补气益精。《本草返老还童》认为可以大大补充元气。凡是气虚体质的人,经常少量食用,补气效果突出。
扩展数据:
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八种导致气虚的行为。
1.过度劳累。中医常说“劳则气耗”,即过度劳累会消耗元气。因为活力是一种能量,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体内发挥着作用。当人们疲劳时,很容易感冒。当劳逸结合,工作后适当休息时,感冒的发生率相对较小。之所以会这样,与我们体内的元气循环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在正常范围内使用我们的活力,并定期补充足够的物质,使其转化为新的能量,那么我们的活力就可以大致保持充沛。如果消耗过高又没有及时补充,能量的支出和供给处于不平衡状态,那么元气就会很快丧失,以至于越来越少,形成气虚。如果生命力透支,很容易生病。
2.太舒服了。《黄帝内经》说“久卧伤气”,意思是过于舒适会损害身体的活力。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在体内运动。如果生活太安逸,吃了一天饭还躺着不动,就无法正常舒展元气。久而久之,会减缓元气的运动,损害身体。这个时候脾是最先介入的。因为脾位于身体的中部,是气的中转站,关系到体内元气的盛衰。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四肢不运动,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因此,长期卧床的人必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吸收细微水谷的能力降低。后天之气生成少,身体自然伤气。
3.身患重病。久病之后,人的身体往往感觉比以前更强壮,精神上更差。这是因为重大疾病往往使身体虚弱。所以大病初愈后,身体往往呈现气虚的特点。
4.好好想想。长期过度用脑,脾的疲劳和悲伤,也容易导致气虚。这是过度劳累造成的。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辅佐刘禅,同时治理蜀国,积极开拓魏国。他什么都亲力亲为,结果心力交瘁,最终死于五丈原。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很有可能死于过度思考导致的严重气虚。
5.阵痛。过度劳累会伤元气,过度劳累也会促进身体健康或加重气虚体质。重体力劳动者或职业运动员,时间长了也会伤气,导致气虚。他们的身体看起来很强壮,但这往往是一种错觉。中老年人以后,气虚体质会逐渐表现出来。
6.胡乱吸毒。有的人认为自己有内火,经常擅自吃药驱散。不知道容易伤元气,导致气虚。中医认为,长期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或服用西药抗生素、消炎镇痛药、激素类药物,也会促进生长或加重气虚体质。
7.我感到沮丧。长期心情不好,肝气郁结,很容易促气虚。但如果肝气不舒服,脾就在劫难逃,造成脾虚,愤怒的源头。脾虚,气会足吗?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总是愁眉不展,郁郁寡欢。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她一直以来都是瘦、弱、苍白、倦、弱,这是气虚严重的表现。这是长期肝气不畅造成的。随着气虚越来越严重,免疫力严重下降,最后导致肺结核。
8.长期节食。当身体摄入营养不足时,也会形成气虚。这种情况常见于减肥的女性。女生为了身材,痛苦的节食,不说有没有收到减肥效果,反而容易形成气虚体质;另外容易形成血虚,影响月经。因为过度节食会造成气血来源不足,使身体缺乏营养,引起月经不调或闭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气虚